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平措
摘要:在傳統的教學中,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聯系的現象比比皆是,這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得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力源泉。當前,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它是一種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心理氛圍,是真善美的統一體現。它是師生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良好的情感,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和身體健康的保證。對學生進行情感輔導,主要是使學生的情感機制與其他心理機制一道協調地發揮作用,使他們的身心發展達到最佳的功能狀態。
關鍵詞:教師;學生;情感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學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西方學者把情感教育看成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將它看成是一種特殊的獨立的教育形式。通過在教育過程中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發展他們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真正成為品德、智力、體質、美感及勞動態度和習慣都得到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1、師生情感的重要性
師生關系作為教學活動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經常、最活躍的人際關系,直接對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產生深刻影響。課堂教學在知識的傳授中始終充滿著情感的交流,一個好的教師會通過語言、教態、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取得教學的成功。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發展的翅膀,積極的情感是人的認識活動的內驅力,把情感融入教育,就如同學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放飛情感的天空,會使教育的明天更加明媚,教師熱愛、尊重、信任學生對學生真摯的愛,積極的鼓勵,會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都會從心理上激勵學生產生參與學習的情感,因此情感化教學是引導學生主體參與,弘揚學生主體精神,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2、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公平對待學生,特別是對待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關心,多引導,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不斷提高。學校的辦學理念時時提醒著我:“每個學生都要發展,但不求一樣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個學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規格。”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如此。因此我在課堂上得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時時的表揚,鼓勵和引導成為我課堂上常用的手段,我相信,教師的真情投入,必定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不論是怎樣的學生,我們都要“愛”。要愛學生,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各方面,不論是學習上,家庭上,還是個人成長方面。通過這些細微工作,我們就會發現學生有許多閃光點。就是平時在我們眼里那些“一無是處”、“無可救藥”者也有可取之處。如他們中大多數能正確認識自己,制定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各方面暫時還跟不上的學生,有不少是社會、家庭等方面原因所造成。如:性情孤僻,言語偏激的學生,多數是父母離異或不和睦家庭的子女;一些對班集體的榮辱,對學校的活動漠不關心,視而不見,自卑感強,心理負擔重的,大多數是家庭生活環境較差或父母地位較低的;而有一些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想做,喜歡高談闊論的則多來自家庭經濟條件好的。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都要愛宇當頭,從生活、學習、思想、情感上給予關心。讓他們從老師處得到師愛,在班集體中得到溫暖,用人間真情去激起他們希望的浪花,幫助他們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樹立競爭意識,多為他們營造參與競爭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形象;用愛心去洗凈那些傲慢者的傲氣,教育他們學會尊重別人、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學會從小事做起,力爭把小事做好,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
3、教師應堅持以情施教
情感教學的另一重要原則就是以情施教,其主要用以指導師生間伴隨著教學中的認知信息傳遞而形成的情感交流回路的第二、三、四條分支回路的流動狀況,以及教師情感的自控回路的流動狀況。根本宗旨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自覺地傳授知識和技能,傳播思想,同時伴以積極情感,進而使情感與知識相融合,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面帶微笑以喜悅的心情步入教室,學生們自然會倍感溫暖和親切,課堂就會充滿快樂的情感。此時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高,能夠敞開心扉接受新知識,并能夠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相反,如果教師冷漠或者充滿憤怒地表情步入教室,學生們自然會感到情緒壓抑,造成緊張的課堂氣氛。這種情況下教學勢必阻礙學生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始終保持積極熱情、飽滿振奮的情緒,對于帶動學生快樂學習具有積極的意義。
4、教師要完善個性魅力,和學生共同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
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得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得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教師情感關系的重要保證。胸們雖然處于小學階段,屬于基礎教育,但基礎教育如果無法將學生引導到激發求各快感的境地,這樣的基礎教育有用嗎?為此,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就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通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是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自由想象,踴躍發言,從而使課堂教學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發動者,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是知識體系的傳話筒。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是建立在互動性、互惠性的交往過程中,通過師生動態的信息交流,情感溝通,使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育學生,是一個艱巨的靈魂、性格的塑造工程,而情感存在于人身上,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良好的情感能轉化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內部動力,使他們感到知識在他們手中變成了力量,這時的學生富有成就感,信心百倍,積極向上;相反,遭遇到教師厭棄的學生,則往往會從中感受到社會的否定和排斥,于是就會自暴自棄,消極悲觀,不求進取。教育是心靈的教育。“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實施的一個核心理念。要讓這一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成為現實,教師應更新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必須尊重與承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純化師生關系,創造有利的教育教學環境,努力創造能有效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新型師生情感關系,使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真正煥發出絢麗的光彩。使之成為新課程實施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