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晴
摘要:如今社會飛速發展,推動社會進一步轉型,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壓力。而教師這一崗位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是一個擁有巨大壓力的職業,頻頻進行的教學改革舉措也使得中小學教師所面臨的職業壓力問題日漸顯露,不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分析了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來源,并提出了幫助中小學教師緩解壓力的策略。
關鍵詞:教師職業壓力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7-0108-01
一、壓力及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壓力的概念
壓力這一概念最早起源并發展于物理學。根據以往不同的觀點,本人的觀點為:壓力是個體為滿足自身需求而出現的非特定性的反應,即當自身在面對周圍行為不同程度的刺激時,經過自身認知衡量,對這一行為作出的不同程度的回應。 壓力是我們現代社會生活的一個相對普遍的特征。它同樣也在中小學教師這一崗位中全面存在。
(二)教師職業壓力的概念
教師職業壓力這一概念由Kyriacou和Sutcliffe(1978年)最早提出來,并被廣泛引用。教師心理負擔對教師身心形成了不利影響,同時也不利于教師個體的發展。伴隨人們認知的發展進步,教師職業壓力的概念越發明確,其含義也會隨之拓寬。
二、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的來源
(一)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現狀
近些年,多數調查都顯示中小學教師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心理健康情況令人擔憂。具體來講:
第一,中小學教師的職稱不同,壓力也隨之不同。客觀上,“優秀教師”這一稱號會給教師帶來榮譽感,也可能會帶來更高的收入,因而成為許多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無形中也增添了壓力。
第二,不同地區的中小學教師也有著不同的壓力。市區與鄉村地區的環境、社會、文化、經濟等都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優秀老師形成了不等額的流失,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在市區教學,這增加了市區教師崗位的競爭壓力,也導致鄉村中小學教師的崗位無人問津。
第三,班級學生的年紀不同,教師的壓力也就不同。有些父母一味追求成績,不注重其他,使得教學任務在家長的要求下變重,也在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的壓力。
(二)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產生原因
第一,社會給予中小學教師過多的責任。在當今形勢下,好教師的標準變得越來越高,從而使中小學教師面臨很大的壓力。但我們應該了解到,不管教學理念有多新,教學內容有多全面,實際教學效果仍然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當今,許多學生的學習狀況好壞等往往都歸結于老師。面對這些問題及想法,教師也會給自己增加很多壓力。
第二,中小學管理過于死板。學校在對教師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的評價上,一味地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的基準,同時,鄉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差,交通匱乏,文化氛圍不理想,環境封閉,而又不能通過好的管理理念緩解教師負擔,因而中小學教師負擔不斷累積,無處排解,極易產生較嚴重的心理問題。
第三,教育政策變化太快,教育改革頻繁進行。中小學教師作為一個“三明治”的角色,往往感到思維混亂和不知所措。中小學教師由于他們的專業特點在教育教學中面臨著更為令人擔憂的困境,政策變化快讓中小學教師往往有忙得自顧不暇的感覺,身心俱疲、不知所措,從而壓力增大。
三、中小學教師壓力緩釋策略及建議
本人認為導致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增大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校園、社會以及教師自身為最主要來源。
(一)提升教師心理素養 ,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中小學教師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且經常進行戶外運動。這樣才能減緩壓力,釋放身心。同時,這也可以使教師發現生活細節,體會生活中的樂趣,有利于心理健康。
第二,要讓教師對壓力有正確的認識。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采取正面的、向上的態度,用自身力量減緩壓力,自我排解。
第三,教師要學會自我放松。了解一些心理保健知識以釋放壓力,消除精神倦怠。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識,能夠調控自己的狀態,進行及時的調整,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影響工作。
第四,教師要積極進取,思想向上。要有正確的職業態度,奉獻教育事業,這樣有利于更高層次的教育專業素質的形成,高效地進行教學和指導工作,從而降低工作壓力。
(二)加強社會支持,提高教師威望
社會支持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體現著一個人在團體中得到的信任和尊重。教師地位提升,需要國家社會做出更多努力。
第一,優化社會支持系統,以減少職業壓力。當今社會,教師的職業壓力增大與社會地位低、收入低、工作環境不好,甚至社會福利也缺乏保護有很大關系。第二,營造積極正面的校園氛圍,以利于中小學教師的合理競爭。作為老師要學會運用社會支持,展露自身的潛能,做好本職工作。
(三)學校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環境
第一,學校應該為教師創設一個放松的環境氛圍。管理者應完善民主管理,為教師爭取合法權益,盡量消除教師的職業壓力。開展多種活動,增加師生交流機會,有利于教師宣泄不良情緒。第二,降低中小學教師工作量,減輕教師工作負擔。實行小班化教學,提高教師教育水平。優化教師配置,避免跨學科現象,學校還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第三,影響個體積極性的因素中,領導者的管理行為非常關鍵。以往的研究發現,教師的壓力產生,很大程度上與領導行為有關。因此,作為一個領導者需轉變領導方式,使教師成為參與民主管理的主體。領導可以根據學校組織的目標,向老師提出要求。
責任編輯:孫 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