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
摘要: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是通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獲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相關知識。但我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研究發現,較多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課程的設計、目標、評價等諸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為了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的教育教學效果得到提高,且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筆者就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師資團隊建設,整合教育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論述,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課程建設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課程。且這些課程也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獲取和了解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主要渠道。這些課程的開設為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等諸多方面提供了幫助。但是在實際開展心理健康相關課程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軟硬件等相關條件的影響,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程流于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效果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為了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正確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改革現存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是急需解決的課題。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的現狀
通過研究表明,在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程在教學安排上存在著一些不足,很多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還不夠重視,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和落后的地區,由于缺乏系統的心理健康課程宣傳和建設,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還是把心理健康教學通過講座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課程在課程排課上,相對于其他公共基礎課來說,地位也比較低,排課呈現很大的隨意性。很多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程都是以講座的形式呈現的,這樣完全沒有根據學生的心理差異、個性特點進行因人而異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樣促使很多的教學都停留在就事論事上,大多數都是說教的形式,沒有真正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
高職學院在教材、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也有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還沒有科學規范的形成,在實踐環節沒有充分的理論作為指導。同時由于高職學院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方面起步比較晚,在建設教學師資團隊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和其他課程在師資力量上相比,主要表現在,教師的專業化、專職化程度不是很高,專業教師的數量也不是很足。很大一部分承擔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都是正在從事或者曾經從事過輔導員或者學工團隊工作等相關人員。他們的理論研究比較薄弱,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比較強,對任課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要求高,所以一定需要接受過專業學習培訓的教師擔任。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心理健康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存在不夠靈活、生動,方法比較單一的問題。在課程設計時,他們絕大多數都是通過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聽,在加以多媒體的輔助進行教學,鮮有師生互動等環節。這樣的教學形式由于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大多數都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
在課程評價考核體系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陷,調查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在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這門課程考核時,都是采用的期末筆試這一單一的考查方式。這種考查方式不能真正的反映心理健康課程教育教學是否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心理健康課程的主要目標應該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更好的了解自己心理特性,及時有效的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態。
二、高職院校心理課程教學改革經驗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在設計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自身心理發展的需求,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對自我了解、自我激勵、自我控制等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對自身心理素質有較好的認識,學會對自我心理進行調節,減少負面情緒的困擾,能夠很好的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
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課程設計者應綜合考慮社會、課程以及教學對象等諸多方面的需求,在根據教學培養對象的特點,結合學科知識結構等,著實有效的提高教學實用性,以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為目標,使心理健康課程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在高職學院心理健康課程的設計過程中可以采取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除了給學生傳授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外,還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如設計一些情景劇,讓學生不僅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基本理論知識,還能在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以及態度的方法。避免學生只是流于表面的學習,不能真正的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惑。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院校開展教學活動的必修課之一,師資團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還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由于其特殊的課程性質,對老師的知識結構、專業素養有較高要求。因此在選擇教學團隊時可以把具有較強專業背景的專兼職教師吸納到一起,組成以專職為主,兼職為輔,互相互補的師資團隊。被納入的專兼職教師需具備較好的心理和道德素質,非常優秀的思想道德修養。他們不僅要具備專業、扎實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詢所需的理論知識,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學生管理實踐工作的經驗。學校應為這些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以及培訓機會,使他們在專業的學術、學習研討交流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高職院校還需要不斷創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體系,在滿足課程教學活動效果時,也能使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課程考核有機的結合,是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更自由的發展。如:學生的期末總評成績可以由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兩部分構成,一方面在期末的時候通過筆試取得期末考試成績,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通過排練心理劇、心理小品等方式取得一定的平時成績,同時也可以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像瀏覽跟心理健康知識相關的網站完成一定量的網絡學習,考核方式可以靈活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