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朗讀指導和訓練,引導學生有層次地朗讀,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文章從培養朗讀興趣、分層指導朗讀和朗讀技巧傳授三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朗讀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91-01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訓練好學生的朗讀呢?下面就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朗讀指導方面一點粗淺的嘗試和感悟來談一談。
一、激發朗讀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在興趣盎然情況下進行朗讀,是我們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效率、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素養的前提條件。在朗續訓練的過程中,老師可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
首先,利用現代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小學語文教材大多具有圖文并茂、內容活潑有趣、語言優美生動等特點,教師可以憑借教材,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動畫,創設特定的朗讀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調動他們朗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樂于朗讀。例如,我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利用文中的插圖制作了一個動畫,展現了種葫蘆人從希望到失落的故事過程,再配上文中的人物對話,學生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故事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朗讀熱情,讀中感悟了課文的寓意。
其次,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良好的范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范讀能幫助學生正音,豐富學生的詞匯,喚起學生的感情。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本身就是對學生朗讀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范讀時的準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使學生著迷,鮮明的愛憎情感態度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生共鳴。再加上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所以教師適時地范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范讀《桂林山水》一文時,我抓住了描寫水的“靜、清、綠”和山的“奇、秀、險”特點的兩處排比句,使學生如臨其境,領略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二、朗讀指導要有層次性
第一個層次:讀準字詞。這是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沒有豐富的詞匯量,就不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在接觸到一個新的文本時,總會出現有些字音讀不準,有些詞語不理解,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某些同學在讀課文的時候,遇到生字詞就停止不讀,或一跳而過。這樣中止了朗讀,也就中止了對文本的理解,失去了讀書的興趣。
第二個層次:讀通課文。引導學生要一詞一句地認真朗讀,讀到容易讀的句子可一讀而過,而讀到比較拗口的詞句時要多讀幾遍,直至讀通順、讀流利。通過這一層次的朗讀,以達到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弄清作者的寫作目的,為后面的感情朗讀奠定基礎。
第三個層次:讀出情感。只有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內容,朗讀才會聲情并茂、打動人心。學生閱讀文本,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促進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通過充分的朗讀,達到“文”與“理”的融合,才能更準確地領會文本表達的情感。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準確把握文中情,沉浸在文章所描繪的意境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并在此基礎上熟讀成誦,積累內化語言。
三、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
語文教學要以讀為主,但如果只是簡單地讓學生多次、長時間地讀,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而且朗讀效率也不會高。因此,我們要做到有效朗讀,應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朗讀技巧主要包括停頓的技巧、輕重音的技巧、朗讀快慢的技巧、朗讀語氣的技巧等,對于這些朗讀技巧,不必孤立地進行某一方面的訓練,而要和課文的朗讀有機結合起來,融入于日常的課文朗讀訓練之中。隨著朗讀經驗的積累,這些朗讀技巧就會自然的運用到朗讀中去,提高了朗讀水平,良好的朗讀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參考文獻:
[1]隗景福.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N].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5).
[2]吳智娟.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學周刊,2013,(1).
[3]耿紅橋.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幾點體會[J]. 學周刊,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