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坤
摘要:本文分析了八年級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特征,闡述了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困境,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對學困生的輔導策略和轉化策略,使其能夠提升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從容應對中考考試,實現個人綜合素養的持續提升。
關鍵字:八年級;學困生;特征;輔導
一、八年級數學學困生的特征分析
(一)情感特征
首先,學生普遍缺乏客觀的數學價值觀。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數學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作用都不容小覷。數學本身也是一種崇尚理性的學科,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數學學習在每一個學生的知識結構框架構建中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中學生是否對數學具有客觀的認識直接影響著他們的數學學習成效和數學學習動機。從總體上來看,八年級數學學困生普遍缺乏對數學學科的辯證認識,難以體會到其在個人素質發展和未來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伴隨著升學壓力的上升和個人心理素質的成熟,學困生還沒有完全地放棄數學價值,只是表現出懷疑情緒,并缺乏學習的積極性。由于缺乏科學的數學價值觀的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迷茫情緒。
其次,學生數學學習動機不純。受到數學價值論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八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數學動機一般都相對不良。一方面,學生沒有正確地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他們對自己為什么要學習數學缺乏清晰的認知,導致很多同學都認為數學可有可無;另一方面八年級的學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數學在中考考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考試科目,面對著這樣的壓力很多數學學困生又不得不進行數學學習,只為了在考試之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這種不良的學習動機只會讓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承受著極大的痛苦,難以體會到數學本身的奧妙和樂趣。
(二)心理特征
第一,對數學學習抱有恐懼情緒。八年級數學學困生的數學成績長期處于落后狀態,他們的數學學習進程困難重重,為了應對升學的壓力只能挑戰長期沒有成功體驗的數學學習,雖然他們想學好數學知識,但是學習成效遠遠地低于自己理想目標,經過這種惡性循環,他們對數學學習往往更加恐懼和焦慮。這種畏懼情緒的具體表現是:他們畏懼數學考試、在課堂上對教師的提問抱有恐懼心情、更是恐懼與數學老師的溝通和見面,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學困生往往選擇回避而不是勇敢地請教教師和學生。
第二,自卑心理嚴重。八年級數學學困生普遍表現出對學數學的自卑情緒。她們到了一定年齡,心智上也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對自尊的情感更為強烈,因此在數學學習上表現得更為敏感。他們在數學學習中可能遭受到多方面失敗,從而打擊到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問題,在潛移默化中積累了濃重的自卑情緒,覺得自己太過沒用或者太笨。這種自卑的情緒往往將自己的數學學習孤立起來,愈加不愿意向教師尋找幫助。
(三)行為特征
第一,數學學習依賴性強。八年級數學學困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和六年級、七年級的學生相比具有較大轉變,和本年級的學優生相比,他們的學習行為還是相當被動的,表現出較強的依賴性。具體表現為:只有在教師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和數學活動的情況下才會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如果沒有參考答案的話,他們的課后作業完成程度將會比較低。
第二,數學課堂參與程度較低。新課程理念滲透和盛行之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漸漸被時代所淘汰,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活動實踐的程度漸漸成為反應課堂教學效果的直接體現。通常來說,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越高的時候,課堂教學效果就越好。學困生在課堂參與、集中聽講、完成課堂練習的教學環節表現得較為被動。男生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對來說要比女生學困生更低。
二、八年級數學學困生的輔導策略闡述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教導學困生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
很多八年級數學學困生之所以數學學習成績不佳,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學習數學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沒有打下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在低年級時期,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可能對數學成績和數學學習興趣影響不大。但是到了八年級階段,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加之受到中考壓力的沖擊,不良的學習習慣可能就會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很大的阻礙。因此,數學教師要致力于培養學生們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得對其的輔導能夠落到實處,讓學生借此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二)豐富輔導形式
第一,營造平等關愛的教學環境。八年級數學學困生的自卑感、迷茫感和疑惑感往往比較嚴重,這些因素嚴重地打擊了他們數學學習的自信。教師要善于輔導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在數學學習上的落后只是一時的,只要通過自身努力,就可以取得相對優秀的數學成績。教師可以定期和學困生組織談話,讓學困生能夠在教師的關愛中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數學學優生和學困生組成互幫互助小組,學困生可以沒有顧慮地請教同學的幫助,對于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的進步,教師要不吝嗇地給予表揚和贊賞,以獎勵作為導火線,激勵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進步的渴望,進而持續地取得學習進步。
第二,要豐富課堂提問形式。傳統的課堂提問中,是教師問、學生答,這種提問方式具有較為明顯的弊端:其一,學生的學習水平之間差距懸殊,有些問題學困生還沒理清思路,學優生已經說出了正確答案;第二,學困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對問題采取不思考、不回答的策略,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起不到促進作用。所以,教師可以創新課堂提問形式,將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形式轉變為學生問、教師答的形式,這樣可以讓學困生感受到自己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也能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與此同時新的提問方式在活躍課堂氛圍上也大有裨益。
(三)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
在對學困生的輔導過程中,教師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輔導策略,秉承低起點、小步伐、多活動、快反饋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客觀地看待學困生的學習基礎,數學學習能力和心理狀態,降低對學困生的基本要求,將數學知識降到學困生努力可以達到的水平上。此外,數學教學還要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使得學困生能夠分階段學習、有步驟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盡量避免“填鴨式”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講、練、查”相互結合,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快速反饋,這樣既可讓學生受到鼓勵,也可以幫助教師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及時做出教學調整。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關注學困生形成的特征,把輔導學困生作為重要教學課題;特別對八年級數學學困生屬于承上啟下學段,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幫助她們提升學習積極性?怎樣采取針對性輔導策略?使得她們也能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是初中數學教師的重要責任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海云.初中數學學困生與學優生差異的調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05
[2]熊琴.初中數學學困生學習障礙及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10
[3]陳飛.HPM 視角下的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05
[4]郭磊.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的個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