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蓓+劉華志
摘要: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需要創新型人才為社會創造新活力。社會對創新型人才迫切的需求,使得高校不得不引起重視,并為之付諸行動。大學生是目前最受重視的群體,如何讓大學生能夠跟隨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腳步,如何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如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成為高校重點研究所在。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創業 能力 路經研究
教育部最近對大學生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即各高校需要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正因該要求,全國掀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高潮,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熱情高漲。李克強總理對此批示,指出教育部和各教育工作者要全心全意認真貫徹國家教育的方針,積極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出創新創業的人才,要讓學生有創業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這樣才能培養出可以支撐國家建設的人才,才能讓國家轉變成創新型國家。
一、進行完整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教育學習
以往我國的教育人才模式較死板,大學生畢業后也沒有什么創造能力,許多高校的師資力量薄弱,如何開設與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等都還在摸索過程。如果一直處于這種零碎的教育方式,將難以取得預期的成效,也無法深入持久地貫徹到學校和學生中。所以現在高校急需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學習的教育。
每個大學生都應該知道自己在將來想選擇什么樣的職業,想在什么行業中大放光彩,想加入什么樣的組織,在工作中想得到什么成就,未來想過哪種生活。很多大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是迷茫的,因此需要老師或前輩對他們進行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引導他們選擇自己想走的路,給出最好的建議。讓學生知道如何通過你在學校的學習和工作達到你想要的目標。想要讓學生能夠深刻地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就要開展相關課程讓學生進行正規的、系統的學習。學校要有效組織活動,請往屆的優秀畢業生或是當前的社會精英人士開展講座,對就業形式、介紹求職、當前相關就業政策進行分析,為學生們提供求職的技巧,分享個人的就業經驗,讓學生們能夠有一個直觀地對就業的體會。在校期間輔導學生有關職業測評,并在就業前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工作。在假期,建設學生就業的校園網絡,把這些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造的思想深入貫徹到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形成對未來的思考,產生對實踐探索的熱情。
二、進行創新素質培養
創新素質是新時代社會最需要的一種特質。高校要針對這一特性加強對大學生的創新教育,快準狠地培養學生對創業的意識以及對創新重要性的意識。一個國家只有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才能朝氣蓬勃,才能夠強大。舉個例子,假使我們的航母都需要借鑒別人的工程別人的創造,那當別人攻打我們時易如反掌,我們甚至不能保衛自己。人類正是在一次次的創新改革中進步,從石器時代、銅、鐵到合金時代,都是因為創新而在不斷變化,不斷進步。在專業課程和社會實踐中,教師的教學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他們樹立起創新的精神。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給予一定的肯定,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凡事都多加思考,勇于說出來,勇于去做。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布置思考性的作業,課堂上也要鼓勵學生思考和討論,并讓他們勇于說出自己的觀點。學校應多開展創新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從動手實踐中學到更多知識。
三、嘗試各種體驗行為的訓練
學校可以通過模擬公司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通過人為創建仿真的公司環境,讓學生們模擬公司的職員,并進行運作。體驗公司的公關、文秘、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營銷、保險、稅務等崗位,讓他們了解各自的職責,以此實現仿真公司的正常運轉。并可以為模擬公司建立業務關系,更加深入地了解創新創業。
策劃創意是創業創新的核心所在。提高創意需要對生活進行細微的觀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四、結語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頂梁柱,是建設社會經濟的接班人。因此,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國家當務之急。創新能夠大力推動國家的經濟發展,更是能夠解決目前就業困難的有效手段。高校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搖籃,因此高校承擔著重要的任務。為了給社會提供所需的人才,高校要不斷摸索新模式,不斷改善現有的教學方法,加強師資力量,盡力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梁.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土建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6):50-52.
[2]于斯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路徑探索——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實施的過程管理[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308-309.
[3]曾剛,王岐瑜,顏瑩瑩,孟悅.基于導師制下的民航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