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君嬋
在大數據背景下,在義務教育課程不斷優化改良的趨勢下,學生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加豐富,使他們知識更新的頻率逐漸加快.信息化時代的學生與以往傳統學生完全不同.學生接受能力強,能適應新時代網絡化的教學要求.這對數學教師而言是巨大的挑戰.針對此情形,教師應該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下面對大數據時代初中數學高效課堂進行研究.
一、引入大數據分析,實現因材施教
云計算與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不僅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舉例來說,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改變了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方法等.教師可以通過云端大數據提供的信息,利用計算機為每個學生錯誤頻率較高的題目進行標記,自動生成錯題本,從而推送滾動式練習,設計個性化的作業和輔導.教師也可以在大數據的協助下,分析班里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為學生撰寫個性化的過程性評語,分析知識缺陷所在,并提出專一的糾錯方案.教師還可以持續性關注某一個學生或一個班級的錯題流變和學業發展,系統地掌握他們整個學業階段內錯題的變化趨勢,從而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
二、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成為教師目前關注的重點.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關注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計算機自動生成每道題的正確率,了解學生的大致做題情況,為教學提供參考.教師也要密切關注學生不同答案背后反映的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高速掃描儀掃描學生的作業或考卷進電腦,計算機就能自動分析統計每個選項或不同答案的出現人數和比率,了解選擇每個選項的比例和具體的學生,以便教師輕松整理學情,分析學生的思維或計算誤區等問題.教師還要利用云平臺, 直接在云平臺上批改和查找學生的作業,然后將學生的作品呈現在大家眼前.這樣,減少了教師在講臺下尋找學生不同解法、不同表達的時間,利用了“眾人的智慧”,挖掘一道題的不同算法,不同解法,使學生學會一題多解,做到舉一反三,并在對比解法中找到優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基于大數據分析結果,制定合理的教案
通過大數據反映學生做題和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不能再簡單地抱怨學生學得不好或是不認真,應該反思自我的教學中的有效性問題,重視學生的元認知,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重建合理的課堂.例如,在初中數學定理、公式的探究教學中,教師可以舉特例引導示范,讓學生小組分工合作,探究所有枚舉的特殊情況,再用邏輯推理證明公式、定理的正確性、一般性.這樣的教學,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上的定理、公式,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互助和交流,提高整個班級的課堂效率,而分工合作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有利于打造活潑的數學課堂.又如,對于大數據反映出的某些知識點或教學環節,學生普遍掌握不佳或不夠熟練,教師受限于課時的緊張、班級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這時教師可以采用微課與大數據融合的方式,將枯燥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將數學思想融于視頻,通過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的微視頻,讓學生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多次反復地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實現補缺補漏和提高鞏固.
綜上所述,基于大數據分析下的數學教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構建數據分析觀念;勇于探索,在數學教學中嘗試分層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獲取數據中的有用信息;引入數據,挖掘算法,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合理制定教案,重視數學知識的積累.要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教師就要以學生為所有活動的核心,讓所有學生都活躍起來,動起來.這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親和力、人格魅力,使學生愛上數學學科.此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耐心,真心引導學生,與學生換位思考,以學生眼光去看待數學,去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教師還要解放思想,改變以往數學課堂的模式,在大數據的幫助下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徐蘭萍.剖析典型問題 優化解決途徑——探索初中數學減負高效教學路徑的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6(20).
石樹偉.自發行走在傳統與現代之中間地帶——基于案例與評析的區域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高效觀的調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