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欠卓瑪
摘要:制定教學目標,對于一課書的教學是否有效至關重要。目標是靈魂,目標是方向。目標越清晰,達成目標的路徑也就越明晰。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目標
一、關注文本特點
文本有什么特點?這是備課首先要思考的。備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細讀文本,因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們才會深刻把握文本的規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點的教學目標。從文體上說,這是一篇神話故事,神話故事屬于民間故事的文學樣式。有一個神奇的人物,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是這類文體的共同特征。從結構來說。文章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條理非常清楚,前四段講盤古如何“開天劈地”,最后一段,總結全文。課文第四段則采取“總起一分述”的結構方式,將盤古倒下后的巨大變化寫得精彩紛呈。從文字來說。文章語言凝練準確,形象生動。尤其是三、四兩個自然段,更是將漢語的節奏感、形象感體現得淋漓盡致。從某種意義上說,本文的魅力,體現在故事的神奇和語言的魅力上,兩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而無論是語言的魅力還是故事本身的魅力,都是需要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和品味的.因此,我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提出了“通過想象朗讀,品味語言,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敘述方式的獨特魅力,感受盤古的創造精神,激發對神話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的目標。這個目標,既有過程與方法的描述(想象朗讀、品味語言),又有價值觀的描述(感受盤古的創造精神,激發對神話這一特殊文學樣式的濃厚興趣),更有知識能力的描述(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敘述方式的獨特魅力),這個是本課教學的主導目標。同時,根據第四段課文的特點,我也設計了如下的目標:讀懂“總起一分述”的段落,并能仿照課文第四段的句式練習說話。這一目標是總分段式訓練的順手捎帶,也是讓學生感悟神話之神奇的補充。
二、關涉學習起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維度,那就是對學情的把握。我們要對學生曾經掌握了什么和將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經有了哪些本領和將要練習哪些本領,有一個清晰的了解。上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強的識字能力,他們已經具有初步的抓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能力,他們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但是還不能掌握抓要點復述課文。對于神話故事,他們還是第一次接觸,而在今后的學習中,他們還會接觸一些神話故事和其他類型的民間故事。因此,第一次親密接觸神話故事,教師不可草草過場,而是采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初步感受神話的美好,進而在自己的心里種下一顆熱愛神話故事的種子,讓孩子對這種文學樣式繼續保持探究的欲望和興趣。因此,在目標描述中,我特意加了個“初步感受”、“激發興趣”“的宇樣。是的只有孩子們對語文葆有濃厚的興趣,孩子們才會快樂地享受語文。而對復述的要求,則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抓要點、用自己的話復述神話故事”,而不是“獨立復述”,更不是“創造性地復述”。
三、關乎編寫基點
制訂教學目標,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維度,就是要努力研究編者的邏輯起點。一篇文章,選入教材,它便不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整個語文大廈的有機組成部分。那種拿到教材不分年段不分訓練點“我的課文我做主”的做派是很要不得的。這部分教師往往打著“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這個幌子,對教材進行隨意解讀和處理,置整個語文教材邏輯體系于不顧,一味追求新和巧,結果完全曲解了編者的意圖和教材本身具有的“例子”功能。在本課書教學目標的制訂過程中,我特別注意了課后題和教材中的旁注。因為這些內容本身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仔細分析這些內容才能理解編者思考的基點。課后題中有“我能講述這個故事”題目。這其實就是要求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而復述孩子們以前練得不多,因此,我在描述中,指出‘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而教材中,則有“我發現了這段話中有好多反義詞”,“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畫面”這兩個旁注,這其實就是提示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表達形式,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語言,要通過想象朗讀來再現課文的內容。
四、關照課標落點
制定教學目標,還要充分考慮課標的落腳點。課標是一個標桿,而課文則是達成這個標桿的載體。教學目標的制訂要緊緊扣住課程標準。語文新課程理念是在對傳統語文教學經驗總結之上,根據現代語文教學的要求提出來的。它體現了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思想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強調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凸顯了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本質,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制訂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語文素養的全面性。“語文素養包括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多個方面”。
因此,在整個教學目標的制訂中要全面考慮,既要突出主導目標,又要兼顧其他目標,努力讓一節課的學習體現本篇課文的個性,又要凸顯本學段的共性。例如識字學詞的目標的制定,就得依據課標合理設定。三年級上學期的識字與寫字的教學,剛從“多認少寫”轉移到“多寫少認”,教材關于生字的呈現與第一學段也有所不同,它是通過在文中注音提示本課第一次出現的生字及多音字的學習,而生字學習在教學中又呈現不同的目標水平要求。而且,課標階段目標關于識字與寫字的有關目標是這樣表述的:“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獨立識字能力。”這是第二學段結束的目標要求,說明三年級還是“養成”和培養“初步獨立”的過程。
綜合以上幾點思考,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能正確讀出“混”等16個生字,正確認讀“猛”等10個生字,正確讀寫“暗”等14個生字新詞;正確認讀多音字“倒”,能據音組詞;能結合上下文理解這些生字并能在復述中初步運用。同時,課標特別強調要“建設富有活力而開放的語文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著力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生動情境。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如多媒體和網絡技術)來滿足學生發展語文素養的需要,讓學生在課內、課外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在目標設定中,我提出了“感受神話的魅力”,目的就是通過課堂,引領孩子們踏上親近神話,感受神話魅力的快樂語文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