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娟
摘 要: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工智能、大數據、分眾化、快速閱讀、移動社交等詞成為了這個社會的熱點詞匯。當然這里還有另外一個人們津津樂道的內容——網絡直播。尤其是2016年以映客、花椒為代表的“移動直播”,不再局限于必須要有電腦才可進行直播,而是只要有手機和網絡就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觀看直播。所以今天,我想就移動直播談談我個人的看法和認識。
關鍵詞:移動直播;場景;互動;內容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8-0123-02
記得羅振宇在其2017跨年演講中提到,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先生對羅振宇說:“我本來都計劃退休了,但是我現在又決定不退了。為什么?因為有一件事情我搞不懂,叫網紅。”可見人們對于網紅以及網絡直播的迅速發展還來不及反應,它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目前,網絡媒體自身還沒準確抽象概括出網絡直播的界定,為方便起見,不妨參照傳播學及電視現場直播的概念給網絡直播下個簡單的定義:在現場隨著事件的發生、發展進程同步制作和發布信息,具有雙向流通過程的信息網絡發布方式[1]。而移動直播則更多強調通過移動端進行網絡直播。當然與電視現場直播不同的是,移動直播超越了時間、空間、專業性等的界限,只要有手機、有網、有時間,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直播。據CNNIC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10%。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占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手機成為人們上網的主要設備。移動直播以其低門檻化、互動性強等特性獲得人們的喜愛,并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
一、移動直播延伸了用戶的生活空間
隨著隨時隨地可聯網,以及移動智能設備的發展,用戶時間碎片化以及快速閱讀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而代表快速閱讀的短視頻等內容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如果說在快速閱讀的今天,用戶不愿意把大段的時間用在媒體上或者說看大時段的內容對于用戶來說成本太高,那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人會在觀看直播上耗費自己太多的時間呢?直播往往是以小時來算的。直播吃東西、睡覺、唱歌跳舞等等,隨隨便便就是幾個小時。如果說人們連三四個小時的看電影時間都覺得沒有辦法隨便支付的話,那么像上面提到的這種沒有實質性內容的直播為什么會引來圍觀呢?
前段時間在公眾號《博客天下》中看到了這樣的一個例子。例子中講到老王是個直男程序員,這注定他人生跌宕起伏的幅度略窄一點。說老王好多年沒談對象了,也不怎么出去旅游,但最近一年,明顯感覺到老王的社會活躍度顯著提升,對網絡術語和最新流行趨勢也掌握得十分到位。后來才知道,老王每晚在公司加班到11點,感覺人生灰暗時,都會打開某網絡直播平臺,上面簡直就是個光怪陸離的新世界。說的更具體一些,網絡直播讓老王的生活空間得到了延伸。也就是說當用戶去看直播場景時,將這種場景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進行了連接。用戶感覺自己同時處于自身場景和直播所營造的場景中。老王的生活場景在這個過程中與外界產生了聯系。我們對于電影的要求是三四個小時中,故事情節必須精彩才能符合我們對于電影的期待和要求。恰恰相反,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吃飯、睡覺、嗑瓜子等等的日常事務都是瑣碎的,也是隨隨便便可以耗掉幾個小時的。用戶在看直播這些內容的時候,不是看這些內容有沒有意義,而在于這樣的內容在平行的時空中真實發生著。從這個角度來講,直播受到歡迎是非常合理的。而移動直播更是將這種跟外界生活場景的連接變得隨時隨地。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拿起手機開啟直播,與別人的生活場景連接起來。
二、直播是一種平等的雙向互動
Web2.0時代,對于用戶而言,網絡不再只是“可讀”的,而變得“可寫、可參與”。用戶以滿腔的熱情參與到了這種與網紅以及其他個體間的交流互動中來。所以現在不管是傳統媒體、自媒體還是企業、政務媒體都希望通過互動來與用戶產生關聯,進而提高其影響力?;右呀洺蔀橛脩舻闹饕袨樾枨蟆6辈フ靡矟M足了用戶的這種需求。就像上文例子中的老王,在現實生活中各路女神是不會和他搭訕更不會和他聊天的,而在直播中老王卻獲得了這種互動與交流的機會;再比如我們以前看新聞時,只能看而無法將這種對事物想要了解的心情表達出來,而借助于直播平臺用戶可以直接與主播進行互動,通過主播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使信息的傳播更加的立體化。所以我們說直播因互動而有價值。用戶可以在直播平臺上與主播聊天,如果一個用戶喜歡一個主播,用戶可以公開問問題,并且通過送禮物的形式來吸引主播的注意力。這種互動的價值還體現在豐富了用戶的社交形式。上文例子中的老王,甚至通過直播平臺社會活躍度顯著提升了,對網絡術語和最新流行趨勢也掌握得十分到位。
在傳統大眾傳播的傳受關系里,雖然受眾也可以進行信息反饋,也可以自由選擇媒介,但是由于技術條件等的限制,這種反饋表現得遲緩和零碎。從本質上講,傳統媒體時代始終是傳播者掌握著傳播的主動權,受眾想要參與到傳播活動中來,是不容易的。而隨著網絡直播平臺尤其是移動直播平臺的發展,普通的老百姓也可以通過直播變成傳播者;可以在直播間充當用戶,與自己喜歡的明星或主持人等進行及時的互動。老百姓可以在直播平臺上進行著主播和用戶角色的轉換。這種互動是一種平等的雙向的互動。
三、直播是一種孤獨狀態下的陪伴
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直播的活躍時段是從晚上10點到早上4點,并在午夜達到使用頂點。這個時間段大部分群體可能所處的空間是在家里。而回到家中,人們最容易產生一種工作、學習繁忙背后的孤獨感。在中國,大部分的80后、90后是獨生子女。尤其是對于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而言,他們因為工作背井離鄉,遠離家人朋友,回到家后的那種孤獨是必然的。而由于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大,在孤獨的情境下很有可能會產生失眠、抑郁等對身體健康不利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陪伴就顯得尤為重要。陪伴可以是聊天,可以是朋友家人靜靜的呆在旁邊。通過直播平臺,用戶可以與主播聊天,也可以以問答的形式與主播進行互動,這個時候主播就像是身邊的朋友一樣。主播是真真實實的存在,是一種真實的跨空間交流。就算主播什么話都不說,甚至是在睡覺,用戶也感覺好像有人在身邊陪伴一樣。尤其在人們情緒低落的時候這種真實的交流和互動,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家人的作用。直播是一種孤獨狀態下的陪伴,而且這種陪伴可以是隨時隨地的。存在即合理。直播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endprint
四、移動直播的發展,內容的精耕細作是關鍵
任何事物在其發展初期可能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問題。比如直播也出現存在大量的色情、淫穢、暴力等不良內容的問題,人們對直播內容產生了“低俗”、“粗制濫造”等印象。多家直播平臺受到審查,甚至被叫停。相信隨著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實施以及行業的不斷規范,這些內容會不斷的減少。在信息碎片化、快速閱讀的時代,用戶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某一個內容上,除非內容質量過硬且極具趣味性。因此,一味地直播唱歌、跳舞、吃飯、睡覺、表演絕技并不是未來直播行業的發展方向。
移動直播有陪伴用戶、與用戶互動、延伸用戶生活場景等功能,這些功能使得人們愿意通過直播來獲得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滿足感。而移動直播的發展并不局限于此。直播的真實性和及時性也是其魅力所在。這種真實性和及時性可以運用到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到企業產品的發布、宣傳和展示中,可以運用到教育中,也就是說移動直播也可以運用到實用性內容的傳播中來。移動直播的發展,內容是關鍵。2017年5月底武漢斗魚嘉年華活動期間,斗魚聯席CEO張文明接受媒體群訪,就直播行業現狀和未來講出了自己的理解:“以前隨便吃個飯直播一下就有打賞,今后是內容上的精耕細作才會有發展。張文明表示:“不管是用戶的經營還是變現方式,直播內容才是重點,有了好的內容才會有用戶,才會有變現的前提”[3]。隨著直播的普及和用戶大增,用戶對于直播的訴求也逐漸側重在了內容方面。不管在什么時候,“內容”永遠是硬道理。
直播其實與AR、VR等技術一樣,只是改變了內容的傳播與呈現形態。我們看到了將教育、旅游、餐飲、電競、體育、綜藝娛樂等內容與移動直播結合在一起的內容越來越多。湖南衛視2016暑期大型少女團體綜藝節目《夏日甜心》,柔和了“直播+綜藝”兩大元素,帶領綜藝節目走上了一條新潮之路。這種嫁接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以小米為代表的企業把產品發布會與直播結合了起來,同時借助于明星、網紅的影響力,引發互動,產生了不錯的傳播效果。前期周密的策劃、話題的選擇、內容的制作都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正因為直播的準入門檻低,人人都可以成為主播,唯有優質的內容才是能夠立足的根本。分眾化時代,移動直播更多的是一種社交與個性化內容的結合,唯有如此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總之,移動直播作為一種剛剛發展起來的內容傳播形態。雖然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但移動直播以其真實性、及時性、場景性、互動性、陪伴性等特性得到了各行各業的青睞。這兩年我們看到了微信作為一個社交入口,融合了社交、媒體、電商等多種功能于一體。那么移動直播作為以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的入口,能否也像微信一般融多項服務于一體呢,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 楊嵩.網絡直播趨勢及對未來信息傳播的影響[J].記者搖籃,2016(10).
[2] 李振華,畢于建.依法治校語境下的大學生自組織法治化管理研究[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
[3] 趙敏康.直播行業紅海將至,斗魚對標BAT底氣何來?[J].速途網,2017-05-31.
[責任編輯:東方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