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



[摘要] 目的 分析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在糖尿病足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125例糖尿病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自愿原則,將63例患者作為觀察組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和護理,另外6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清創換藥治療和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創明清潔、并發癥、創面愈合、住院時間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在糖尿病足護理中臨床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病癥回復,值得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糖尿病足;應用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121-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升,糖尿病的發病人數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相應的糖尿病足發病人數也在不斷提升,這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巨大影響,同時還給患者的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1]。近幾年,臨床中在不斷摸索治療糖尿病足的新方法與新理念,其中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就是當前使用較為普遍的治療糖尿病足方法,該技術屬于一種創面治療方式,主要是使用聚氯乙烯醇材料覆蓋于創傷表面,然后再使用半透膜來封閉創面,用負壓與動力源相連,使得糖尿病足局部處在負壓的環境下,這樣可以借助引流管使創面組織引出體外,以使創面長出肉芽,達到修復創面的目的。該院在近幾年糖尿病足的治療中也使用了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現將治療過程的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3月該院收治的125例糖尿病足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63例,男34例,女29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18.6±4.3)歲,病程2~17年,平均病程(8.4±1.7)年。對照組62例,男35例,女28例,年齡25~80歲,平均年齡(19.1±3.8)歲,病程2~18歲,平均病程(8.5±1.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的Wandner分級均在2級以上;②彩超顯示下肢動靜脈動血管未完全閉塞;③所有患者均了解該研究目的,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非慢性病血糖導致的糖尿病足患者;②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醫生完成相關的治療;③彩超顯示下肢動靜脈動血管完全閉塞。
1.3 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清創換藥的治療方法及護理措施,主要操作是將患者創面的壞死組織清除干凈,并且使用含銀敷料做局部引流操作,再使用敷料覆蓋并且做包扎處理,依據患者實際情況換藥,以1~3 d為換藥周期。治療期間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護理工作。觀察組患者則采取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主要是在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后,就可以采取手術治療的方法,做第一次清創手術,將壞死組織切除,如果壞死組織使足趾出現血運障礙,需將足趾切除,然后根據創面的形狀修剪出大小合適的引流管,將聚乙烯醇材料覆蓋于創面,并且用半透膜封閉,將負壓維持在80~120 mmHg的水平,術后7 d觀察肉芽生長情況,如果生長不理想,可以做二次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直到創面的肉芽長出并且可做二次手術[2]。第二次手術主要根據創面的具體情況實施創面縫合或者行植皮手術的方法。在采取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治療中,需要采取相應的護理,具體如下。
1.3.1 負壓引流治療前的護理 進行治療前,應先告知患者治療的流程、注意事項,以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由于負壓引流治療療程一般為1周,治療期間患者不能離床活動。
1.3.2 負壓引流治療中的護理 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到的主要材料為聚氯乙烯醇,該材料耐腐蝕、無毒無刺激,正常情況下,在VSD操作完成后敷料會明顯收縮,持續治療過程中,應每天觀察敷料,治療48 h以內觀察敷料密封是否嚴實,如果密實度不夠,需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的處理[3]。在治療48 h后,由于創面滲液被敷料完全吸收,可以不必理會敷料的密實度。而在負壓引流裝置的護理上,需要注意負壓值的控制,因為負壓太小不易將壞死組織引出,而負壓太大又會讓患者產生劇烈的疼痛,同時還可能使患者創面愈合不良。引流瓶選擇透明塑料材質,便于觀察,同時引流瓶需要每天都更換,并且更換的引流瓶應先進行消毒,如果患者有特殊情況需要停止負壓,負壓停止時間不應過長。
1.3.3 負壓引流治療后的護理 糖尿病足患者在進行負壓封閉式引流過程中,創面大量含有蛋白質的組織被引流管吸出,并且治療過程患者因心理波動影響,使得血糖也出現明顯波動,這樣對創面組織愈合及肉芽的生長不利,所以后續應加強患者的營養護理。具體可以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性別、年齡等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營養方案,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以使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良好的范圍。
1.3.4 異常情況的護理 在負壓封閉式引流過程中,可能出現堵管、漏氣等異常情況,因此需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其中在堵管的處理上,主要是觀察引流管鼓起、長時間引流過程是否有組織分泌、拔管后是否有負壓吸引感等[4]。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提醒患者注意避免對引流管造成壓迫,并且經常擠壓引流管,保證引流物能夠順利流出。漏氣的處理上,主要是在治療過程中教會患者觀察漏氣的方法,如果發現漏氣應及時告知護理人員,以及時找出原因,并做針對性的處理。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創面清潔、創面愈合、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①創面清潔分為清潔完全、部分、無效3個方面,其中清潔完全:創面壞死組織及滲液全部吸出;部分清潔:創面壞死組織及滲液部分吸出;清潔無效:未見組織及滲液吸出。②創面愈合。痊愈:潰瘍創面愈合且血液循環正常;顯效:潰瘍面積減少超過60%,炎癥反應明顯改善;有效:潰瘍面積減少超過20%,炎癥反應部分改善;無效:潰瘍面積減少低于20%,創面仍有大量組織滲出。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③住院時間,從患者入院到出院時間段。endprint
1.5 統計方法
該研究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做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創面清潔情況
觀察組創面清潔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費用與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8.41%,明顯高于對照組80.65%的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足屬于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會對患者的正常行動造成巨大影響,這必然會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不利影響[5]。在常規的糖尿病足治療中,然而清創換藥的治療方式往往以縮短患者的肢體作為代價,同時創面組織的清理往往不徹底,這對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并不顯著。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逐漸成為治療糖尿病足的重要方法,利用負壓環境以及引流管與創面連接,將聚乙烯醇材料覆蓋與創面,可以使創面壞死組織吸收干凈,使創面潰瘍得到有效的處理。負壓封閉引流技術主要是待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進行兩次手術治療,第一次的清創術可以將患者的壞死組織切除,根據創面的形狀以及大小修建出合適的引流管,使創面能夠得到有效的愈合。第二次手術根據創面大小情況,若小創面可以實施擴創縫合術或換藥,大創面則可以行植皮術,可以使創面出現新鮮肉芽組織。相比傳統的清創換藥的方式,行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可以大大縮短患者創面愈合時間及愈合效果。
綜上所述,使用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的觀察組在創面清潔、并發癥、住院時間以及創面愈合上均要明顯由于使用傳統清創換藥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充分表明在糖尿病足的治療中,使用負壓封閉式引流技術能夠促進創面肉芽生長,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該方法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左金連,晏建梅,杜水連.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壓瘡治療護理的應用效果觀察[J].職業衛生與病傷,2014,12(6):452-454.
[2] 林少娜.封閉負壓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性潰瘍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8):31-33.
[3] 李東,姜立義,高宗伯.改良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46例骨科創面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2,20(10):115.
[4] 員淑芳,呂小川,王世芳.封閉式負壓引流技術在治療骨外科疾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0):216-217.
[5] 蔡景寧,陳宇飛,鄒曉防,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軀干部皮膚惡性腫瘤切除術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 16(13):2537-25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