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望劭
2017年6月,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自主創新”新政實施一周年的節點。6月13日,2017上海電視節開幕論壇“文化傳承與當代創新——中國電視節目自主創新高峰會”舉行,論壇強調了進一步樹立“中國原創”的文化自信,進一步明確了“自主創新”的發展方向,挖掘原創節目模式的新價值。
今年5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表彰2016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的通報》,共有24個廣播電視節目獲得表彰。在當前抄襲之風蔓延、原創節目匱乏的尷尬局面下,這些獲獎節目為指導廣播電視節目創新提供了較好的范例。
引領社會價值,體現媒體責任。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始終要以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為先導,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廣播電視媒體在推出新的節目時,要強化價值引領,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任務,以反映和謳歌時代精神為創作主基調,不偏離正確價值觀。廣播電視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在進行自主創新時要時刻牢記自身肩負的責任,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決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唯市場馬首是瞻。
聚焦時代命題,彰顯人文關懷。習總書記說過:“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人民?!睆V播電視節目創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扎根百姓生活,把握時代脈搏,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生活中不乏生動的故事,關鍵是要有講好故事的能力。因此,廣播電視節目創新要注重加強塑造鮮活人物,在故事表達方面下工夫,“提高講故事的能力”。要把宏觀的時代主題通過情感化、故事化的敘事表達,展現時代洪流中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懷;節目創作要把以小見大,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個體情感與集體情感相聯系。那些獲得總局表彰的節目,大多是以普通百姓作為節目和服務的主體,突出節目的公益屬性,不盲目追逐市場熱點。這些成功的節目始終體現深深的人文關懷,昭示著只有脫胎于生活沃土、反映人民真實情感的原創節目才能走得更遠。
借助新技術,探索融合傳播途徑。節目創作出來最終是要面向受眾,只有受眾接受認可了,節目創新才能算是成功。當前受眾分散,只有不斷依靠技術進步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探索多渠道傳播途徑,才能使創新出來的節目有效到達受眾。廣播電視媒體在進行節目創新時,要基于融合傳播形態和新媒體前沿技術,堅持互聯網思維,變受眾為用戶,注重受眾體驗,秉持服務受眾的理念,并將受眾的接受程度作為衡量創新效果的重要指標。這次總局表彰的部分優秀節目,不僅在傳統收視收聽上有不俗表現,在新媒體傳播場中同樣是風生水起,有著良好的口碑,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受眾。這些創新成果實現了內容和形式相融合,煥發出常新常青的生命力。
廣播電視節目的自主創新是一個不斷艱苦探索的過程,需要機制體制的保障,更需要一個開放包容的環境。廣播電視工作者唯有不忘媒體初心,才能在自主創新領域深入開掘,努力推出更多三性統一、傳播力和競爭力俱佳的原創優秀節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