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魁
【摘要】 在筆者看來,所有的醫療問題,都是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的,所有的醫療問題也都是在臨床實踐中解決的。就當前而言,人們對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接受度越來越高。而作為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在醫療工作實踐中,采用中西結合治療方案的時候也越來越多,在西醫臨床實踐中,應用中醫制藥的時候也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對于西醫發展與中醫發展無疑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作為一線的工作人員,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中出現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 內科;臨床實踐;中西醫結合;相關問題
【中圖分類號】R5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49-02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兩面性。通過扭轉其不利的一面,發展其有利一面,事物才呈現出了良性發展。在當前醫療發展的大環境中,我們越來越倡導中西醫相結合這種醫療方式。在應用這種醫療方式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預見中的成果,但是也發現了出乎意料的問題。對于有豐富內科臨床經驗的筆者來說,“西醫”與“中醫”其實無所謂誰為本,誰適宜誰就該為本。我們要肯定中西醫結合的優勢,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中西醫結合實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在工作實踐中,我們要努力突破這些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形成的界限,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本文中筆者就結合內科臨床實踐,對于中西醫結合中出現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了分析。
1 尊重病人的意愿
在病患與醫生的關系中,“天枰無疑偏向了醫生”。但是事實上,患者才是醫患關系中的主體,醫生可以提出方案、給出建議,都不能代替病人做出抉擇。違背患者意愿的臨床醫療方案,往往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壓力,給病人的康復與治療帶來不利影響。因此,臨床醫師必須結合病人的情況不斷尋找和評價臨床證據,然后對該個體病人治療后可能的得益與風險、費用和伴隨的各種不便進行權衡,結合病人本身的價值和意愿,作出可行的臨床決策。
2 方案制定不能盲目
其實不僅僅是在醫療工作中,在所有的工作中都有這種現象,那就是任何事情的完成都有“個案”。這些“個案”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在將其進行應用與推廣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充分的了解就盲目的采用,其失敗率往往極高,造成的不利影響也更大。因此臨床實踐中,我們要認真考慮這一點,已有的臨床證據是否已經證實了這些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后進行選擇,正在積累中藥的臨床試驗證據,應當得到明確的結論,被多個臨床試驗證實后才可推廣。
3 有使用的能力
在西醫應用中藥的過程中,在西醫應用中藥治療方案的過程中,要更為謹慎。雖然當前的醫療大環境中,西醫占了主流,但是,這只是在西醫方面,很多西醫對于中醫藥劑并不真正的了解,他們缺乏使用中藥的能力。例如,許多一線醫師使用的中成藥雖然是經國家批準的,但在藥品質量、藥理機制、臨床證據上還有不少欠缺,亟需補充。新的中成藥以它們為對照藥難以立證,缺少安慰劑對照和量效關系研究,安全性監測不足,等等。
4 擁有職業道德
醫生不同于其他職業,我們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在工作中,我們有必須堅守的職業道德。在應用中藥時,應用中醫方案時,我們不能“想當然”,也不能“追時髦”,更不能“見利忘義”。我們提供給病患的醫療方案必須是人性化、科學化的。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應用好他人的經驗、書本的理論,自己的心得?!安淮驘o把握之仗”。基于臨床證據而作出的診療指南和專家共識也不是可以照搬不誤的教條。臨床醫師必須有熟練的技能,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病人的病情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正確運用指南,達到給病人最佳治療的目的。
5 有針對性的應用
其實每一位有臨床經驗的醫師,都明了這一點,那就是,病患的實際病情并不是“書本案例”的復制,不同病人同一種疾病也會有大不相同的表現,他們往往會在“輕重緩急”上有多層次、多表象的表現,他們的治療方案自然也是大不相同。如果應用統一方法,往往“我之良藥會成為彼之毒藥”。因此在實踐中萬萬不能讓每個患者都用同一種藥。如參脈針劑能強心升壓,改善冠脈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但在應用時,宜根據患者的體質酌情選用。
6 做到跟蹤治療
在前面筆者已經說過,即使是同一種疾病,在表象上也會出現“輕重緩急”。而對于處于治療過程中的患者來說,處于病情呈動態變化的患者來說,他們需要獲得的是“跟蹤式的”治療。只有是跟蹤式的治療,我們實施的治療方案才能發揮“藥到病除”的效果。也就是說,對虛實夾雜的病癥,應本著“急者治標,緩者治本”的原則酌情用藥。如脾胃虛弱所致的胃脹、胃痛,可暫用六味安消膠囊、保和丸之類行氣消導治其標,癥狀緩解后,改用健脾益氣的香砂養胃丸治其本。
7 關注藥效的發揮
即使都是中藥制劑還有“相生相克”的現象呢,更何況中西藥劑之間,在應用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充分了解藥性,努力實現“相生”,避免出現“相克”。實踐中可以發現,在臨床科室中,特別是內科系統,個別醫生常同時將多種中藥制劑聯合運用。如丹參滴丸、地奧心血康膠囊、銀杏片等功效相近的藥物重復運用。有的甚至將藥性相反,相互拮抗的藥物混合使用,往往影響療效。
8 不要為了用而用
我們畢竟是醫生,我們的目標是治病救人,我們的工作原則也是治病救人。因此,不管是西醫也好,不管是中醫也好,能夠治好病人的方案就是好方案,能夠減輕病痛,能夠降低損傷的藥就是好藥。所以即使是一種“時尚”,我們也不能為了用而用。作為臨床醫生,更快更好地治好我們遇到的疾患,就是成績,至于出科研成果,西醫使用中藥,這些都不是工作重點。
9 發揮個人優勢
其實作為西醫醫師,尤其是新時代的、年輕的、有臨床經驗的西醫醫師,在實施中西醫結合過程中有著極大的優勢。因為我們掌握了現代醫學的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而過去寫出中醫經典的前輩名家當時沒有掌握到;我們中國的西醫有這個環境開展中西結合,而外國的醫生辦不到。
綜上所述,臨床經驗的積累實現了我們醫療能力的提升,作為內科醫生,我們有大量參與臨床實踐的機會,也有實現中西醫結合的能力。因此為了醫療事業的發展,為了幫助病患排憂解難,為了個人能力的提升,我們要理性的積極地將中藥應用于我們的西醫臨床治療過程中。
參考文獻
[1] 路亞平,姬威威.中藥外敷結合西醫治療糖尿病足90例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
[2] 張建波.中藥配合西醫分期治療腦基底節出血臨床觀察[J].中醫學報,2010。
[3] 宋鵬翔.西醫配合中藥灌腸治療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應用[J].西部醫學,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