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軍榮 亓旭霞
【摘要】:新時期,我國傳統文化逐漸滿足不了基層群眾的日常生活需求,因而,要加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工作的力度,促進我國社會和諧發展。基于此,作者對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展開詳細分析,并對當前其建設與管理工作提出相關改建策略,以推動我國政治精神、文明精神建設快速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管理
引言: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基層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于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所以,要做好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管理工作,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化體系的建設?;鶎游幕ㄔO工作的加強,能使人們享受高尚健康、豐富多彩、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活,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建設觀念落后
當前,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群眾文化建設相關管理人員未能充分認識自身工作的真正含義,沿用傳統落后觀念,使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脫離人們生活、社會活動以及經濟發展,得不到人們群眾的認可,阻礙了我國和諧社會的發展[1]。
(二)缺乏管理經驗
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才逐漸被人們重視,相對來說起步較晚,導致現階段我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缺少相關管理經驗和成功策略,沒有實際理解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內涵,建設和監管工作執行力度不足,阻礙了當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三)制度不全面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當前我國傳統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管理制度逐漸出現弊端,現有制度滿足不了時代需求,導致實際的基層文化建設工作不能貫徹落實,基層文化建設工作效率不高,基層群眾整體文化素養偏低,影響社會發展。
(四)設施建設落后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受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外界環境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嚴重缺乏相關文化娛樂資源和設施,例如,公共運動設施、文化娛樂場所、群眾文化等,導致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實際實施率較低,甚至嚴重影響相關工作順利進行。
(五)文化、社會以及經濟沒有實現共同發展
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部分落后地區仍保持著傳統、陳舊、腐朽的文化思想,基層群眾日常文化生活非常貧乏,致使基層文化發展困難。同時,基層群眾文化基礎較脆弱,承受考驗能力不足,使相關工作人員忽視文化管理工作,導致基層文化建設在初期遇到大量問題,制約了其有序發展。
二、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的思考
(一)打破傳統思想引進新觀念
要做好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必須打破當前傳統的思想觀念,不斷創新和引進國外先進的建設理念,改變基層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增強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工作人員明確自身工作意義,提升文化建設自身特色,只有引起人們群眾的興趣,才會使基層人民群眾積極配合,得到基層群眾認可,提升工作效率。例如,當前,基層地區傳統方式主要是秧歌、腰鼓、舞龍等活動,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適當引進國外有趣的活動方式,創造出基層群眾喜愛的新藝術,通過引進新觀念,來提升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效果。
(二)結合實際提升管理經驗
由于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各地區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生活習性等各不相同,所以,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提升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管理工作經驗,以便于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特點,貫徹落實日常工作內容,促使基層群眾深入了解基層文化建設的內涵。
與此同時,提升工作人員的自身思想和文化覺悟,要加大對基層文化建設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重視度,注重對專業技能的培養,使其具有良好的反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工作經驗。利用自身的工作經驗,貫徹落實當前的文化理念,選擇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發揚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以提升基層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
(三)不斷完善創新建設新制度
在實際的文化建設與管理中,相關管理制度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管理機制不健全,限制我國基層文化建設有效發展。基于此,為有效的規范群眾文化建設順利實施,提升建設效果,相關部門要不斷完善創新建設制度。在制度完善制定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點,加大對資金的投入力度,利用充足的資金,保證基礎文化建設順利進行,降低資金問題對文化建設的影響;第二點,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文化建設以及管理制度,以科學合理的機制為基礎,作為文化建設工作的相關標準依據,為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建設環境;第三點,加強對專業管理人才的吸引和而培養,以專業能力較強的人才來帶動基礎文化建設快速發展;第四點,加強基層社區文化機構的建設和管理,將基層文化建設的建設范圍擴大,依靠機構的力量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保障[2]。
(四)整合資源加強設備設施建設
有效的整合公共設施和區域場所,以保證基層群眾有效的參與文化活動,享受到良好的文化設施,提升文化建設工作效率。例如,建設完善樂器使用室、文體活動館、公共運動場所等,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建設符合實際情況的文化設施,同時完善現有的活動設備,豐富當前基層群眾的教育、文化以及娛樂設施,加強傳統設施的功能,利用設施來提升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與管理。
(五)實現文化、社會和經濟共同發展
在基層文化建設管理中,群眾是參與者與受益者,因此,要以群眾為基礎,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活動,提升自身的精神思想,豐富文化建設的內涵以及格調,賦予基層群眾文化強勁的生命力和感召能力,從而提升公民整體素養。同時,還能使基層群眾了解相關新聞信息、掌握先進的技術知識和文化,將基層群眾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以生動有趣的方式進行文化建設,有效的提升基礎文化建設工作效率。激發基層群眾自身的積極性和凝聚力,促使文化建設從文化、社會和經濟多種角度實施,不斷強化基層文化建設與管理工作,發揮群眾自身的作用與能力,促使我國新時期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快速發展。
結論:綜上所述,為滿足當前我國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要高度重視當前的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工作,不斷提升群眾自身文化素養。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創新符合當前實際情況的基層文化建設途徑,通過改革創新,利用先進完善的理念制度,保證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提升我國基層群眾的整體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紹桉.新時期背景下關于做好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5,16:12.
[2]蒙昌梅.新時期背景下對做好群眾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6,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