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奇光

【摘要】目的:對烏當區土源性線蟲病進行監測,根據檢測結果為制定土源性線蟲病防治對策提供依據。方法:本年度土源性線蟲檢測工作共檢測樣品657份,其中,大便樣品510人份、制片1530張、饒蟲杠試樣品117人份、土樣30份制片120張。檢測方法按《貴州省疾控中心土源性線蟲檢測方案》執行。結果:大便樣品檢測結果:共檢測大便樣品510份,檢出陽性28份,感染率為5.49%。蛔蟲陽性18份,感染率為3.53%。鞭蟲陽性10份,感染率為1.96%。蛔蟲、鞭蟲混合感染3份,感染率為0.59%。共檢測杠試饒蟲片117人份,未檢出陽性。檢測土樣30份(菜園、廁所、庭院各10份),檢出蛔蟲卵陽性16份,陽性率為53.3%,其中活受精蛔蟲卵12份,陽性率為40%。結論:2014年烏當區土源性線蟲的感染率依然比較高,對此,需要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并加強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提高人群防治意識。
【關鍵詞】 土源性線蟲;感染率;防治
【中圖分類號】 R532. 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28-02
土源性線蟲是指不需要中間宿主,卵或幼蟲在外界(主要指土壤)發育到感染后期直接感染人的線蟲,主要包括蛔蟲、鉤蟲、鞭蟲和蟯蟲等人體寄生蟲。在貴州地區,土源性線蟲病較為常見,對于人們的生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根據全國人體重要寄生蟲病現狀調查結果顯示,貴州地區土源性線蟲平均感染率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烏當區高度重視土源性線蟲防治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現如今,烏當區人群蛔蟲和鞭蟲感染率已經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1 資料與方法
1.1 監測內容:
監測蛔蟲卵、鉤蟲卵、鞭蟲卵和蟯蟲卵等土源性線蟲。
1.2 監測對象:
按《2006-2015年全國重點寄生蟲病防治規劃》和《貴州省土源性線蟲監測方案》的要求,并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在新場鄉新場村對3周歲以上的常住居民進行大便樣土源性線蟲檢查;對3至12周歲兒童加做透明膠紙肛拭法檢測蟯蟲卵,在新場鄉新場村隨機抽取10戶進行土樣蟲卵檢測,每戶采集菜園、庭院、廁所周邊3類地點的土樣各30克。
1.3 監測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檢測糞便土源性線蟲蟲卵,并計算感染率和感染度;采用透明膠紙肛紙法檢查12周歲以下兒童饒蟲卵;采用飽和硝酸鈉漂浮法檢測土樣中的蟲卵。
1.3.1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先將親水性透明玻璃紙侵泡在透明液中24小時,待用;在通風柜內用報紙把超做臺鋪好,以免弄臟,打開換氣開關;將尼龍絹放在糞便上,用刮片從尼龍絹上方刮取糞樣;將定量板放在玻片的中央,將刮好的糞樣填入定量板的小孔,要填平定量板;用鑷子取一張侵泡24小時的透明親水玻璃紙,抖掉多余的侵泡液,蓋在糞樣上;用另一片玻璃片輕壓,使糞便均勻展開成圓形(要求糞便不得溢出,);待糞便透明后及時鏡檢。
1.3.2 透明膠紙肛拭法:
將透明粘性膠紙剪成與載玻片約等長,粘于載玻片上;檢查時,輕輕撕開玻片上透明膠紙,使其大部分脫離,右手拿玻片食指和拇指夾住膠紙;用左手分開受檢者臀部,使其肛門及附近皮膚皺褶盡量暴露,并用膠紙面粘壓肛門皮膚皺褶,以利于粘著蟲卵;將膠紙粘面再貼在載玻片上;輕輕按壓透明膠帶,使其牢固粘在玻片上;最后鏡檢。
1.3.3 土壤蛔蟲卵飽和硝酸鈉漂浮法:
用堿性溶液與土壤樣品充分混合后,將土壤中的蟲卵分離出來,再加入比重大的液體使比重較輕的蟲卵漂浮在溶液表面,收集后鏡檢計數。
首先進行土樣處理:取回的土樣,剔除大雜物,壓碎土樣中的大顆粒;然后過篩:先用孔徑3mm的銅篩和孔徑為2mm的銅篩過篩,然后收集過篩后最細的土樣;再進行分離:取50ml大離心管,放入過篩后的土樣10g,加5%氫氧化鈉溶液至40~50ml刻度線,蓋緊管口,用力振搖數分鐘,待充分混合后,以2000轉∕分,離心4min;漂浮:倒去上清液(即棄去上部的氫氧化鈉),加入飽和硝酸鈉溶液充分攪拌混勻,以2000轉∕分,離心4min,再加飽和硝酸鈉溶液滿至管口,覆上24mm×24mm蓋玻片;待靜置15~20min后,將蓋玻片迅速翻轉取下,置于載玻片上鏡檢,同時在覆上第二張蓋玻片如此反復,共計數3~4張蓋玻片,鏡檢。
2 結果
2.1 監測點居民土源性線蟲感染情況:
共檢測大便樣品510份,檢出陽性28份,感染率為5.49%。蛔蟲陽性18份,感染率為3.53%。鞭蟲陽性10份,感染率為1.96%。蛔蟲、鞭蟲混合感染3份,感染率為0.59%。
2.2 杠試饒蟲片檢測:
共檢測杠試饒蟲片117人份,未檢出陽性。
2.3 土樣中蛔蟲卵污染情況:
檢測土樣30份,菜園、廁所、庭院各10份,土壤樣品均不同程度檢出蛔蟲卵,其詳細檢查結果如下表1:
3 討論
貴州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余量充沛,由于受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寄生蟲病較為流行。通過多年的防治工作,現如今,貴州省土源性線蟲病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在本次研究中,共檢測樣品657份,其中,大便樣品510人份、制片1530張、饒蟲杠試樣品117人份、土樣30份制片120張,根據《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心土源性線蟲檢測方案》,對烏當區土源性線蟲病進行監測,根據本次監測發現,2014年烏當區土源性線蟲的感染率依然比較高,對此,需要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并加強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提高人群防治意識。在本次監測中發現,在居民生活環境中,廁所周邊土壤蛔蟲卵陽性率高達70%,由此可見,造成土源性線蟲流行的主要原因在于糞便,另外,如果采用新鮮糞便施肥,也會造成蟲卵污染土壤環境,進而通過接觸土壤感染人體。在土源性線蟲防治工作中,提出如下措施:(1)加強土源性線蟲疾病監測和報告工作,通過監測,詳細掌握區域內土源性線蟲的感染情況以及發展趨勢,為防控工作提供依據。(2)監測結果及時報告當地政府部門,由政府牽頭各部門參與,群策群力,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切實有效地開展土源性線蟲病防控工作。(3)對群眾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讓群眾普遍提高認識,提高防控知識知曉率,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4)加大力度改善群眾的生活環境,加強農村改水改廁工作,糞便無害化處理。(5)對3周歲以上居民每年服藥1次,連續3年。(5)及時清理洼地、疏通溝渠,防止蚊蠅孳生。(7)結合新農村建設,提倡垃圾集中焚燒或深埋,改善村容村貌。在開展農村文化建設活動時,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言傳身教。
參考文獻
[1] 吳榮鳳,肖敏,WURong-feng,等.2003-2011年揚中市腸道線蟲感染調查[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2,24(4):496-496.
[2] 雷大勛,張遠健.富順縣某村級小學學生腸道線蟲感染狀況調查分析[J].醫學信息旬刊,2011,24(7):1933-1933.
[3] 陳健.2008-2012年南京市居民腸道線蟲感染監測[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3,25(5):5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