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旸
摘要:現階段,我國的金融發展既處于一個非常好的時期,又處于一個非常不好的時期。我國金融改革所取得成果明顯,但也面臨著極大的發展風險。本文圍繞我國股權融資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展開,分析其風險及其防范措施,以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股權融資;風險防范
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改革攻堅期,金融行業的發展既取得了累累碩果,但與此同時,又面臨著極大的發展風險和挑戰。為了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持續性發展,需要在供給側改革下,對股權安全融資的發展風險進行全面探討,在信息把握充分的情況下探索風險防范措施。
1我國的股權融資發展成果介紹
在經濟發展新時期,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人民幣被加入SDR籃子。這表明我國在金融方面的發展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認可,是國際社會對我國股權融資發展成果的一種肯定。在利率和匯率方面,我國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放開了存款的上限,在股權融資方面解除了利率管制,這表明我國的利率走向了市場化發展方向。再加上央行所出臺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機制政策,進一步掃清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發展的障礙,為我國股權融資的發展創設了條件。近年來,我國政府在金融市場方面的管理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調控金融市場時,政府采用的工具主要是PSL和HLO,調控的方式都是定向的。在面對實體經濟時,國開行和農開行為其提供了專項資金支持,并對其實行了輸血扶持。在供給側改革之下,我國出臺了系列政策,比如資本項目兌換,個人資本境外投資試點、建立本幣和外幣一體化監管體系以及設立境外股權投資基金等。這些政策都是我國股權融資在發展中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我國在金融改革方面所呈現出來的新亮點。但與此同時,在供給側改革下,我國的股權融資發展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國門市場的打開,使得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在我國股權融資的后續發展中,需要正視并重視這些風險,積極探索風險防控措施,增強金融行業發展的確定性和安全性,為我國股權融資的持續健康發展增添助力。
2股權融資發展風險分析
2.1監管和法律風險
近幾年,隨著股權融資發展,股權融資規模呈現井噴式增長,融資方式日新月異。2016年成為A股史上第一融資年,增發總額達.1 46萬億,相當于2010-2013年增發總額。除上市公司增發、配股外,以“私募股權眾籌”、“股權眾籌”、“眾籌”名義開展股權融資活動的平臺發展迅速,對于新興的互聯網網絡平臺的股權融資包含不同的業態,它的監管規則,所包含的法律關系、風險的性質各有不同,互聯網金融要逐步制定一些適合互聯網業務的規則,隨著業務的發展出臺一些與之相適應的監管規則和法律法規,對新興的業務模式起到監管和約束作用。
2.2運作風險
創始股東在公司戰略、經營管理方式等方面與投資方股東產生重大分歧,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困難。投資人如何在公司或項目經營運作過程中,及時了解公司或項目進展情況,尤其是存在一股獨大的情況下,如何制約大股東的規范運作,避免大股東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為。
2.3道德風險
為了追求股權融資發展,一些缺乏符合條件的項目通過各種方式駛入股權融資發展的快車道,或是為了實現股權融資,人為地降低股權融資準入門檻。一旦完成股權融資,有的項目環保不達標,有的項目安全有問題,更有甚者直接跑路或者違約。
3風險防范措施分析
3.1完善風險法律保護機制
在供給側改革要求之下,為了防控好股權融資發展的風險,需要從法律要素端發力,進一步完善股權融資發展的法律風險保護機制。首先,需要進一步完善司法保護機制,相關部門要與時俱進,加大對股權融資發展的立法保護,并割除原有司法制度中所存在的弊端,從司法領域強化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保護。其次,是完善行政法對股權融資發展的法律保護,加大政府機構對股權融資發展的政策性保護和支持,健全法律保護機制,最大限度規避股權融資的發展風險。再者,可以建立集中統一的股權融資發展行政管理機制,進一步強化對金融行業發展的保護,并促進其規范化發展。
3.2合理利用供給側改革去杠桿
從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供給側改革中的去杠桿要求,為我國股權融資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為了充分把控好發展機會,降低發展風險,首先需要清理掉股權融資行業中的僵尸企業,將落后產能淘汰掉。并且,還需要尋求新的發展點,探索股權融資發展的新領域,盡可能實現其創新型發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戰略之下,股權融資也需要不斷的學習,探索自己的創新之路。并將此探索過程落在實踐上,開發股權融資發展的新領域和新項目,進一步提升金融產品的質量。為了做好股權融資發展的風險防控工作,首先,需要食品等傳統行業發力,這些領域雖然經營方式比較傳統,但是在整個市場經濟中占的份額較多,比重大,蘊藏著無限商機。在這些行業中開展股權融資工作,優勢明顯,效果顯著,還能夠有效增強食品行業的安全性。其次,要重視我國的實體經濟企業,增加這些企業的產出、提升其產品的質量并提升實體經濟項目的品質,發揮實體經濟在我國金融業中的作用,降低股權融資發展的風險。再者,要將關注點放在人民群眾的需求上,特別是群眾需求大,而供給明顯不足的項目,利用這些項目降低股權融資發展的風險,增強其發展的可控性,增加其發展的動力。
3.3做好風險評估工作
在供給側改革下,為了降低股權融資的發展風險,需要重視風險評估,并做好此方面的工作。通常情況下,我國的金融價值評估和風險評估都主要是由行業組織完成的,風險評估結果與融資的成敗息息相關。要想進一步降低風險,就必須要想方設法增強風險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客觀性、全面性。而要實現這些目的,必須要發揮金融行業組織的作用,進一步提升風險評估人員的職業操守,提升其評估技能,并增強其在工作中的自律性,在維護行業標準的同時提高行業信息供給的質量。股權融資發展風險的預防需要在風險評估階段完善相應的評估標準和方法,近些年來,我國的股權融資類別日益豐富,各自的特征顯著,金融行業相關組織要立足實際,建立不同的風險評估標準,增強評估過程的客觀性。由于評估自身也存在一定風險,在進行方法選擇時要綜合考慮數據的可獲取性、質押目標、價值類型以及質押條件與評估方法之間的適應性。其次,在股權融資期間,不僅要測試相關金融產品是否發生了貶值,而且要在股權存續期間,對其潛在的風險進行持續性評估,將股權融資發展風險評估看做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3.4強化風險擔保
為了有效防控股權融資發展風險,需要強化其風險擔保機制建設,以便對其相關業務進行創新。我國的金融行業管理部門可以建立國家政策性的股權融資風險擔保機構,并健全相應的擔保機制,進一步發揮融資保險杠桿的作用。其次,還可以在各金融企業設立專門的股權融資基金,讓進行股權融資的單位必須在規定時間范圍內繳納一定款額的基金,這部分資金主要是用在應急處理方面。比如,金融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而出現了資金周轉困難。建立健全股權融資發展的風險擔保機制,能夠有效提升其抵御風險的能力,促進此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并落實供給側改革的創新要求。
結語
在供給側改革下,股權融資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并及時抓住了機遇,取得了一定發展成果。但其也面臨著重大挑戰,面臨的發展風險增加,為了強化對風險的抵御,需要完善法律風險保護機制,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并建立健全風險擔保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