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梅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43-01
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思想品德課是向小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基本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肩負著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他們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的重任。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文明習慣。堅持說明教育,以理服人。首先說理必須充分透徹。作為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處理好重點、難點、疑點的關系,點與面的關系,知識傳授與能力提高的關系,把我們提倡什么、堅持什么、反對什么的道理的含義講準,內容講清,實質講透,使學生能從整體上去認識和接受。其次要因人施教。要熟悉并尊重學生的接受特點、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的規律。然后根據各個學生的情況,就相同的教學內容,應有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以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再次要做到以情感人。教師必須注意師生感情的培養,改變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尊重學生。
當前迫切需要加強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校與家庭應該成為小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同時,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還需要引導他們深入生活,將思想品德的力量轉化為他們的實際行動和自己反應。
首先,學校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師隊伍。俗語說:“正人先正己。”道德教育的實施者必須有良好的自身修養和道德素質,在日常言行和規范上發揮表率的作用。因此,每個教師在這項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學校必須加強對教師言行規范的引導。
其次,學校要對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進行轉變和創新。學校德育工作要從重道德規范轉變為重道德實踐與擇善能力的培養,因為單純的道德規范教育容易使學生方行不一致。學校在道德教育內容上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辨別能力與擇善而行的能力,并把學生的基礎文明素質制成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內容,由低到高做起。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要從灌輸與約束為主轉變為疏、堵結合,采取潛移默化的方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第三,要重視發揮學生干部、團員隊伍的作用。學生干部、團員是學生中的優秀分子,他們的特殊身份容易為學生所接受、信服。他們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輕視和替代,他們的榜樣作用鮮活生動,有很強的號召力、感染力,他們對學生的監督與管理有利于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工作者、自我管理。他們與學生平等,不是居高臨下式的教育,有利于啟發并促進學生溝通、反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四,要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環境是校園文化應該發揮的作用。要利用宣傳陣地,如櫥窗、標語牌等促進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用樹立先進典型感染人、塑造人,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如征文、各類比賽等啟發人、教育人;用寓教于樂的活動,如演講、經驗介紹等激發人、陶冶人;還要利用網絡、廣播、文體活動、自辦刊物及有關制度規則等軟件、硬件,引導學生對自身道德行為進行思考、理解并注重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中。
第五,要嚴格日常管理,完善評價制度。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賴學生的自覺性,要以日常行為規范管理與規章制度的約束為保證,管理育人必須到位,并將其進行量化管理。學校德育主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改進管理方法,完善評價制度,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第六,要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強化道德觀念的形成和鞏固。學生不可能只生活在校園中,要創造條件讓他們在社會中接受“開放式”教育,到社會中去體會,去感悟自己的言行、別人的言行正確與否,避免因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脫節而出現的教育問題,這才是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七,要利用課堂教學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新課標更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特別是語文、政治、歷史等課程,很適合用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既完成了學科教學任務,又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總之,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在學校,但仍需要全社會的配合,保證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教育的有效實施,才能真正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