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謝彥紅+韓世遷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也得到了不斷的變革與發展。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成為主流,而數學的教學也適應這一主流的發展。本文就大學數學的開放式教學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大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學數學進行開放式教學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大學數學 開放式教學 分析
中圖分類號:O1-4;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7-0160-01
隨著我國對于教育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國的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當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成為主流。而數學作為日常生活必備的常識和高等教育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不管是在人類的歷史發展中,還是社會生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數學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學數學采取開放式教學的重要性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可以說人類的每一次重大進步背后都是數學在后面強有力的支撐。數學教學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數學能夠增強人思維的邏輯性,促使人的思維更加嚴密。并且數學中的一些問題也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說,學習數學是十分必要的。學習數學知識,能夠使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利用理財中的有關數學知識,幫助大學生節約錢財。而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更重視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能夠讓學生主動學習和獲取數學知識,開發學生的大腦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大學數學采取開放式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落后
21世紀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科技不斷進步,推動了多媒體教學的發展。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從而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然而,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只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面對這種情況,使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互結合,成為高校數學課教學改革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多媒體技術已走入高校課堂,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助手,為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還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大學數學教育中存在著質量和考核問題
具體表現在:第一,教學采取大班教學。由于部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差,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大班教,使得這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更差,引發了他們對數學的厭學心理。第二,大學數學課外學習的場地少,不能使學生從實際的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第三,大學數學考核采取單一的考試方式,而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實踐能力的考核較少,不能引起學生對學習的重視,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大學數學進行開放式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大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促進學生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是數學教學的本質,因此,在數學課堂上,需要教師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勇于去發現數學問題,然后就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尋找解決的方法,從而不斷的提高數學教學開放度。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利用各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加強學生對于數學課堂教學的參與度。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幻燈片,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幻燈片上可以多放置趣味數學問題,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的培養,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加強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在大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式,要加強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既是師生關系,又是朋友關系。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教師帶動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此外,要加強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和合作,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發展。在大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寬松和民主的環境,進行自由組合分組,然后小組內成員展開交流和合作,能夠發揮學生小組成員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小組成員的共同學習和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數學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課程,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是必然發展潮流。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員主動地參與,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加強對數學的學習,最終促進數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振東.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J].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16(1):82-84.
[2]孫名符.數學邏輯與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陳龍安.創造性思維與教學[M].中國輕工出版社,1999.
[4]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孫 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