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
摘要:2017年2月19日,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移動融媒體新聞平臺——央視新聞移動網正式上線,標志著國家電視臺媒體深度融合、一體發展邁上了新臺階。其以移動為先,直播為核,聯盟為形的措施,也在當前媒體融合的大潮中獨樹一幟,扣動了媒體生產方式變革的發令槍。
關鍵詞:央視新聞移動網 VGC平臺 移動直播 開放平臺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央電視臺時指出:“媒體融合非常重要,是下一步的工作方向。”2017年2月19日,央視新聞傾力打造的移動融媒體新聞平臺——央視新聞移動網正式上線,標志著國家電視臺媒體深度融合、一體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移動為先,搶占融合發展制高點
央視新聞從2012年正式啟動新媒體業務,在四年多的實踐中,依托自身優勢,以電視和新媒體的良性互動為出發點,做大做強微博、微信、客戶端,同時打造出微視頻強勢品牌,形成了有別于其他央媒的“三微一端”產品矩陣。最新數據顯示,“央視影音”客戶端下載量5.5億,“央視新聞”客戶端下載量4195萬、微博粉絲量4700萬、微信公眾號訂閱量680萬,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粉絲及關注數5335萬。
雖然央視新聞的“三微一端”用戶頗具規模,但當前媒體類公眾號、客戶端已是一片競爭激烈的紅海,各類產品數以百計,任何一家都難以實現爆發式增長,必須有獨門武器,才有望脫穎而出。央視新聞選擇了移動直播,開辟融合發展的全新藍海。早在2016年“兩會”報道中,央視便將內容策劃與媒介創新緊密結合,首次實驗性使用VGC(全球記者視頻回傳)平臺,方便記者通過手機直接將拍攝素材上載回傳。“兩會”期間記者供稿2000余條,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成為央視新聞進軍移動直播的一次演練。2016年5月,在VGC平臺基礎上,央視新聞自主研發移動直播工作平臺正式上線,自此央視以主流媒體姿態強勢進入新聞移動直播領域。
VGC平臺與移動直播工作平臺作為央視新聞移動網最首要的兩大功能系統,其投入使用具有重要價值。一是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央視新聞新媒體視頻產品的時效性與獨家性。成功將記者手機拍攝、手機回傳、即時處理等多個生產環節融入央視新聞節目生產環節之中,實現了對文稿、圖片、視頻等素材的集中收集,統一生產,統一分發,不僅實現了大小屏一體化共享,也為新聞生產流程再造做出了有力探索。二是創新了工作機制,助力記者深度轉型。試驗發現,目前的VGC平臺可以滿足央視新聞全球記者的發稿需求,實現了只要有手機信號覆蓋的地方就可以即時發稿,為下一步實現電視記者向全媒體記者轉型提供了抓手。三是為進一步實現UGC(用戶生成內容)提供了實踐基礎。UGC平臺是有效獲得和提升用戶黏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在新媒體生態下獲得稿源、贏得時效,通過交互遞進新聞的重要開掘。
直播為核,實現海量用戶強連接
移動直播是互聯網發展進化的必然趨勢。2016年興起的直播熱,是Web4.0時代到來的重要標志,它以視頻化、可視化的方式,更直接、更深入地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連接。目前,我國約有200余家直播公司,基本覆蓋了直播的各個領域。在所有的直播領域中,新聞直播由于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一般的創業公司難以觸碰,這正為主流媒體發力提供了契機。
直播本就是電視新聞機構的強項,尤其中央電視臺,擁有遍布全球的專業報道資源,結合自身優勢,必將成為移動新聞競爭的領頭羊。在央視新聞移動網平臺上,移動直播有了一個全新的稱謂:正直播。在以往移動直播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多屏聯動、互動分享、社交化的功能,力求形成“看新聞直播,就在央視新聞移動網”的傳播影響力,使央視新聞獲得更具權威性的媒體地位、更強的輿論引導力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基于新聞移動直播的核心訴求,2017年內央視新聞移動網將完善用戶上傳功能,也就是前文提到的UGC。在有突發新聞事件時,央視新聞移動網可基于位置信息和關鍵詞搜索機制,找到新聞現場的當事人,讓用戶成為專業記者到達現場前的重要信息源。在經過認證授權后,用戶可以向新聞移動網直接傳輸現場畫面,甚至參與到央視新聞直播交互中。至此,央視新聞將真正改變過去單向傳播、受眾被動接受的方式,以“智慧社交”的理念,構建起全新的用戶關系。
在央視新聞移動網未來的組織架構中,還有一支大數據團隊的構想。其意義不僅在于獲取輿情信息,更重要的是用戶思維的確立。通過數據挖掘分辨出用戶的行為模式、興趣偏好等,解決在用戶關系上先天不足的問題。可以預期的是,這是央視新聞從覆蓋優勢向用戶優勢轉變,從內容成果優勢向傳播力優勢轉變,從媒體優勢向平臺優勢轉變的重要抓手。
聯盟為形,構建開放共贏大平臺
長期以來,傳統媒體的內容大多通過商業互聯網平臺傳播,突出的問題便是用戶無法沉淀、版權難以保護、品牌面臨貶值。能否打造出屬于電視新聞媒體的自有平臺,是媒體融合發展中首要思考的戰略方向性問題。如果把電視內容比作艦載機,那么現在缺少的就是電視媒體自己的航空母艦。央視新聞網擬定的“專業記者直播的首發平臺,用戶參與內容生產的交互平臺,原創內容版權的保護平臺,電視新聞機構的媒資共享平臺”定位,其目標已明確指向了這個航空母艦。
開通央視新聞矩陣號,吸納機構賬號入駐,是央視新聞移動網實現平臺化的一大重要載體。各家機構經過入駐認證審核后,可以在新聞移動網開通媒體公眾號和自媒體賬號。并按照目前互聯網平臺通行的管理規定,明確劃分平臺責任和賬號責任。矩陣號為入駐機構開通內容發布、視頻直播等功能,對入駐內容進行專區類、主頁式的展示,針對精華內容可以直接引入到央視新聞各發布平臺的頭版或要聞版面。
央視新聞移動網正式上線當日,有37家省級和計劃單列市電視臺宣布入駐央視新聞矩陣號。這對于央視媒體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央視新聞將由此實現向自主稿源聚合平臺的跨越,生產流程、傳播矩陣、產品矩陣全面升級,實現新聞內容多平臺生產分發的統一、技術開發的統一、版權管理和標識的統一、品牌推廣的統一,最終實現電視與新媒體從相加到相融,真正地“融為一體、合而為一”。這樣的路徑探索,極具央視特色,也頗具示范意義。更為重要的是,此舉將大大改變電視媒體分散的狀態,為全國電視新聞機構稿源拓展、版權保護、媒資運營、品牌推廣提供強大助力。endprint
總結與思考
直播之前的新媒體時代見證了傳統媒體影響力的被沖擊,自身優勢的失焦。由微博開啟的全民記者時代,由微信開啟的自媒體時代,由于信息發布的零門檻,新聞當事人、目擊者可以繞過傳統媒體直接發聲。受制于新聞采編流程,傳統媒體在新聞熱點事件的信息跟蹤、發布上,往往滯后半拍。而傳統媒體與自家新媒體的內容往往又呈現兩張皮,媒介融合很多時候變成了媒介分裂。傳統媒體的專業優勢、團隊優勢、技術優勢在低門檻的信息發布、傳播機制面前,很難得到彰顯。
而從過去一年傳統媒體在直播領域的亮眼表現來看,在魚龍混雜的新媒體生態中,直播讓其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如果說過去是“有圖有真相”,在視頻直播時代,“有直播才有真相”。從圖文到視頻、直播,內容的門檻驟然升高,把絕大多數的草根自媒體擋在了外面,傳統媒體的技術、團隊、新聞策劃與執行能力都有了用武之地。不僅如此,傳統媒體長期以來積累的百萬、千萬乃至億萬級粉絲也使其直播不缺受眾。
傳統媒體之所以曾經在新媒體時代迷失,是因為新聞的生產與傳播相互割裂,新聞的傳播并未反向倒逼新聞生產機制的變革。新媒體僅僅是內容發布渠道,受眾的互動也只停留在發表讀后評論上,并沒有深度介入到新聞的選題、策劃、制作之中。用傳統機制生產的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自然比不過自發形成的網絡熱點。直播之所以能夠撬動傳統媒體融合轉型的杠桿,是因為新聞的生產與傳播同步進行、不可分割。新聞的生產過程同時也是新聞的一部分,受眾可以實時參與到報道中并影響其走向。這就迫使傳統媒體在新聞生產方式上進行根本性變革,搭建移動直播平臺,使傳者與受眾的距離一步接近。
央視新聞移動網的上線,扣動了媒體生產方式變革的發令槍。下一步,央視將進一步建好用好央視新聞移動網,繼續優化流程,加強研發攻關,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手段,提升采編播能力,拓寬傳播領域,堅持合作共贏發展,走出一條體現主流媒體特色具有先進水平的媒體融合之路。
參考文獻:1.楊繼紅:《“央視新聞”:專注移動端,發力全媒體》,《新聞戰線》,2017(2)。
2.楊繼紅:《從VGC到UGC,打造央視移動新聞網》,《電視研究》,2016(6)。
3.張 遠:《〈人民日報〉、央視加入移動直播大戰,傳統媒體迎來“第二春”》,http://www.vccoo.com。
4.德外5號:《今天正式上線的央視新聞移動網,不僅僅是一個APP》,http://mt.sohu.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