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立 張立鵬
校本課程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組成部分,作為創特色學校的一個窗口,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何開發校本課程?立足于農村小學實際,參照先進市縣的經驗,結合本校的實際,我們做了一些探索。
全面評估
1.評估社會。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社會生產主要以農業種養為主,學生接觸最多的是農業、農林、農牧、農家……所以對學生進行以農業為主題的學習實踐教育活動是最接近生活,最接地氣的,也是現有課程的一個盲區。
2.評估學生。
我校共有在校生500多人,這些學生都來自農村家庭,學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農村的生活氣息。他們從小就對家庭生活中的各種有關農業的事有所了解,但又一知半解。我們有必要補齊短板。
3.評估師資。
我校80%以上的教師來自農村。大多數教師種過地,從事過養殖、加工等勞動,可以說是經驗豐富。特別是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從事過學校學工學農教育的教師還有許多。他們對家鄉的山山水水、農牧漁業、自然環境等都十分了解。如果對學生進行有關家鄉生產和生活方面的教育,對培養學生熱愛家鄉、了解家鄉、建設家鄉的感情是非常有利的。
4.評估學校。
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缺少先進的教育資源,專業化的師資不足,缺少先進的教學手段,經濟條件也比較差。如果也與城市的學校一樣搞美術、音樂、電腦、攝影等這些專業技術要求很高,花銷很大的活動,不但困難很大,而且不能體現當地社會的特點,不符合辦特色校的理念。辦就辦自己能辦到的、能辦好的事。農村學校不缺的是農教資源。
綜合決策
根據校本課程的因地制宜、發展特長、因材施教、學生為本、適應社會、發揮傳統、培養興趣、實踐探究等原則,鑒于對各類教育資源的評估,我校確定了面向家鄉,以了解家鄉的生活史、奮斗史、文化史、發展史和動植物自然資源,以學習普及農業、氣象、環保、生活知識,學習農業生產技術,以對學生進行傳承家鄉文化、熱愛家鄉、建設美麗家鄉為主題的校本課程開發方略,成立了以校長和專家及專業課教師為主的校本課程開發小組,開發編寫《美麗家鄉蓮花鎮》校本課程教材。
編寫原則
1.多元參與。
教材編寫開發要貼近時代和生活,體現廣泛的參與意識。體現社會的、家長的、學校的、學生的、教師的各方面的不同意見。為此,編寫中我們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見,收集多方面的材料進行論證,把最科學的、最先進的、最具有特色的內容寫入教材。多維架構,多元參與,讓教材成為學生與社會和生活溝通的平臺。
2.為各學科教學提供支持和拓展。
現授小學教材,如語文、數學、科學、品社、地方、綜合實踐等課程都留有許多可以結合學生生活、本地自然和社會資源再加工開發和創造的空間。校本課程開發要起到一定的服務各學科教學的作用,體現出各學科知識的延續性、綜合性和拓展性。所以在我們的校本教材中,部分內容針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做了相應的整合、補充和拓展。
3.突出趣味性。
有趣味就要生動具體,每節課的人和事都是真人真事,都是學生熟悉的,發生在身邊的事。有認識的人和事,有話可說,有言可發,有事可做。這就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身邊的一草一木,家鄉的一山一水都充滿快樂。為了讓教材更新穎,我們在教材中添加了千幅家鄉的照片,而且可以電子播放,這更增加了趣味性。
4.一本書原則。
一本校本教材課本可以全校使用,而且循環使用,這是經濟而實用的方法。在教學中各年級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和其他課程教學的需要等情況選擇課程教學。可以選學某一課,也可選學某一節。同一課要根據學生能掌握的情況,分不同年級分層教學。如《認識植物》,一、二年級可以像看圖認物一樣教學;三年級可以學一些植物分類和植物生長方面的知識;四、五年級可以開展觀察采集植物標本和作文、繪畫等拓展活動。這樣就打破了班級、年級的界限,可以靈活組織教學。
5.注重思想教育。
校本教材是學校自編教材,其內容應是具有傳承性的,因此思想教育性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我們的教材《美麗家鄉蓮花鎮》就是以愛家鄉、愛科學、愛勞動、愛父母為中心的德育陣地。山是家鄉綠,水是家鄉清,月是家鄉圓,人是家鄉親。我們倡導愛親人、愛家鄉、愛祖國,由小愛到大愛,教材中都有體現。
6.把實踐放在首位。
實踐性應該是校本課程的中心,無論是什么內容的校本課程都應是可操作的有實踐意義的課程。我校的校本課程主要是以家鄉的歷史、大自然和農業生產生活為內容,學生都有親身感受。在家里在學校,家長和教師都可以組織學生實踐。每節課我們都設計了許多實踐活動的內容,供學生選擇。我們鼓勵學生學方法、學技術,把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滲透在教學中。為此我校還充分利用我校的校外“青少年實踐活動基地”開展了一系列的種植、養殖、采集、觀察動植物、觀測氣象、環保考察、娛樂游戲等活動。在基地的“民風民俗展館”學生還能看到上千件反映家鄉歷史的展品,了解家鄉的發展歷史。這些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我們的課堂變得更開放、更民主,走出了校門,走進了生活。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形成了動態開放的學習實踐空間。
教材簡介
我校編寫開發的校本教材《美麗家鄉蓮花鎮》,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家鄉,學習農業知識和技術;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情感以及動手動腦的能力;為建設美麗家鄉培養人才。全書共25課,分5個單元。內容包括家鄉的歷史、地理、自然、動植物、農業生產生活、各類有趣的活動等。教材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于一體。16開本彩色印刷圖文并茂。全校發行授課,循環使用,并配有電子版教材。
教學反饋
本教材經編寫試用到印刷成冊發行,經歷了6年多的教學過程,受到學生和家長及社會普遍的好評。通過教學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學生動手實踐的習慣和能力都得到加強。他們對家鄉的人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更關心家鄉,更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校本課程成為我校教學的一個亮點,成為多學科、多維度,全體師生、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建共享的教學資源。
(作者單位:望奎縣蓮花鎮中心小學)
編輯∕王劍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