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嘉璟+呂婷

摘要:在當前大學生校園貸款盛行、信貸安全事件頻發的形勢下,為深入了解高校大學生的校園貸款行為,文章從校園貸運作流程入手,分析當前高校大學生校園貸的利弊,歸納分析當前高校大學生信貸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高校大學生校園貸款行為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校園貸款;問題;對策
一、校園貸的種類及現狀
(一)校園貸的種類
1. 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
一方面,是現代意義上我們堅決反對的違法借貸行為。其中包括直接或間接地向親友騙取身份信息或作為中間人將其作為一種營生手段騙取學生兼職,以此擴大犯罪維度。
另一方面,是支付寶,京東這些大企業旗下的信用購物服務。無論是支付寶的螞蟻花唄還是“京東白條”服務,借來的錢款都只可以在平臺消費,并不可以將資金轉出再投資,往往消費者也無法接觸實際現金。
2. 用于大學生助學和創業的貸款平臺
諸如政府貸款和銀行貸款,據悉,目前,獲得這類貸款要通過一系列的資格審核,條件嚴苛。用途方面,一般也只限教育、創業等,相比其他貸款申請,通過可能性不高。
3. 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
諸如阿里巴巴、蘇寧等電子商務企業利用其自身電商平臺優勢直接向平臺上的供應商和個人提供借貸,它屬于互聯網金融模式之一,是對傳統銀行信貸的創新。
(二)校園貸的現狀
以2015年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查報告》為例,該調查涵蓋了全國200多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該報告書顯示,幾乎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每月月末資金完全沒有盈余(50.84%),大學生每月大額支出主要用于消費,因此針對小額的單筆分期更受大學生喜愛。
在大學生網貸額度上,44.42%的人貸款1000元以下,40.17%的人貸款額度在1000~5000元之間。在有貸款經歷的大學生中,40%的大學生有過逾期還款經歷,同時還有近1%大學生試圖再借款以償還債務。
現階段大學生的網貸產品的選擇更具多樣化。通過圖1可知,大學生在選擇網貸產品時,偏愛電商網站的相關產品,該部分占比為51.36%;36.21%的大學生選擇分期購物網站;33.5%的大學生選擇京東白條;選擇P2P貸款的比例則相對較低,占比20.31%。
二、目前校園貸的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技術問題
校園貸在操作過程中的重要進展離不開相關高性能軟件和硬件系統,因此對于電子操作系統的技術性檢測和安全性維護尤為重要。這種問題的出現可能是由于技術本身的缺陷,諸如技術落后、技術安全性不強等,也可能只是軟件的兼容性差異導致的。
(二)信用問題
主要指借入貸款的大學生無法按期歸還或全部歸還貸款導致的信用缺失現象。之所以造成信用問題,與校園貸運行體系的缺陷和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完善都有所關聯。校園貸作為近幾年才興起的一種借貸方式,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無法規范大學生借貸后的付款行為。
(三)法規問題
主要體現為校園貸法規性文件的缺乏和空白。我國有關金融的法律法規的規制對象主要是傳統金融領域。由于無法涵蓋校園貸的眾多方面,更無法貼合校園貸的獨有特性,勢必會造成一定的法律沖突。
(四)其他問題
一是市場風險、利率、匯率等市場價格的變動對校園貸交易者的資產、負債項目損益變化的影響,以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帶來的風險;二是由于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誘發的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風險問題;三是金融風險的突然爆發性和破壞性加大帶來的問題。
三、完善校園貸的對策和建議
(一)解決技術問題
首先,大學生應該了解校園貸的運作流程,存在的技術問題;其次,企業應加強電子系統的技術性和管理性安全,規避技術風險,及時更新已被淘汰的技術,選擇安全性強的軟件系統,增強校園貸系統內的協調性,減少支付結算風險;最后,政府盡可能提供相應的技術援助,監管和督促有關主體的技術革新。
(二)加強社會信用制度建設
一方面,校園貸平臺應加強對于大學生貸款限額的審核,大學生也應該理智選擇貸款金額,控制在能接受的還款額度內;另一方面,校園教育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化理論為實踐,形成全民誠信的社會風氣,同時,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做到不盲從、不攀比,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適當消費。
(三)加強法規建設
首先,大學生作為一名合法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還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與義務。了解校園貸的相關法律條款,做到知法守法。其次,相關信貸平臺應該明確自己的法律義務,合理合法的向學生進行放貸行為,并且在過程中,明確傳達給大學生相應的法律法規方面的注意事項;最后,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努力完善相應的條文規定,減少相應的規章準則漏洞,加強整個社會的法制建設,加強引導行業自律,明確信息披露政策,進行廣泛的普法宣傳和講座。
參考文獻:
[1]新浪財經.互聯網金融[M].東方出版社,2014.
[2]徐英.一本書讀懂“互聯網+”金融[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3]徐輝.信用行為經濟學導論[M].安徽大學出版社,2014.
[4]楊天翔,薛譽華,劉亮.校園貸[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5]黃震,鄧建鵬.論道互聯網金融[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6]粟勤.消費信貸[M].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7]林鈞躍.消費者信用管理[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
[8]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手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9]席榕畦.淺談當前中國金融監管現狀與改善對策[J].中國市場,2014(01).
[10]周顯志.論加強和完善我國消費信貸法律制度建設[J].法治論壇,2011(06).
[11]王瑜,范偉源.大學生消費信貸現狀分析[D].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16.
[12]宮慧菁,吳玨賢,陳敏純,等.基于消費角度的經濟發達地區高校學生對網絡借貸的使用意愿[J].商場現代化,2015 (08).
[13]任孟磊.P2P網絡信貸平臺風險管理現狀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5.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