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芝
北師大實驗中學的生涯教育始于2005年。在十幾年的研究與實踐中,學校通過頂層戰略設計,成立生涯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組建生涯教育項目小組、建設學生成長指導中心,凝聚教育資源、形成保障機制、深化生涯實踐,探索出生涯教育校本模式,形成了以自主發展、激發學生內生動力為導向的專業化、系統化、整體化生涯教育特色。
1.專業化
生涯教育是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學校以具有心理學和生涯教育背景的教師為核心,聚攏了21位專兼職教師形成學科小組,保障了生涯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學校開辟出36課時專門用于生涯教育,并以分層、分類、走班形式,區別于傳統課堂的傳統教育,大力實踐體驗式生涯學習。
同時,學校自主研發了10個生涯課程模塊,滿足學生對課程的選擇。課堂教學總結出走向對話、走向生成、走向建構的“五動”活力課堂,體現了生涯教育在實施方面的專業性。學校編寫出版了《生涯規劃》(高中)校本教材及《生涯管理手冊》,創建了生涯探索實驗室、真人圖書館、職業見習基地等支持系統,保障了生涯教育的專業性和實踐性。
2.系統化
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階段。這就要求生涯教育與之相適應,給學生系統性的生涯教育。學校建構了生涯教育系統:以成長需求為前提、規劃課程為支點、探索活動為平臺、發展指導為引擎、學科滲透為輔助。整個系統具備較高的階段性、邏輯性,在目標、內容、途徑等方面相輔相成,滲透在初高中全程——初一和高一開設生涯規劃課程,目標為喚醒生涯意識,重點探索自我與學業適應;初二和高二以生涯探索活動為主,培養規劃和抉策能力,重點了解工作領域與職業世界;初三和高三以生涯發展指導為主,樹立積極生活態度,重點定位升學目標。
3.整體化
生涯教育是聯結學生在校學習和未來社會生活及工作的橋梁。學校突破家庭、社會、學校的邊界,構建“生涯社區”:通過邀請家長和校友講座、敲開企業大門、變教師為導師等方式,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教育生態;開展走進家庭的“家庭職業樹”訪談、走進家長工作場所的“職業影隨”、走進企事業的“職業見習”等活動;請家長進課堂講“我的中學夢想”、當學生導師等。通過多種形式,構建出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參與的良好教育生態系統。
北師大實驗中學十多年的生涯教育,經過點點滴滴、千錘百煉的專業教育實踐,正邁向一個大道至簡、潤物無聲的“無處不生涯”的新階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