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de 圖片提供/日月星餐廳提供 攝影/宗蓮籽 編輯/張穎
睿士
黃偉坤筑夢中餐三十載,打造法國“御膳房”
文/Jade 圖片提供/日月星餐廳提供 攝影/宗蓮籽 編輯/張穎
作為打造海外高端中餐廳的舵手之一,黃偉坤先生傾注心血打造的法國巴黎日月星餐廳Chez Vong亦是之中翹楚。多年以來,融合了中西特色的日月星餐廳不僅在普通民眾中將中國美食發揚光大,更是成為很多名流政要的首選之一,實實在在地成為了法國中餐界的“御膳房”。

美麗的白孔雀是黃偉坤精雕細刻的作品
談起餐廳創立的初衷,黃偉坤先生坦言:在當時的年代,巴黎的中餐廳大多位于學生聚居區,雖然價格便宜,但規模很小環境也一般,氛圍和菜品都不能真正展現中餐的博大與內涵。因此創辦經營一家精致優雅又有中國特色的餐廳,給客人更舒適的就餐體驗,便是日月星誕生的動力之一。
偉大的理想在實現的過程中常常會遭遇考驗,日月星餐廳也是如此,資金不足,便用自己的誠信和努力在當地華人圈中博來信任和支持,集資合作。在1980年的法國,作為第一家有空調的中餐廳,日月星餐廳不僅在環境與氛圍上注重打造高端餐廳里十分重要的優雅靜謐,在菜品的烹制與呈現上,也極力做到了精致細膩。
餐廳經營38年以來,用自己的巧思及服務,逐步贏得當地人的認可和喜愛,甚至成為一些五代同堂大家庭的具有某些意義的紀念所在,見證了他們很多的重要時刻。

密特朗總統和希拉克總統都喜歡到日月星餐廳用餐

日月星餐廳充滿了中國風情
在菜肴的烹飪上,黃偉坤先生仍主走傳統路線,秉持遵循著粵菜系列鮮嫩的特點,做到清中有鮮、淡中含美;會依據季節的不同,從食材的選擇到烹制方法上都進行相應的調整,使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在夏秋偏清淡,冬春更濃醇。
在餐廳傾注了全部心血的黃偉坤亦會將個人感悟融合進烹飪的過程,因為看得到生動形象的孔雀等食材造型,領略得到富有禪意的擺盤構思,食客常常會在大快朵頤前無不首先驚艷于餐盤中的創意。
醉心廚藝的黃偉坤還喜歡將中餐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當地人獨特的口味進行有機結合,不斷推陳出新,如口口相傳的片皮鴨,在黃偉坤的改良之下變得酥脆不油膩,更加符合人們的喜好。而這只是餐廳的招牌之一,在傳承中餐精髓的同時,黃偉坤也會注重融入當地取材創新,改良粵式點心的口味和花樣,定期推出新菜品給食客品嘗,并向食客闡述背后的故事細節,再聽取反饋,進一步調整提高。
坐落于Les Halles附近街道的日月星餐廳并沒有選擇堂皇而耀眼的建筑風格,連招牌也是半掩映在店外樹旁的枝丫中,但世事皆會因認真專注而煥發光彩,餐廳的每處角落和細節無不體現著黃偉坤的獨具匠心。
從琉璃瓦式鮮亮的門廊,到充滿質感的古門石墻;從中式精雕細琢的桌椅,到頭頂銅制的鏤空燈籠;從中國風濃郁的屏風翠竹,到法國人偏愛的簇簇叢叢的鮮花……東西方不同文化帶來的碰撞卻毫不突兀,清幽且浪漫得反而讓人驚喜不斷。
獨特的建筑風格、優雅的人文環境、傳統且新穎的美味中餐,吸引了大量食客慕名而來。巴黎是法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食客中便更是不乏政要名流。從上世紀80年代起,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便成為了日月星餐廳的???,傳統精致的粵式點心更是其每餐必點之一。而相較于密特朗總統,后期的希拉克總統則是更早就了解到黃偉坤的中餐廳,喜愛并了解中國文化的他也常常會在餐廳宴請親友訪客,而對餐廳、對中餐的肯定也在兩國文化互動中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當埃菲爾鐵塔換裝中國紅,香榭麗舍大街駛過農歷春節的花車,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偉大的交融。
憑借著精湛的廚藝和不斷的創新,黃偉坤先生逐步獲得法國和餐飲界的認可與推崇。他曾被法國國家電視臺邀請,還多次受邀到國外主持中式盛宴,2015年受法國、歐洲名廚協會Euro-Toques France的邀請參加斯里蘭卡“迪爾瑪”家族組織的茶、酒配小吃大賽Dilmah real high tea Challenge。近年來,全球經濟的衰退對餐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加之從事餐飲業的辛苦,雇傭難、缺少青年從業人員傳承等問題不斷顯現,但對于餐飲藝術的追求,使黃偉坤從未停下腳步。談起對未來的期待,黃偉坤仍然樂觀:相信中餐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和內涵,在新的環境和時代下會煥發出更大的生機,中餐之“星”將永遠閃耀在巴黎的天空中。

黃偉坤及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