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
摘要:語言學習源自日常生活,也運用于日常生活。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生活資源,讓英語課堂教學貼近生活,更加生活化。那么什么是英語教學生活化,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意義是什么呢,我們將如何推進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盡量從現實生活中選取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素材,讓英語教學回歸日常生活世界。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
一、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涵義
一般來說,生活化教學強調的是將生活中一些有意義的要素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置身于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而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主要是指將小學英語教學與課堂中的學生及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英語學習,發現英語知識的趣味性,從而激發自身的學習動力,也就達到教學的目的。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設計密切聯系學生實際的生活化的英語作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悟英語教學內容,在生活氛圍中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其次,生活化教學就是情景教學法的一種延伸,教師要積極創設類似生活情景的教學氛圍,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第三、生活化教學法是一種學生與教學互動的教學方式。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與學生互動,以此達到鍛煉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同時教師要關注不同學生個人的生活經歷,利用學生生活資源去開發課程資源。
二、推進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方法與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使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
教材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依據,小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越有利于我們開展英語教學的生活化。就以小學教材PEP新版本來說,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比較生活化的內容。比如:從一開始接觸的與學生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事物,如文具類、身體部位、顏色、動物、食物、數字、家庭、個人情況等等方面的內容,這就便于教師把課堂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英語的表達方式。如“Hi.My name is Wu Yifan.” “I'm from China.”“I am eleven.” “I like making things.”另外,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安排,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拓展。如,讓學生帶著家人的照片來學習家庭成員,孩子們樂于主動學習與表達,并互相進行交流。“This is my father.He is a businessman.He likes reading newspapers.”“This is my mother.She is a nurse.”等等。現實生活的英語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畢竟教與學的知識源于生活,更需要使學到的知識回歸到生活之中。教師在教學中很有必要把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進一步探索英語教學生活化,使課堂充滿情趣。
2.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營造貼近生活的學習氛圍,使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
新的課程理念特別強調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思維、情感、行動的整合,把課堂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使課堂充滿情趣。學生不但要學習,還要會運用,這樣,才可以說學生學會了英語。因為語言來源于生活,更應運用于生活。通過設置情境,結合表演,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語言環境中快樂、活潑地學習,從而達到運用的目的,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在《Where did you go?》一課中,我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會讓學生感覺到所學知識的熟悉,認識到英語就在身邊。我充分利用豐富的PPT呈現情境,給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平臺,把英語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使語言生活化,課堂生活化。例如我在教學ate fresh food,went swimming,took pictures,bought gifts這幾個短語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去年孟夏,我邀請我的好朋友Mike來到風景秀麗的盤江音寨,首先呈現罩滿晨霜的李子而引出ate fresh food,接著呈現翠綠欲滴的青山和風景如畫的田野激發游客took pictures的欲望,緊接著呈現驕陽似火和碧波蕩漾的河面引起大家說出went swimming,最后呈現樸素而獨特布依蠟染服飾,讓孩子們建議Mike bought gifts給他的朋友,整個教學流程生動流暢,貼近學生生活,激發他們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因為在生活化環境下,課堂成為交際性場所,言語性課堂,具有了真正的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
3.以作業為切入點,鞏固和強化語言知識生活化
《新課標》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地學習策略,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因此我們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做到有趣味性、實用性、創造性,這樣不但使語言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能使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4.堅持語言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拓展學生學習語言的平臺
我們知道,教材上的內容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要常常讓學生到生活實際中去尋找知識,運用知識。在日常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語,把他們帶入課堂,為教學服務。這些生活中的英語讓學生在學習字母時熱情高漲,思維異常活躍,效率大大提高,也讓學生感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因為語言源于生活,學習語言必須走進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掌握的語言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語言。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即他認為:“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2]教育部.《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0).
[4]楊欣,王淑萍.《小學英語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淺探》.中國科技信息,200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