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時代迅猛發展的今天,微課為英語教育教學資源開辟了一個新陣地。本文通過闡述微課的特點以及微課的應用意義,連接英語教學的實踐,提出了微課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可行性及現實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短板。
【關鍵詞】:微課;初中英語;應用意義;教學可行性
二十一世紀,隨著科學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的運用日益普遍化,一堆“微”概念與我們密切相關,微博、微信、微電影等蜂擁而至,“微”時代不僅讓我們暢享了一個愈加廣闊的精神食量平臺,同時也在教育領域掀起了一股“微”浪潮,也就是當今被教育界廣泛認同的“微課”。微課的雛形最早是由美國學者McGrew所提出的的,在他的60秒課程中涵蓋了概念倒入、講解、貼近生活列舉例子等內容。
1.微課的主要特點
微課程是相對于常規的課程而略有縮小,具有學習內容的碎片化、精細化,學習時間的零散化,學習空間的開放化以及學習資源的情境化等特點。通常一節微課的時間較短,主要內容包含在5-10分鐘的音頻或視頻中,主題明確,可面對面學習,也可網絡學習,時空隨意,使用方便,易于擴充。
2.微課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目的及意義
在初中教育系統領域,微課發展對師生發展都有很大意義。從教師層面,這不僅僅對了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加深了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拓展意識。一方面,微課要求教師在短時間內將某一知識點或某一問題理清,這不僅僅對于一開始的選題,以及中間的描述及解釋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也對教師在知識講解和總結的邏輯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教師而言,不僅僅是凝練更是對教學思維和教學智慧的自我反思和升華。另一方面,拓展了教師的教學資源意識,不僅僅要迅速捕捉采用自已合適的教學資源,同時也在無形中要求教師將信息技術的處理和知識結合起來,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資源。
微課的最終意義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因而其在學生層面的意義也是無窮的。
眾所周知,當今初中英語教學過多強調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語言的真正意義便在于應用和交際,否則教出的英語只能是應試英語。這與國外對比是非常明顯的,國外注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思維。而微課恰恰彌補了我國初中英語教學在這一塊的欠缺,由于其時間的自由性和空間的開放性,提供給了學生更多的機會去自主學習,學會利用時間自己去查漏補缺進行學習,這不僅僅放寬了學生學習的時間,也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非課堂的時間去加強語言的輸入和自我提升,才會有意識的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語言。
此外,初中階段作為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過渡階段,學生興趣的培養尤為重要,但由于教學方式的單一,過于側重課本內容和教輔材料,脫離了語境,忽略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減少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微課的加入,恰恰彌補了這一缺陷,視頻音頻本身就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再加上其多樣性,有益于學生將英語的學習融入到平時的生活中,擴展到課外,增加了英語學習的持續性及有效性,將知識的學習與實用性更好地相結合。
3.微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分類應用
3.1.導學型微課
當今,初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減弱,也經常忽視預習作業,導致在課堂上不能事半功倍,也缺少了自我探究的一個過程,減少了對于所學知識的興趣。因而,導學型微課的運用,將有助于學生培養自我的學習能力。老師提前將預習內容制成圖文并茂的導學型微課,不僅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讓學生在培養自己探究能力的同時提升對于所學知識的熱情,而且由于微課的“微”特點,更易于學生自己把握學習的目標以及重難點,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教授《7B》unit1第一課時前,給班級群里發送了自己剪切整合的一段有關于各個國家、相對應的首都,以及一些著名的風景名勝,以趣味性的視頻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英語學習的背景,以及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受來增強對這些內容的記憶,再配合相關的練習鞏固,這不僅僅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己掌握了即將學習的相關內容,提高了預習效果,也提升了課堂的學習效果,并且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在課堂來練習相關的對話,真正達到了本課時所要求的學習目標。
3.2.講解型微課
初中階段的英語,語法的教授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階段,雖然教師在課堂上反復講解,但枯燥乏味,收效甚微,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英語的實用性。在教授《7B》unit1單元的語法時,我在課前制作了一個小視屏,以動畫的形式配上朗朗上口的口訣來加深學生對于一些重點的把握,比如在序數詞和基數詞的轉換過程中,除了配以動畫外,也加上了口訣“123,特殊記,tdd;8加h 9去e;5和12 f 來把ve 替,”能吸引學生在反復觀看中實現記憶,并且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點的要求。
3.3復習型微課
復習型微課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負擔,減少對一個知識點的重復講解,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學生學習自由的更大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分層教學。由于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老師上課的重復講解只是針對部分學生,而復習型微課解決了這一難題。課堂上已掌握該知識的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吸取新知識或另外查漏補缺,而那些尚有困難的學生則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針對老師的視頻內容,自己進行鞏固,不同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需求來提高課后效率。
3.4.拓展型微課
初中英語的學習,課堂是主要平臺,但考慮到學習的實用性以及學習的主動性的培養,課堂不應當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唯一場所。拓展型微課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來練習聽、說、讀、寫,給學生真正運用語言提供更大的實踐空間及時間,從而擴大學生的課后輸入以及語言的真正輸出。例如,在教授《Alice in Wonderland》這一單元時,在預習階段,我剪切了課文中比較精彩的一段視頻,讓學生回家觀看,并背誦自己最喜歡的一段對話。在復習階段同樣剪切了相關視屏,讓學生猜測接下去的內容,自己去編寫對話。這不僅僅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加了其語言知識的輸出,使其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全方位地感受到了學習英語的快樂和喜悅。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只有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注入新生力量,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而微課恰恰是一個以“微”現大,以多樣化的現代化手段連接各個知識點,呈現英語學習豐富性的極佳手段。能夠讓學生沉浸在趣味性、形象化、情境化的學習氛圍中,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減少時空約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更廣的平臺來學習英語,感受英語的真正魅力。
參考文獻:
[1]葉大鵬.“微”時代之微課發展意義與存在問題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3(12):135-138.
[2]王亦琳.基于微課的高中英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5(32):225-226.
[3]李園.微課教學對中學教學的影響探析[J].現代交際,2015(6):168.
[4]羅繼.微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藝術,2015(15):156-157.
作者簡介:李茵(1991—),女,漢族,江蘇蘇州人,就職于蘇州工業園區唯亭學校,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