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玲
摘要:在高校,輔導員和學生有著直接的聯系。然而,不少輔導員在工作時不積極,出現不專注的職業怠倦等現象,這對于高校人才的培養非常不利,輔導員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他的言行舉止,精神品質會對學生造成影響。本文根據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出現的一系列職業倦怠問題進行考察和干預,并對這些問題進行策略研究,希望能夠提高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
關鍵詞:思政輔導員;職業倦怠;形成原因;干預政策
引言:
由于學校教育體制的改革,許多高校教師都表示有壓力,尤其是輔導員。輔導員是高校中和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學生的“三觀”教育都是由輔導員管理和教育的,輔導員的行為與高校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關系。但是,不斷出現的新要求和新任務使輔導員感到了空前的壓力,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和修養變得與以前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輔導員形成了職業倦怠的工作狀態。
一、思想政治輔導員職業倦怠的成因分析
在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中,出現職業倦怠的因素有很多,總結起來,大概是以下幾個因素。
(一)職業期待的差距性
每個人在工作前都會對自己的職位有過憧憬和期望,但是由于這不現實的期望導致在工作后產生很多不稱心如意的地方,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職業倦怠。輔導員作為學生最直接的領導者,在工作的時候往往比別的任職教師付出的多,但是許多時候他們的付出得不到對應的回報,特別是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候[1]。“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思想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但是現今的高校學生思想復雜多樣,許多輔導員即便費了很大的精力也無法將他們改變。工作的內容是最復雜的,工作的過程是默默無聞的,得到的結果卻不如人意,這對輔導員工作的評選和工作的熱情都形成了打擊。還有一個原因是教師這個職業是非常神圣的,許多人都對此抱著很大的幻想,而社會各界人士也對教師有著很高的期望和要求,這就對教師地言行舉止和學校業績提出了嚴標準、高要求。長期的思想緊繃、高壓力的工作狀態和不平衡的工作評選使輔導員出現了職業倦怠的思想。
(二)職業角色的挑戰
輔導員雖然職位不高,但是他的工作內容卻非常復雜,在學校,他不只是學生的輔導員,還是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者,生活教育的管理者,家長朋友的代理人,學生有困難時的開導者和學生日常的朋友等。這么多角色都是由輔導員一個人完成的,這就要求輔導員有很高的職業素養和工作經驗,能夠在不同的時間隨意切換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幫助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輔導員的工作與其他職業的工作不同,凡是和學生掛鉤的事情都是需要他操心的,他們每天都要為學生打點很多事情,所以對輔導員的工作有著很高的要求,無論何時都要求輔導員以飽滿的熱情去解決這些問題[2]。
(三)職業工作的難度
輔導員管理的是院系的學生,但是由于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張,許多學校在人數的規模上大幅度增加,這就給輔導員形成了很大的困擾。據相關數據的統計,自2003年起,輔導員在校的管理人數已漲到兩三百人,有的高校的專業人數甚至達到了三四百名學生,這些學生往往都是由輔導員一個人管理的,輔導員在解決學生的教育問題時,還要充當著上百名學生的心理開導員,人生引導者和知心朋友,這么大的工作量對于輔導員來說是非常困難的,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職業倦怠。而且,現在的大學生和以前的大學生不同,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都非常的有個性,對于傳統的教育方式總是排斥,這就對輔導員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效率要求和方法要求。
二、思政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干預政策
(一)強化心理干預,提高抗壓能力
為了解決輔導員在工作期間產生的心理壓力,高校可以對輔導員進行心理知識的培訓,讓他們在有壓力時能夠自我調節和釋放,從心理學來看,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主要有歸因訓練、應急訓練、情緒轉移等[3]。歸因訓練顧名思義就是把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來并解決,以此來提高患者的工作熱情;應激訓練的目的是鍛煉患者自身的心態,改變患者在遇到問題時的反應態度和行為態度,這能夠讓輔導員在面對問題時積極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而不是逃避和厭倦;情緒轉移就是把壞情緒轉移,但是當壓力過大時情緒轉移是極其困難的,所以需要有一些相應的方法來進行轉移,讓患者走出心情低谷和心理壓力,使個體處于能夠自己控制的狀態。
(二)建立科學評價機制,激發輔導員工作熱情
現在的大學生已不同于以前的大學生了,他們有時的做法是很難理解的,輔導員在處理這些問題會非常困難,采取的方式方法也會更多,工作量也會增大。既然工作的難度提升,那么評價的制度也要相應的進行改變,不能也就按照傳統的教師考評指標,而是要從教師的工作繁重程度,工作時的態度和熱情,工作的質量等多方面來進行考核,做到正確公平地評價他們的勞動成果。或者學校可以建立考評反饋,這樣不但可以讓教師們相互學習,還能夠增加輔導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讓輔導員有更高的熱情去投入到工作中。
(三)開展職業培訓,提升輔導員的個人素質和工作能力
社會在發展,學生在改變,教師當然要不斷地進步[4]。為了能夠提升輔導員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學校可以組織一些專業講座、研討會或者是培訓,讓輔導員去學習。或者學校可以讓輔導員外出進修,這樣不但能提高能力,還能把他校先進的教育方式借鑒過來,為學校的發展打基礎。學校對輔導員進行培訓和進修,不但能夠解決輔導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還能夠鍛煉輔導員自身的調節能力,使教育思想更新,提升學校的整體教育方式和水平。
三、結束語
輔導員作為上百名學生的老師,在工作上難免會出現些消極的思想。但是問題出現就應該合理解決,面對輔導員職業倦怠的問題,各高校一定要重視起來,對輔導員進行相關的培訓,讓輔導員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有所提升,即便遇到問題也能夠學會調節,用好的狀態和方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學校對于教師評價的制度也要做出改變,讓輔導員感覺自己受到公平對待和學校尊重,這將會對學生的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杜改芝,劉立琴.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倦怠狀況與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7):167.
[2]馬忠強.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倦怠狀況與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2015(17):123-123.
[3]李素芳.路徑依賴理論: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組織因素與對策[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03):80-83.
[4]鄒群,田鐵杰.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教育科學,2012,28(1):7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