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闖+周全+方美芳+沈超英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正在改變著大學生的學習方式,高校育人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此,本項目組主要針對大學生網絡學習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并選取安徽財經大學進行實地調研,對大學生網絡使用的基本情況、網絡學習觀念及動機、網絡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等進行深入地調查,了解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規律,分析其原因,進而對大學生校園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提出有效的建議和措施,幫助大學生更加自主有效地參與自身學習。
關鍵詞:校園網絡 大學生 網絡學習
一、大學生課堂內外網絡學習行為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大學生課堂內外網絡學習行為的研究背景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中國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據《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31億,普及率達53.2%,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增長率為6.2%。同時,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群體仍以10-39歲群體為主,占整體的74.7%: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30.4%,而大學生群體處于20-29歲年齡段的主要人群,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網絡在線教育發展勢頭迅猛。網絡教育領域不斷細化,其用戶邊界不斷拓展,服務范圍也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截至2016年6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18億,較2015年底增加775萬,增長率為7.0%。因此,對于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研究至關重要。
(二)大學生課堂內外網絡學習行為的研究意義
大學生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當前大學生的網絡學習行為是虛擬化、協作化、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行為,體現出多結構、多層次、多元化的特性。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需要更完善的專業技術知識。所以,通過實證調查,深入地分析大學生網絡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等,其研究結果能為當前高校網絡教育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學習平臺建設提供數據支持,對網絡學習資源開發、推動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都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大學生課堂內外網絡學習現狀調查及其分析
(一)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
為了解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現狀,本項目組在2017年5月12日至5月18日在安徽財經大學進行了《大學生課堂內外網絡學習行為情況調查》問卷抽樣調查。調查共發出問卷800份,回收800份,有效問卷800份,回收率100%,問卷有效率為100%。此次問卷調查的對象均為安徽財經大學各專業在校本專科大學生,涉及文化藝術與傳媒、經濟、統計與應用數學、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多個專業調查對象中男生340人,女生460人,其中一年級200學生人,二年級學生200人,三年級學生200人,四年級學生200人。
(二)問卷調查的內容
此次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大學生使用網絡的基本情況,大學生運用網絡學習的情況和看法,網絡學習的動機,對網絡學習資源類別的喜好和操作方式,網絡學習的習慣和學習策略等方面。
(三)問卷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使用網絡的基本情況
由統計結果可知,800個調查對象均在學校使用過校園網上網,使用率為100%,由此可以推知在校大學生幾乎都使用過網絡,可見大學生是一個網絡高度普及的群體。另外根據調查大學生每天平均花費5個小時來上網,其中大學生上網主要內容包括上網聊天、休閑娛樂、學習、了解新聞資訊、其他六個方面。由調查結果得知,上網聊天和休閑娛樂分別占37%和40.625%,主要用于學習的占9.25%。可見,大多數大學生把網絡作為消遣娛樂的工具,并沒有認識到網絡的快捷、方便可以為學習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并沒有清楚地認識到網絡學習的優勢,更多地把網絡用于娛樂和通訊而并不是培養網絡學習興趣,掌握熟練的網絡操作技能,利用網絡為學習服務。所以,大學生網絡學習意愿仍然有待提高。
2、大學生對運用網絡學習的情況和看法
調查中,只有9.25%的大學生主要運用網絡主動參與學習,同時從使用頻率、學習興趣、學習效率、網絡對學習的影響等方面調查大學生對網絡學習的情況和看法。大學生使用網絡學習頻率并不高,只有9.25%學生經常利用網絡學習,對利用網絡學習的興趣也有待進一步提高,有57%學生對網絡學習僅有一點興趣。但是絕大部分同學認為網絡學習的新形式提高了學習效率,對學習有所幫助。可見,對網絡學習意義的普及宣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3、大學生網絡學習的動力
在調查中,被問到為什么進行網絡學習的原因時,有將近14.38%的大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從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出發,制定學習計劃自主參與網絡學習,有59.5%的學生希望通過網絡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技能,積極通過平臺來學習新知識,有15%的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盲目地利用網絡學習,淺嘗輒止,有將近11.13%的學生僅僅為了草草完成老師的任務,并沒有深入學習。可見仍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網絡學習缺乏動力,自主學習能力不強,沒有通過網絡學習來提高自己專業素養的覺悟,被動地參與學習。
4、大學生網絡學習資源類別的喜好和操作方式
調查發現約61%的大學生愿意通過視頻、音頻點播參與網絡學習,這說明學生更接受形象生動的視頻和音頻來獲得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這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有效。同時,大學生較為排斥單一的文字類網站,因為單純的文字會使學習缺乏交互性。據調查得知,68%的大學生通過學校的網絡數據庫和搜索引擎獲取自己喜愛的網絡學習資源,這種方式對其學習也很有幫助。這正說明網絡學習平臺需要針對大學生專業拓展方向,符合大學生發展需求,為同學提供權威、優秀、充足、便捷的精品學習資源。
5、大學生網絡學習的習慣和學習策略
調查中,當被問及網絡學習中精力不集中的情況,大學生是否能夠繼續專心學習。其中,有71%的學生表示能夠積極調整心態,克服困難,繼續參與學習,但仍有29%的學生選擇了瀏覽其他信息,放棄學習。同時,大學生在網絡學習中遇到疑惑時,絕大多數學生傾向于通過搜索引擎來獨立尋找答案,其次是與同學老師小組等交流。可見,在遇到疑惑時,大學生懂得利用網絡的優勢,獨立解決問題,當然這是對網絡學習的肯定,也是對大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同時,與老師同學進行小組討論,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加深印象,交流見解,這說明網絡學習方式是擁有充分自主性的。endprint
在學習策略方面,大學生多以書本教材為主,網絡學習資源為輔,這和網絡教學資源的局限性和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心理有一定關系。網絡教學資源大多較為廣泛分散,即便是網絡教學平臺上的資源也有很多需要補充的部分,不利于學習者的集中學習,同時,大學生仍然受傳統的學習理念和教學方式所束縛,對網絡資源利用不夠透徹。在學習中,部分大學生擁有自己獨特的學習策略,能夠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結合網絡課程內容,對學習方法進行反思,一定程度上呈現出高級的學習行為。
三、對于改善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一些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大學生網絡學習的教育與引導,提高網絡學習能力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轉型期,思想還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學習動機不足,不懂得準確辨別網絡資源的優劣。可見,網絡學習不能完全依賴學生的自主動機,想促使學生利用網絡有效地完成學習,就需要有計劃、檢查、總結評價、反饋等各方面的學習方法。而這要求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網絡學習的引導與教育,采取相對應的監督。首先,端正大學生網絡學習動機,進而將有效的學習方法轉為學生的實踐,讓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作好學生中網絡學習資源的宣傳工作,鼓勵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增強大學生對網絡學習的熟悉感,提高大學生網絡學習能力,使大學生經常性地通過使用網絡這個工具來獲取各種信息,與內在的經驗知識相互作用,完成有效的學習。
(二)完善網絡學習平臺系統,加強學習資源建設
深入研究網絡教育及學習規律,大力發展網絡課堂,建立與課堂緊密結合的網絡課程體系,要豐富網絡學習資源,開發對學生學習幫助大的、針對性強的精品資源。將組織網絡學習為重要教學工作,開辟專門的學習討論區域,引導學生參與網絡學習的討論,安排老師參與網絡學習的指導,讓老師在網絡上積極、及時、有效的跟進行網絡學習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釋疑,創造良好的網絡學習氛圍。
同時,高校應當加強對網絡學習資源的建設和管理,將對學生有用的教師課程、效果良好的優秀課程等優秀教學資源做成精品網絡課程上傳至平臺,使網絡課程應該起到個別化輔導、拓展學習內容等作用。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建立拓展學習內容問題庫、案例庫、素材庫等一體化教學資源,講理解、重應用、講方法、議思路、講重點、剖難點,讓知識應用于現實的同時,還能回到理論透辟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彭文輝.網絡學習行為分析及建模[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金枝.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研究[D].南京大學,2011.
[3]高丹.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調查與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注:本文屬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關于校園網絡全覆蓋對大學生課堂內外學習影響的研究——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編號:(201610378309)研究成果,指導老師:李尚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