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園
【摘要】 目的 探討門診輸液患兒應用靜脈留置針的臨床風險及保障護理安全的方法。方法 286例門診輸液應用靜脈留置針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4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穿刺, 觀察組增加預見性護理。分析留置針應用的臨床風險, 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對比兩組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時間、置管后并發癥、護理滿意度指標。結果 觀察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為97.9%(140/143), 高于對照組的85.3%(122/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4.74, P<0.05)。觀察組留置時間為(4.16±0.56)d, 長于對照組的(1.42±0.13)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6.99, P<0.05)。觀察組靜脈炎、液體滲漏、套管脫落等并發癥發生率為3.5%(5/143), 低于對照組的42.7%(61/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1.77, P<0.05)。觀察組輸液過程、總體效果、操作技能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29.60、23.09、48.16, P<0.05)。結論 護士須提高安全意識, 加強靜脈留置針的護理安全管理, 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留置針的優點, 確保臨床護理安全。
【關鍵詞】 門診輸液患兒; 靜脈留置針; 風險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0.098
靜脈輸液是門診兒科最常見的治療手段。兒科護理的不良事件多與靜脈輸液有關。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單、減少反復穿刺、保護血管、減輕痛苦等優點, 但臨床中也存在安全隱患[1-3]。為確保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效果, 降低護理風險, 南陽醫專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對2014年10月~2015年8月在輸液室應用靜脈留置針的患兒資料進行分析,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規范, 實施安全管理。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門診輸液室應用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286例患兒為研究對象, 男168例, 女118例;足月兒238例, 早產兒及低體重兒48例。平均年齡(5.5+1.8)歲。合并新生兒肺炎19例, 上呼吸道感染22例, 腹瀉38例, 營養不良18例。隨機將286例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43例。
1. 2 方法 兩組患兒穿刺均用24G“Y”型”靜脈留置針及3M無菌敷貼。對照組進行常規穿刺。觀察組增加預見性護理, 包括加強護士穿刺成功技巧的培訓, 正確掌握穿刺過程, 妥善固定、封管, 做好并發癥預防等。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時間、置管后并發癥、護理滿意度指標。護理滿意度指標包括輸液過程、總體效果、操作技能, 滿分100分, 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觀察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為97.9%(140/143), 高于對照組的85.3%(122/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4.74, P<0.05)。
2. 2 留置時間 觀察組留置時間為(4.16±0.56)d, 長于對照組的(1.42±0.13)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6.99, P<0.05)。
2. 3 置管后并發癥 觀察組靜脈炎、液體滲漏、套管脫落等并發癥發生率為3.5%(5/143), 低于對照組的42.7%(61/1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1.77, P<0.05)。
2. 4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輸液過程、總體效果、操作技能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29.60、23.09、48.16, P<0.05)。見表1。
3 風險分析
3. 1 藥物不良反應 ①主要為消化道不良反應, 如惡心、腹瀉、腹痛、嘔吐等。藥物過敏包括皮疹、呼吸困難等[4]。②輸液反應:輸液過程寒戰發冷、急性肺水腫等[5]。
3. 2 穿刺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3. 2. 1 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未重視導致護患糾紛 個別護士安全意識淡薄, 忽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家屬及患兒缺乏對留置針常識的護理配合, 感染率增加。患兒活動度大增加穿刺難度, 產生護理糾紛。
3. 2. 2 穿刺操作因素 個別年資輕的護士穿刺及置管技術不熟練, 缺乏成功穿刺技巧而形成皮下血腫。選擇血管不當, 送管困難導致穿刺失敗[1]。
3. 2. 3 置管期間缺乏系統管理, 并發癥高發 ①導管脫落及意外拔針:因穿刺后無菌敷貼固定不牢、穿刺部位在關節附近或患兒頭部出汗多, 未引起護士及家屬重視, 患兒活動頻繁或活動時未注意, 導管脫出或自己拔除[6]。②導管堵塞:下肢靜脈留置時導管彎曲, 血液倒流入針內形成血栓及封管方法不正確。③液體滲漏: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內使留置針脫出;進針角度過小, 敷貼固定不牢等導致液體滲漏[2]。④靜脈炎:多次穿刺導管接觸皮膚, 留置針的機械性刺激和留置時間過長等[7]。敷貼污染或局部皮膚出汗固定不牢使局部感染。輸液過程家屬或患兒擅自調節滴速, 誘發靜脈炎的發生。
4 安全管理對策
4. 1 重視健康宣教工作 置管前主動告知注意事項, 指導家長注意觀察并學會自行保護血管的技巧, 如用一次性絲襪做成保護套, 套在留置針的外面;避免患兒置管肢體過度活動;睡眠時勿壓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時注意忌將導管拔出等[3]。
4. 2 細化操作環節 加強護理薄弱時段及環節的管理, 午間或工作繁忙期合理配備護士。掌握穿刺成功技巧。腋靜脈位置隱蔽走行粗直, 適宜嬰幼兒穿刺置管[8]。避免反復多次在同一部位穿刺。兒童建議使用細、短的留置針。穿刺時注意輕、穩、準, 并單手送管退針芯, 以提高穿刺成功率[9]。遵守無張力粘貼原則。肝素帽、針柄及延長管用長膠布S形或弧形分別固定, 預防導管滑脫。endprint
4. 3 加強置管期間護理, 預防并發癥 所有操作2人核對無誤再執行。注意藥物配伍禁忌, 預防刺激性藥物對皮膚的損傷。刺激性強藥物先稀釋再間歇性緩慢輸入, 輸入前后生理鹽水沖管。連續輸液者, 輸液器每24小時更換1次, 每周至少更換肝素帽1次[10, 11]。輸液完畢脈沖式正壓封管。穿刺處敷料隔日更換1次, 如有污染立即更換。嚴格控制留置針的留置時間, 常規3~5 d, 拔針后及時消毒穿刺點, 避免感染[12, 13]。
綜上所述, 靜脈留置針方便了患兒又降低護士工作強度, 可減少針刺傷及血源性感染。護士須加強靜脈留置針的護理安全管理, 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靜脈留置針的優點, 確保臨床護理安全。
參考文獻
[1] 孔秋寒. 小兒靜脈留置針臨床應用的問題及護理. 齊魯護理雜志, 2003, 9(4):310.
[2] 代義春. 臨床靜脈輸液潛在風險及防范措施 . 臨床誤診誤治, 2011, 3(24):108.
[3] 姚梅琪, 夏秋新. 21世紀實施路徑的思考 . 護士進修雜志, 2002, 17(4):270-271.
[4] 張葵蓉, 許葉娟, 沈亞兒. 門診輸液患兒應用靜脈留置針的風險管理. 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3):1175-1176.
[5] 丁曉娟, 周艷, 張芳. 風險管理在門診輸液患兒使用淺靜脈留置針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 16(20): 101-103.
[6] 孫靜, 朱玉琴, 杜永青, 等. 靜脈留置針在門診患兒輸液中的應用及護理. 齊魯護理雜志, 2006, 12(16):1586-1587.
[7] 宋現彩. 小兒門診輸液中靜脈留置針的應用和護理. 實用醫技雜志, 2014, 21(2):216-217.
[8] 王曉鳳, 王娟, 聞亞軍, 等. 靜脈留置針在兒科門診輸液中的應用. 吉林醫學, 2012, 33(14):3063-3064.
[9] 丁麗, 鄭玥, 丁梅. 風險管理在門診輸液患兒使用淺靜脈留置針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2):412.
[10] 郭春梅. 兒科門診輸液室開展淺靜脈留置針的體會. 海南醫學, 2014(7):1085-1086.
[11] 羅三妹, 霍詠紅. 靜脈留置針在門診靜脈輸液的臨床應用及護理. 吉林醫學, 2012, 33(25):5533-5534.
[12] 肖乃鳳. 門診輸液患兒應用靜脈留置針的風險管理. 醫學信息, 2014(5):355-356.
[13] 關景超. 兒科門診輸液流程管理及靜脈留置針在兒童門診輸液治療中的應用. 中國傷殘醫學, 2015(9):195-196.
[收稿日期:2017-0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