何鐵方
摘要:北京啟動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績效考評工作,醫院上報的各類財務數據,將為醫改后醫院運行及醫療的變化提供評價依據。這也是我國首項在省級層面推進的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績效考評工作。
關鍵詞:創新 新醫改 公立醫院 績效考評
一、全面啟動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績效考評工作
近日,北京市衛計委、市財政局啟動今年北京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績效考評工作,北京市、區屬各類獨立核算的119家公立醫院都將參與考評,包括綜合醫院、中醫院、專科醫院、療養院等。
根據規定,考評的指標體系分為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定性考核按年度進行,主要考核醫院經濟管理過程,包括預算管理、成本管控等,定量考核則反映醫院經濟運行結果狀況,按月監測、按年考評。(見表1)
考評指標并非一成不變,考評中如發現指標設置不科學,相關部門將進行動態調整。北京市醫管局和區衛計委還可細化并增加考評指標,但不得減少和降低考評要求。
二、考評結果與醫院預算掛鉤
據了解,北京市醫管局和各區衛計委將醫院經濟管理績效考評結果整體納入公立醫院綜合績效評價體系,與醫院財政補助、職工工資總額以及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
(一)公立醫院績效考評結果可作為制定下一年度預算的重要參考
在當年將前一年度所屬公立醫院績效考評結果和整改情況報同級財政部門,作為安排下一年度醫院預算的重要參考。針對發現的問題,將會同同級財政部門,研究制定促進所屬醫院提高經濟管理能力的意見和措施。
1.亮點:重大違紀將“一票否決”
醫院一旦出現嚴重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如存在“小金庫”、重大經濟犯罪案件,重大資產損失、其他違反財經管理法律法規的重大事件,將作為“一票否決”項,定性考核結果為零分。同時,該項目將納入醫院綜合績效考核,對院長進行問責。
2.門急診費用高將被扣分
在定量考核中,患者費用占到1/4(即25分),包括門急診次均費用、出院病人例均費用及人均藥費、出院病人耗材費用等的變化情況。這意味著患者就醫費用的變化,能直接影響醫院的考評成績。
如患者門急診次均費用占到5分,患者門急診費用較低的醫院將獲得加分,費用較高的將被扣分。與此同時,醫院門急診患者次均費用零增長或負增長的醫院得5分,正增長的將扣分。
3.考評人力成本避免養閑人
考評體系首創百萬元人力成本服務量、百萬元固定資產服務量、百萬元專用設備服務量三項指標,以衡量醫院三大類成本支出效率。其中,百萬元人力成本服務量共計8分,由高到低排名,前20%得8分,排名20%以后每增加10個百分點扣1分,排名80%以上的得0分。
該指標將提供醫院薪酬制度是否合理的線索。在同級同類同服務量的醫院之間,如果指標高于平均值,說明該醫院人力資源轉換效率高或人員薪酬太低,反之則說明醫務人員工作效率過低或薪酬過高。此項指標有利于推動公立醫院精簡行政后勤部門、平衡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等。
(二)考評醫院經濟績效最終結果將使患者受益
1.新醫改下的績效考評與公立醫院本身就有的綜合績效考核的區別
首先,在醫院綜合績效考核體系里,對經濟管理這一塊的指標與內容相對比較單薄、單一,無法整體衡量醫院在經濟管理方面達到的水平、努力程度和結果。其次,醫院管理可以分為三大塊,以醫療質量安全為主題的技術管理、以患者滿意度為主題的服務管理、以資源高效使用為主題的經濟管理,經濟管理是目前最短板的一塊。雖然公立醫院相比計劃經濟時代在經濟管理上已經提高了,但是相比政府的要求、社會的期待及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還差得較遠。
2.這種業內的考評,最后的結果是有利于患者
公立醫院的目標是社會效益最大化,公立醫院就是一個資源轉換器,衡量效率的標準就是怎么將公共資源最大限度轉化為公共服務。
2017年版的定量結果指標中,確定了百萬元人力成本服務量、百萬元固定資產服務量、百萬元專用設備服務量,這是之前沒有的。這些指標可以衡量公立醫院最主要公共資源的轉化效率,比如CT核磁等大型設備的使用率到底怎樣、醫院有沒有盲目采購等,這可以引導公立醫院合理購置資產設備、提高使用效率,有利于精簡行政后勤部門、控制冗員,合理確定薪酬水平,平衡調動積極性和提高人力資源效率的關系。
三、應進一步細化考核指標
北京出臺的新醫改下的績效考評方案,雖然在全國開創了先河,但筆者認為仍可以再細化,充實到定量指標的第三模塊“運行效率”中去,醫院可以按照表2所示的各個分項,乘以增減后的考核比率,最終得到各家醫院的實際績效,這樣,各家醫院的數據將更具體、更有可比性。
四、考評指標可以轉化為對醫院的監管和約束
(一)考評指標有助于健全監管體系
衛生計生部門有兩大監管體系,一個是社會性監管體系,由醫政醫管、藥械管理部門負責,主題是醫療安全質量;另一個是經濟性監管體系,主題就是風險、成本、效率和費用,由財務部門負責。兩大監管中,醫政監管一直在抓,經濟方面相對較弱,要迎頭趕上,考評是切入點。一般來講,經濟異常通常意味著醫療行為不規范,反過來,不合理的醫療行為必然會影響到經濟結果,因此這兩個體系可以加強信息互通共享,促進協同監管。當然,如果發現問題根源不在醫院內部而在衛生經濟政策本身,就要去完善衛生經濟政策。
(二)績效考評配合醫改,完美落地
這次開展的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績效考評,可以推動公立醫院順應改革要求,在正確的方向上調整行為,避免向錯誤、負面的方向發展。比如說,醫藥分開之后,藥品加成的杠桿取消了,但是會不會產生耗材的替代性增長、會不會出現大型醫用設備的過度使用?在零加成的情況下,公立醫院是否能夠形成積極控制藥品費用的激勵?這些都可以通過經濟管理績效指標進行評估、引導和推動。
基于這一考慮,根據北京市領導的指示,利用經濟管理績效定量結果指標建立了月度監測分析制度,為科學評估醫改的影響提供重要依據,并將運用經濟管理績效考評結果推動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經濟監管與經濟政策的持續改進,推動公立醫院在維護公益性的基礎上提高運行績效,為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公立醫院改革進入深水區,績效考核改革又涉及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更涉及有效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希望政府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績效評價模式,以創新走出中國式的醫改成功之路。
(作者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