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民
【摘要】目的 探討核磁共振在膝關節損傷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我院患者220例,平分為觀察研究組110例和對照組110例,研究組采用MRI對患者進行檢查,對照組采用CT對患者進行檢查。結果 MRI檢測準確率為100.00%明顯好于CT檢查的準確率36.36%,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結論 在診斷膝關節損傷方面,采用核磁共振對患者診斷準確率較高,可以進行臨床推廣。
【關鍵詞】核磁共振;膝關節損傷;診斷;應用
【中圖分類號】R445.2;R6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9..02
膝關節損傷一種常見的骨科臨床疾病,它是由于在運動中的相互碰撞,不科學的運動或長時間的重體力勞動等對膝關節所造成的損傷,給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影響[1]。MRI(核磁共振)是一項無輻射、分辨率高的先進檢查技術特別是在治療膝關節損傷方面,診斷效果理想。我院應用MRI診斷膝關節損傷,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我院患者220例,分為研究組(110例)和對照組(110例),研究組采用MRI對患者進行檢測,對照組采用CT對患者進行治療。男性180例,女性40例,年齡19~56歲,平均年齡(43.42±2.29)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先進行CT的檢查,墊高患者的膝關節,使其彎曲,采取層厚1至2毫米的薄層掃描。采取1.5T磁共振成像掃描儀進行檢查,協助患者選擇合適的仰臥位,進行矢狀面T1weightedimagingT1加權像、weightedimagingT2加權像、SiteTotalIndicatorReading值和冠狀面weightedimagingT2加權像掃描,4毫米的層厚,0.4毫米的層距,保持前交叉韌帶與斜矢狀面的平行,矢狀面T1weightedimagingT1加權像TR300 ms,TE17 ms,矢狀面weightedimagingT2加權像TR4000ms,TE102ms,SiteTotalIndicatorReading像TR4000 ms,TE44.3 ms。冠狀位weightedimagingT2加權像TR4000 ms,TE設置為102 ms[2]。
1.3 評價指標
統計對比兩種方法的診斷結果。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軟件SPSS 19.0進行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的分析處理,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根據手術結果顯示,采用MRI檢測,準確率達到100%明顯高于CT的準確率36.36%,兩者對比差異明顯(P<0.05)
3 討 論
在現階段的醫療發展條件下,骨病的診斷方法較多,一般情況下,檢測水平相對突出的就是CT檢查和X線檢查。但是CT和X線檢查,在診斷過程中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與CT等其他檢查方法相比,核磁共振有著獨特的優勢。作為一種全新的檢測設備,雖然CT對患者的檢查能夠將粉碎性骨折、骨折線以及骨折錯位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但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比如在骨折碎片進入關節腔的情況,不能夠給與很好的顯示。在檢測患者的肌腱、軟骨以及滑膜的方面,也有著自己的局限性,并且無法較好的區分半月板的前后角度[4]。MRI能夠直觀、準確的判斷出病癥的損傷程度,這在臨床治療患者膝關節損傷方面有著特別深刻的意義。在半月板受到損傷時,半月板在核磁共振中的信號影出現異常或體積與形狀將會發生變化,核磁共振在診斷半月板方面的特異性與敏感性可以達到94.6%,核磁共振在診斷韌帶損傷撕裂方面,損傷的韌帶可形態結構出現紊亂對其檢測的敏感度可達98.9%。另外,核磁共振是現階段國內在診斷骨髓挫傷和關節軟骨損傷最有效的檢查方法[5]。尤其是在骨髓水腫方面,MRI有很高的敏感性。MRI可通過調節磁場來觀察剖面做出準確判斷,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綜上所述,MRI檢測準確率明顯好于CT的檢測準確率,MRI的準確性高,可以給患者的病癥提供準確和科學的判斷及治療依據,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 楊.核磁共振在膝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20(7):171-172.
[2] 肖玉峰.核磁共振檢查在膝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2(12):148.
[3] 張 強.核磁共振在膝關節損傷診斷中的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46(2):124.
本文編輯:王 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