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紅
【摘 要】實踐證明,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意義重大。本文就試從引入情境創設的誤區、注意事項和實際運用,對于打造山區初中數學有效課堂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情境創設;山區;初中數學;有效課堂
長期以來,數學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教授給學生,學生學習目的就是依靠記憶死搬硬套應對考試,缺乏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實際能力,從而使得數學失去了原本實用的價值。教師單向的數學知識傳授,使得數學課堂乏味無趣,死氣沉沉。學生對數學難以產生興趣和發揮主觀能動性,希望通過數學的學習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了一句空話。
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實用性,導致數學教學的相對困難。初中數學教育中的這些問題在近些年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可見,數學課堂引入情境創設是初中數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于這一階段學生的成長規律,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采用適當的、靈活的方式以引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學習數學。課堂引入情境創設非常有必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營造出更適合學生個體發展的課堂氣氛。
一、山區數學教學引入情境設置存在的誤區
針對數學學科特點及學生數學學習現狀,引入情境創設,期待解決學生學習數學困境的研究,在國內外都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包括我們山區,但在實際教學操作過程,會發現如下問題:
1.對情境創設認識不全面。很多教師認為創設情境就是課前導入,實際上創設情境應貫穿于課堂始終。
2.只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忽視數學的本質。低效的情境常常使學生的注意力被熱鬧的生活場景所吸引,而缺失對數學思維的鍛煉。
3.教師習慣性“越俎代庖”。往往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作為創設情境的依據,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比如:在教學平均數時教師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而學生一臉茫然,因為學生缺少有關平均速度的生活經驗,就像一個小朋友沒有吃過冰激凌,卻讓他形容冰激凌的味道。
4.山區學生基礎良莠不齊。山區基礎教育薄弱,留守兒童問題嚴重,家庭教育缺失,學生厭學現象嚴重,導致學困生比例較高。
二、山區數學教學引入情境設置注意事項
1.情境創設目的要明確。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能讓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但在實際教學中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為什么呢?是因為教師沒有根據教學需要、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有的教師只圍繞著課件中的情境進行教學設計,這樣的情境創設怎么能為教學服務呢?情境創設沒有明確的目標,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效果自然不理想。
2.情境創設重點要突出。教師對情境創設的理解僅認為課堂上沒有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看似課堂上處處有情境,時時有情境,學習氣氛熱熱鬧鬧,教學卻淡化了數學的本質內容。創設情境時沒有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僅僅是為了課堂上有情境而創設情境顯然是不利于教學,不利于學生發展。
3.情境創設內容要符實際。教師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問題,牽強地運用教學情境或只是簡單的再現教材主題圖,往往使教學情境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如新教材及相配套的教學課件一般都是用固定的幾個人物的學習或生活的情境圖來呈現教學的內容,而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結構在變化,生活經驗在豐富,除小學低年級學生會對書上小朋友的學習生活產生興趣外,到了中學,教師仍用這樣的情境,學生就會覺得很假、不真實。
4.情境創設思維要有深度。創設情境是為了架起生活與數學的橋梁,是為了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數學的原型,進而提煉出數學的本質,或是在問題情境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從而發展數學思維,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而并非是簡單的生活情境的再現。如教師的課堂情境創設常常是幾個卡通人物,或是一幅主題圖的再現,這樣的教學情境沒有思維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學的意義。
三、山區數學教學引入情境設置的實際運用
情境設置靈活多樣,既可以用于課堂導入,也可以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緊扣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大膽設置。如筆者在講授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五章第四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一課時,就設置了這樣的情境:
這是某公園已修好的一個三角形花壇,現在還需修建和它形狀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花壇,工人師傅該怎么辦?
1.思考識別情景問題屬于什么數學問題?2.請你幫師傅工人想想辦法,并說明理由。
實際上,只要報給工人師傅三條邊長就可以建一個與原三角形花壇大小相等形狀相同的三角形花壇。(三條邊就可以做出一模一樣的三角形花壇)為學生繼續探索三個條件的其他情況,鋪下了很好的問題情境。
通過聯系生活問題情境的創設,不但引入了新課,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體會探索的過程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
再如,把全班幾十個三角板摞在講臺上,形成了一個高高的三棱柱。學生看著講臺上的三棱柱,心中充滿了自豪。
這樣設計,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創造性思維,合理猜想,為得出SSS(邊邊邊)來進行三角形全等的驗證作鋪墊。深入探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容易理解SSS(邊邊邊),很自然地突出重點。
【參考文獻】
[1] 許昌軍.《巧妙創設教學情境活躍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