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福靈


[摘要] 目的 為了明確持續質量改進模式的低血糖管理方法在我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意義與價值,幫助大家對持續質量改進有更加具象的認識。 方法 從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該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中隨機選取120例進行對比實驗,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兩組患者具有相似性,性別比例、年齡、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都必須在每周進行3次血液透析,而且每次的時間都要保持在4 h,使用該院最先進的透析機,按照常規操作進行,對溫度進行合理控制。實驗組患者進行常規的糖尿病護理,對照組患者進行持續質量改進辦法的護理。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透析之前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在透析過程中明顯的出現差異,而且呈現出增大的趨勢。在進行透析之后實驗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顯大于實驗組(P﹤0.05)。同時觀察組在不同時間段發生低血糖次數為65次,總概率為1.6%,而對照組在不同時間段發生低血糖次數為188次,總概率為4.71%,兩組數據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作為一種新的血糖管理模式,持續質量改進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具有明顯的效果,應該在我國臨床醫療上得到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血糖管理;持續質量改進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184-02
糖尿病腎病是目前我國腎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進行透析時,在將血液垃圾清理的同時血糖也會被一定程度的帶出去,所以會出現低血糖的情況,會對患者健康造成一定影響,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提出了持續質量改進,可以對患者血糖情況進行有效控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該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中隨機選取120例進行對比實驗,該120例患者一直進行常規的血液透析,病情比較平穩,采用胰島素對病情進行緩解[1],而且一定要高度保證患者的知情權,采取自愿參加實驗,同時這些患者全部沒有其他并發癥及嚴重病情,年齡均在46~77歲之間,平均(63.10±4.32)歲。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及實驗組,兩組患者具有相似性,性別比例、年齡、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都必須進行3次/周血液透析,而且每次的時間都要保持在4 h,使用該院最先進的透析機,按照常規操作進行,對溫度進行合理控制[2]。實驗組患者進行常規的糖尿病護理,首先在進行透析之前進行胰島素的注射,同時還需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控制[3];然后,在透析進行時,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嚴格把控,時刻觀察患者的血糖情況,一旦有低血糖的跡象顯現,立刻進行血糖檢測,必要時需要建立靜脈通道,進行葡萄糖注射[4]。
觀察組患者進行持續質量改進的護理,主要步驟為:①尋求意義。在進行血液透析之后,患者低血糖現象情況更加嚴重,甚至還有部分患者在透析完成之后暈倒,為了有效緩解這種情況,需要將血糖管理問題作為一個重要點進行分析。②成立組織。建立質量改進小組,由科室醫生、營養師、透析站及病區護理人員作為主要成員。③明確流程。熟悉護理過程,對護理過程進行明確的認識。④原因探究。對發生低血糖情況的原因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主要發現幾點問題:(1)進行血液透析之前,醫生對部分患者進行了減停胰島素的處理,但是目前對于劑量還不能進行明確的把握;(2)護理人員不能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嚴格的把控;(3)患者對于低血糖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4)目前護理只是針對有低血糖反應的患者進行,沒有進行預防工作。(5)改進方案。對相關文獻翻閱整理,提出了改進方案,醫生需要對患者胰島素的減停進行嚴格的劑量規范,護士需要加強對患者的監測管理,對與患者的飲食進行嚴格的把控,同時還需要向患者宣傳低血糖的相關知識,增加患者對低血糖的重視[5]。(6)進行計劃。對患者透析前后的血糖水平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尋求出其血糖規律,然后采用持續質量改進對患者的血糖情況進行改善,同時對其數據進行分析。(7)方案實施。醫生對患者胰島素進行嚴格的劑量控制,制定出規范的方案:①對于三餐前進行短效胰島素注射的患者,透析前一餐不需注射胰島素;②對于三餐前進行短效胰島素注射,同時入睡之前進行長效胰島素注射的患者,采取的方案和一類相同;③對于三餐之間進行混合胰島素注射的患者,早餐前的藥物劑量縮減至原來的2/3[6]。同時,研究發現,在患者透析后的2~3 h內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概率大大增加,所有干預主要針對該時間段,主要措施是提醒患者用餐,如果情況特殊無法用餐,則注射進行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最后,對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進行干預后,患者在透析前后各時間點的血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3 統計方法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方法分析,使用工具為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x±s)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兩組患者透析前后各時間點的血糖水平進行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在透析之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在透析過程中明顯的出現差異,而且呈現出增大的趨勢。在進行透析之后實驗組人員的血糖水平明顯大于實驗組(P<0.05)。見表1。
2.2 對兩組患者在不同時間段發生低血糖的人數進行對比
觀察組在不同時間段發生低血糖次數為65次,總概率為1.6%,而對照組在不同時間段發生低血糖次數為188次,總概率為4.71%,兩組數據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通過該次試驗分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必要性有了直觀的認識。透析是目前我國腎病治療的主要手段,在我國醫療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針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透析過程中,葡萄糖會有一定的流失,而為了保證透析的效果,一般采用的都是碳酸氫鹽無糖透析液[7],血糖得不到有效的補充,為了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需要進行持續質量改進,幫助患者及時補充血液中的糖分,抑制低血糖情況的發生,低血糖會在一定程度內產生心絞痛,眼底出血等并發癥,同時對于貧血癥患者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在該文中,對持續質量改進模式進行了探索分析發現,該模式使整個透析過程中患者的血糖得到明顯改善,由此可見,作為一種新的血糖管理模式,該技術應該在我國臨床醫療上得到推廣。
4 結語
時代發展到今天,血液透析依舊是腎病治理的主要手段,隨著經濟的逐漸發展,人們對健康越來越看重,但是傷病并沒有就此被杜絕,依舊會有很多疾病的不到徹底解決,腎病就是這些疾病里的一個,對于腎病,除了換腎沒有任何可以徹底治療的辦法,但是我國目前遺體捐獻還沒有被普及,同時器官移植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腎源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更多的人只能選擇血液透析延續生命,然而在血液透析里依舊有很多的注意事項,尤其是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會帶走血液里一定量的糖分,導致出現低血糖現象,給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為了有效解決血糖問題,醫療學者提出了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并在臨床上得到了一定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魏俊娥,張美斌,楊喜榮,等.持續質量改進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壓管理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15(11):1566-1567.
[2] 柴劍麗,吳春燕,王文娟,等.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15(2):170-174.
[3] 張麗紅,孔梅敏.持續質量改進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運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3):103-104.
[4] 周芳芳,李靜.持續質量改進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運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70):241,244.
[5] 楊詠梅,鄧鳳英,李小燕.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方法及效果[J].黑龍江醫學,2016(8):711-712.
[6] 莊秀云,張蕾.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J].糖尿病新世界,2016(18):92-93.
[7] 陳亞璞.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52-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