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繁榮,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國僑辦2017中餐繁榮計劃座談會在京召開

8月1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監事會主席武力應邀出席國僑辦在京召開的“中餐繁榮計劃”全國電視工作座談會。會議由國僑辦國外司司長張健青主持,國僑辦副主任譚天星、外交部領事司參贊鐘瑞明、商務部服貿司副處長張斌濤以及北京、重慶、江蘇、山東、廣東、福建等十多個省市僑辦負責人出席。
會上,國僑辦國外司從加強基礎調研、強化政策指導、擴大品牌效益、完善基地建設等方面介紹了“中餐繁榮計劃”自實施以來的總體情況。外交部領事司、商務部服貿司代表分別介紹了涉及海外中餐發展簽證、勞務及企業“走出去”的相關政策。北京、重慶等地僑辦以及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基地介紹了各自推進“中餐繁榮計劃”的工作情況。
武力主席發言說,中餐業整體而言已不再僅僅是商業部門給出的居民生活服務業的概念,而是變成了承載了國家戰略目標和核心利益的綜合性產業。是顯示國家實力和增加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他認為,多年來的廚師輸出困難造成的海外中餐業缺乏傳承和創新人才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海外中餐業發展。從國家層面研究和解決海外中餐業發展的相關推動促進機制已顯得十分迫切。
武力主席建議:
一、成立中餐繁榮計劃統一協調機構。統一組織,科學規劃,協調發展、互利共贏。
二、信息共享。建立中餐繁榮計劃APP,相關人員和機構可以便捷地獲得相關所需信息。解決信息不透明、溝通不充分、銜接不緊密造成的資源浪費和效益不高等問題。
三、工作定點定向。中餐繁榮計劃需要聚焦發力,具體落實到區域或范圍中來,如“一帶一路”。
四、希望僑辦能作為提議單位,促成政府倡導的為僑服務的海外中餐業發展基金建立。
五、推進海外中餐發展通史研究。海外中餐業發展歷經200多年,現有55萬家之多,產值超過2500億美元。海外70%的華僑從事餐飲上下游業務。有哪些發展途徑和規律?有哪些有價值意義的歷程?很值得我們做系統研究,以指導今天的中餐繁榮工作。
六、利用國僑辦發起建設的“僑夢苑”和“世界華商中心”等大型為僑服務機構設施,籌備建立“世界中餐博物館”,成為讓世界了解中國華僑在海外蓽路襤褸、艱苦創業的窗口。
僑辦副主任譚天星肯定了“繁榮中餐計劃”實施三年來取得的成果。他指出,中餐業在海外歷史悠久,已成為海外華僑華人生存發展、安身立命的重要手段和支柱性行業。“中餐繁榮計劃”事關僑胞切身利益、國家軟實力提升、中外人文交流以及中國優質企業“走出去”,推動這項事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譚天星最后提出四點希望: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指導;二是發揮各地優勢,整合各方力量;三是要多措并舉,破解難點;四是堅持以人為本、為僑服務的宗旨,把握工作方向。
會后,國僑辦裘援平主任會見了武力主席,并就目前海外中餐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中餐繁榮計劃與國僑辦的工作重點,以及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業務工作與僑務工作結合等內容交換了意見,并合影留念。
會見時,國僑辦國外司張健清司長、吳剛處長、肖忠哲副處長與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外聯部張文旸在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