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宗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58-02
教學內容:
《認識整時》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2012)教育部審定,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84-85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九的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鐘面,了解時針、分針。
2.掌握整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認讀整時的時間。
3.了解生活中的時間,感受時間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認識鐘面,能區別鐘表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認讀整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時針、分針的鐘面模型。
學具準備:有時針、分針的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猜謎語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一家三兄弟,高矮個不齊,滴答提醒你,時間要珍惜!猜猜看是什么?
生:鐘表。
師:對,是鐘表。誰能告訴大家你都在什么地方見過鐘表?都有些什么樣的?(學生自由發言) (通過自己說,讓學生了解鐘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連。)
2.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鐘表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鐘表。(出示課題:認識鐘表) (抓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整體上建立鐘表的感性認識。)
二、出示課件,借助圖認識鐘面
師:圖里面小朋友在干什么,是什么時間了?
生:起床了,7時了!
師:你們從哪里知道是7時了?
生:墻上有個鬧鐘,床頭也有。
1.認識鐘面。(課件出示鐘面)
師:請小朋友看看鐘面上有什么?
生:數字,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有5個小格,兩根針……
師: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教師邊板書,邊帶讀)
師:生活中的時針和分針是靜止不動的嗎?
生:不是。
師:對,只有分針和時針有規律地轉動起來,才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準確地記錄時間,那分針和時針是怎么轉動的呢?請小朋友抬起小手來,一起跟著時針和分針比劃比劃。我們把跟著時針和分針轉動的方向叫做順時針方向,相反的叫做逆時針方向。
三、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1.繼續觀察鐘面的時針和分針:
師:分針指著幾,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
老師板書7時,并帶讀。
小結:我們把這種記錄時間的方法叫做文字表示法。(板書:文字表示法)
老師出示課件:電子表示法:7:00
師:你們認識它嗎?
生:認識,7時。
師:對,它也是7時,它是記錄時間的另一種方法,叫做電子表示法。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是怎樣書寫的呢?先寫7,再在7的后面靠右下方寫兩個并排的小圓點,最后寫兩個0。(板書:7:00 電子表示法)
小結:記錄時間的方法不僅僅有這兩種,還有很多,比如在我國古代,人們利用太陽照射的影子計時——“日晷”,人們還利用滴水計時——“銅漏壺”。
出示學習單:并用文字表示法和電子表示法寫出來。(這部分把時間交給孩子們完成學習單)
我會寫,先看鐘面,再寫出時間。
師:觀察分針,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分針都指著12。
師:我們把分針都指向12的時刻叫做整時,板書“認識整時”并帶讀。還要接著看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師:電子表示法里最后的兩個0也表示的是整時。
師:請孩子觀察6時和12時的鐘面,你對分針和時針有什么發現?
小結:當6時時,分針和時針成一條直線,當12時時,分針和時針完全重合。
2.撥時間
先帶孩子們了解鐘面。
(1)老師撥,學生說出時間,在此強調我們先撥分針,再撥時針。
(2)老師說,學生撥時間。
(3)同桌互相撥時間。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帶著學到到的知識我們來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合理安排的。
師:小明在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
……
師:小明在9時做了什么,為什么會有兩個9時?
2.連一連
課件出示,先讓孩子們自己完成,老師再出示答案。
3.過一小時是幾時
師帶讀題目,讓學生理解過一小時是什么意思。
師:孩子們,現在10時了,再過1小時就要放學了,你們知道放學的時間嗎?
生:11時。(自然過渡)
師:過一小時,就是先讀出鐘面的時間,再在這個時間上加上1,就是過一小時的時間了。
(讓學生自己完成作業,再出示答案。)
師: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前一小時嗎?
老師給予講解。
4.快樂的周末
出示課件,讓孩子們觀察小朋友的周末是怎么度過的,講述時要有先后順序,讓孩子們對時間有一個空間概念。
四、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生:…………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記錄時間的方法,會看時間,撥時間……并了解了時間。孩子們,我們要會科學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時間,遵守學校的作息時間,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
板書設計:
認識整時
長針是分針 短針是時針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7時 文字表示法
7:00 電子表示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