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輝
摘 要: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輻射范圍的不斷擴大,中國國有資本全球化進程得到了快速的推進,201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分別占全球當年流量、存量的6.3%和2.3%,流量名列按全球國家(地區)排名的第3位,占比較上年提升1.9個百分點,存量位居第13位,作為響應國家戰略的主要力量,國有企業的境外投資活動更加日趨頻繁,2012年國有企業非金融類對外投資境外投資存量到2012年占到了59.8%,國有資本不斷提高了國際競爭力和形象.但我國境外投資起步晚且還不夠成熟,快速發展的同時其投資風險管理問題也日益凸顯,限制著國有資本的境外投資發展,完善境外投資的風險評價與控制管理已成為深入推進國有企業境外投資和深化改革發展的緊迫任務。
關鍵詞:國有資本;境外投資;風險評價;風險控制
一、國有資本境外投資面臨的風險現狀及類別
現將中國國有資本進行境外直接投資會遇到主要類別風險分析如下。
1.政治風險:指東道國政府因政局、體制等因素的變化而改變前期政策、規則,從而導致投資者投資遭受損失的風險。主要包括東道國政權風險,政治意識形態風險等如下方面。
(1)東道國政權風險:指東道國國家政權變化、執政理念重大改變使得投資國的投資和經營遭受損失的風險。其中,如果演變成戰爭、內亂、恐怖襲擊等,可能會導致企業在東道國的投資和生產經營遭受致命沖擊。例如利比亞2011年內戰期間,中資企業此前大量墊資執行了50多個項目,高達188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合同基本上血本無歸,損失慘重。其次,因東道國執政黨、執政理念的變化,容易出現全盤推翻之前政府執政理念的情況,造成投資領域開發程度、稅賦大幅變化等風險,進而影響投資者的利益。例如緬甸2011年以項目破壞環境為由叫停伊洛瓦底江密松電站項目,導致中方僅設備停放損失每月就高達上千萬元人民幣。
(2)東道國政策干預、意識形態風險等:東道國政府國有化外國投資者的資產也是境外投資所面臨的較大風險。例如阿根廷政府2012年宣布對國家的石油資源國有化控制,使得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控股的阿根廷最大的石油企業雷普索爾一YPF公司損失慘重。以及部分西方國家鼓吹中國威脅論等意識形態風險,東道國官僚主義、腐敗風險讓投資經營過程中增加大量疏通辦理費用,提高了企業成本,降低了企業競爭力等等。都是中國國有資本境外投資需面對的風險和挑戰。
2.經濟風險:指被投資國家宏觀經濟或經濟政策大幅調整等致使外國投資者面臨未來預期收益大幅波動的風險。主要包括宏觀經濟風險、外匯兌換與管制風險等如下方面:
(1)宏觀經濟風險:指東道國社會經濟矛盾累積到一定程度引發的經濟危機,進而出現社會動蕩、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失業率高居不下等現象,從而導致境外投資者在資本收益、流動、保值等方面遭受損失的風險。如委內瑞拉自2013年開始遭遇持續多年的高通貨膨脹,之前在該國投資的企業遭受資產大幅貶值損失等。
(2)外匯兌換與管制風險:指東道國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對國際結算和外匯買賣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導致外國投資者在東道國從事國際結算、資金進出,從東道國收回投資、分享利潤等無法順利實施而遭受損失的風險。例如東南亞的阿富汗、孟加拉國等國家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外匯進出操作十分繁瑣及復雜。
(3)經營風險:指國有資本進行境外投資起步較晚,對境外投資風險管理還不系統,尤其是境外被投資企業的人事、資金、資產處于境外,投資企業在管理設計、管理執行、監督上不力等因素,從而導致投資企業遭受損失的風險。如2004年暴露的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高官陳久霖違規從事套期事件。
3.宗教信仰、文化風險:指外國投資者投資東道國后因東道國和被投資國及其所屬國人員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價值觀、工作方式等差異,從而導致外國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風險。如中國國有資本到伊斯蘭國家投資,當地政府、企業、員工工作的思維方式、工作時間、工作態度、處理解決問題矛盾的方式都和中國國有資本企業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這種宗教信仰、文化的沖突與差異體現在境外直接投資企業的外部和內部,宗教信仰、文化風險在中國國有資本的境外直接投資中尤為明顯。
4.法律風險:指國有資本進行境外投資時因違反或未深入研究東道國規定的如資本準入制度、投資促進政策、本土化政策、企業形式、產業開發政策、勞動法律制度、環保等法律,進而造成外國投資者遭受損失的風險。例如,非洲加蓬法律規定臨時工為企業工作超過一周就應自動轉成長期雇用合同,要向其支付正式員工的報酬,解決合合同也要進行相應的賠償,這與我國臨時工使用期最高可達6個月存在較大的差異。
國有資本在進行境外投資時應著重研究、評估上述主要風險,為風險評價和風險管理做好準備工作。
二、建立國有資本境外投資的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應建立國有資本境外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由政府、國資監管部門、出資公司和境外運營公司等四個分別代表宏觀、中觀、微觀和終端的層面構成,共從政治、經濟、社會、集中度、競爭力、安全性、公司治理與風險控制防范機制、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等11個維度設計13項評價指標,以使國有資本境外投資風險評價更加全面和完善。
該體系的主要特點表現在:第一,充分體現了政府、國資監管部門、出資公司和境外運營公司等四個層面在國有資本境外投資風險評價中的地位和作用,使風險評價體系更加全面;第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數據的獲取較為容易,評價標準也較為符合中國國有主體的實際,使風險評價體系更容易用于實踐。
具體國有資本境外投資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與指標權數表如:
三、完善國有資本境外投資的風險控制管理
對于國有資本進行境外投資,必須從企業的經營規律出發,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放到突出位置,在企業治理模式、組織架構、決策機制、業務流程等方面積極向國際通行范式看齊,完善“政府一國資監管部門一出資公司一境外運營公司”這一鏈條上多個環節的風險控制管理機制,要建立完善境外投資完備的風險管控體系,完善對外投資管理制度,強化投資項目的決策論證,加強對外投資真實性審查,通過聘請諸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市場咨詢公司等國內外專業咨詢機構,對投資對象國的各種可能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并注意建立完善風險對沖機制。同時,內部審計部門對境外投資建立完善審計制度,定期審計,幫助企業發現和管理投資風險。
國有資本在推進“走出去”戰略的同時,應提前認真評估各種可能的風險,未雨綢繆,做好各種風險管理預案,積極應對并管控好和化解風險,將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并不斷完善風險控制管理體系,進一步保障國有資產的良好運行和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境外國有資產監管體系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
[2]張路.國有資本境外投資的風險控制及評價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3]韓師光.中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風險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4.
[4]201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中國統計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