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耿輝
【摘要】 地塞米松是一種長效糖皮質激素物質,大劑量使用地塞米松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多發性骨髓腫瘤、血小板減少癥、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會有非常好效果,近年來隨著治療新方法不斷得到推進,地塞米松在血液系統疾病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
【關鍵詞】 劑量;塞米松;血液系統;疾病治療;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67.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68-02
1 地塞米松治療血液系統疾病的概念
1.1 地塞米松屬性上是一種長效糖皮質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毒和抑制免疫力的藥物,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但是如果是長期服用會出現很多副作用,如感染、代謝紊亂、出血、骨質疏松和骨頭壞死問題,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國家對于地塞米松劑量使用有嚴格規定,分為長期使用治療中要控制好劑量、小劑量、中等劑量、大劑量和沖擊劑量等。大劑量:>1.0 mg/(kg/d),中等劑量:0.5-1.0mg/(kg/d),小劑量:小于0.5 mg/(kg/d),對甲潑尼龍使用劑量為7.5~30.0 mg/(kg/d)。一般治療可分為五個療程,第一個療程是沖擊治療:療程使用的計量可以多小5mg/(kg/d),治療一個月后可迅速停藥,第二個療程少于1個月,停藥時需逐漸減量至停藥,第三個療程在3個月內,生效后應減至維持治療劑量,停藥時也需逐漸減量,其中第四個療程是最長程治療,期間療程要>3個月,停藥前須先過渡到隔日用藥后再逐漸減量至停藥,第五個療程屬于終身替代治療。
1.2 糖皮質激素治療的血液系統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疾病、淋巴瘤疾病、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等,在血液系統疾病治療中使用糖皮激素治療是最常見方法。地塞米松是常用的長效糖皮質激素,半衰期為36~54 h,與中效潑尼松和甲潑尼龍生物劑量比分別為0.75∶5和0.75∶4,地塞米松40 mg/d連用4 d治療屬大劑量沖擊治療,聯合其他藥物治療MM、ITP、淋巴瘤和ALL的療效確切,逐漸被納入相關治療。
2 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血液系統疾病應用
2.1 原發性ITP又稱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疾病,屬于抗自身血小板和血小板性疾病,導致血小板破壞的常見的血小板減少疾病,成人發病率10萬人中5人到10人,育齡期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治療ITP方案是給予患者糖皮質激素或靜脈內輸注丙種球蛋白。糖皮質激素以潑尼松為主要藥物使用,劑量1.0 mg/(kg/d),治療4~6周逐漸減量,小劑量堅持治療3~6個月,是一種中等劑量治療疾病方法,長期應用副作用比較大,患者容易復發。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ITP方案,200 mg/d連用3 d治療19例潑尼松治療無效的ITP患者,治療結果中4例獲完全緩解,3例獲持續緩解,治療過程沒有不良反應,這種方法有非常良好效果。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ITP方案,28天為一個療程,使用地塞米松40 mg/d連續治療6個療程,治療后血小板計數能夠持續6個月,不良反應比較輕微 。隨著報告研究發現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難治的血液疾病有50%治愈率,臨床研究發現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血液疾病,比波尼松治療疾病效率高達到80%上。
2.2 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骨髓中單克隆漿細胞大量增生類的疾病,疾病主要表現癥狀性為貧血、骨骼疼痛、溶骨破壞、高鈣血癥及腎功能不全等問題,屬于常見血液系統腫瘤疾病,傳統治療方案是運用美法侖外加波尼松方案,使用長春新堿、美法侖、環磷酰胺、潑尼松方案、長春新堿、多柔比星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療。這種治療方案藥物中不含烷化劑,可以用于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誘導治療,使用地塞米松為主導治療方法,按照劑量40mg/d,在前期20天內經口服或靜脈內注射。
2.3 世界衛生組織將霍奇金淋巴瘤分為經典霍奇金淋巴瘤和結節性淋巴細胞瘤,也可分為是結節硬化型、混合細胞型、淋巴細胞富集型和淋巴細胞消減型腫瘤,根據《NCCN霍奇金淋巴瘤臨床實踐指南》中指出的針對淋巴瘤治療方案:會運用多柔比星、博萊霉素、長春堿和達卡巴嗪方案;多柔比星、長春堿、氮芥、依托泊苷、長春新堿、博萊霉素和潑尼松聯合方案;博萊霉素、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環磷酰胺、長春新堿、丙卡巴肼和潑尼松聯合治療方案等。臨床上推薦在治療中可以使用NLPHL一線治療方案為ABVD方案,還有還可聯合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潑尼松聯合方案治療疾病,或者再聯合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長春新堿、潑尼松聯合方案,也可利用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多柔比星、依托泊苷、長春新堿和潑尼松聯合治療方案,聯合利妥昔單抗和或單用利妥昔單抗治療方案。使用含有大劑量地塞米松的方案被推薦用作復發或難治性HL的二線治療方案,這些方案包括地塞米松+順鉑+阿糖胞苷聯合方案,依托泊苷+異環磷酰胺+米托蒽醌+地塞米松聯合方案,以及吉西他濱+卡波鉑和地塞米松聯合方案等,其中地塞米松的用法均為40 mg/d連續4 d經靜脈內注射給藥。
2.4 非霍奇金淋巴瘤屬于異質性比較強的腫瘤疾病,按照腫瘤細胞來源可以分為是B細胞、T細胞和NK細胞淋巴腫瘤,常用化療方法是利用大劑量的地塞米松聯合利妥昔單抗、博萊霉素、多柔比星、環磷酰胺、長春新堿、地塞米松、甲氨喋呤等和四氫葉酸聯合方案治療疾病,或者再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方法。《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臨床實踐指南》中指出推薦使用含有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方案,主要用于治療套細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淋巴瘤、非皮膚型外細胞瘤和T細胞淋巴瘤等疾病,都具有高強度治療容易復發和難以治療的淋巴瘤,地塞米松主要使用方法是40 mg/d,第1~第4天和第11~第14天口服或經靜脈內注射。根據不同病情發病階段癥狀可以將淋巴瘤惡性增殖分為克隆性、生物學特性和臨床異質性疾病,常用化療方案根據藥物主要有長春新堿、潑尼松聯合方案、長春新堿、柔紅霉素、左旋門冬酰胺酶和潑尼松聯合方案,患者治療后要鞏固強化治療,常使用大劑量阿糖胞苷和大劑量甲氨喋呤以及維持治療的巰嘌呤和甲氨喋呤方案等藥物。根據臨床研究發現大劑量的地塞米松高強度方案主要被用于大于40歲的患者,緩解治療疾病痛苦,防治復發問題及和提高患療效等者救治。endprint
3 大劑量地塞米松在對于血液系統疾病治療意義
3.1 大劑量地塞米松在血液系統疾病治療過程中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首先是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過程中,主要作用是減少抗體產生、降低抗體和細胞膜上抗原之間親和力,減少巨噬細胞膜數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減少抗體血細胞在機體臟器中消耗等。運用單獨應用和聯合其他化療藥物治療淋巴增殖細胞腫瘤過程中,主要作用機制是溶解淋巴細胞,大劑量用藥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對于細胞周期性起到延緩蔓延效果。
3.2 大劑量的地塞米松能夠有效的清理糖皮質激素,改善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抑制血小板抗體和巨噬細胞產生破壞血小板,改善細胞成熟中遇到的障礙等多種效果,大劑量地塞米松直接作用于淋巴細胞,防治細胞凋亡,抑制細胞分化。地塞米松還可以有效降低淋巴細胞活性,和血漿蛋白結合效率也非常高,充分發揮活性藥物治療作用,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還可以極大減少感染問題和血糖代謝紊亂問題出現。根據國家《成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和《成人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診治的中國專家共識(修訂版)》中表明,地塞米松40 mg/d連用4 d口服方案被推薦用于初治ITP的一線治療,治療期間要監控患者的血壓和血糖水平的變化、預防感染保護胃黏膜。
結論
綜上所述,大劑量的地塞米松以短期沖擊方法用藥,需要反復長期治療使用合理劑量藥物,臨床上需要注意停藥反應,防止出現感染、骨質疏松、消化道潰瘍和高血壓等并發癥問題,導致疾病不能及時治療。探究大劑量地塞米松在血液系統疾病治療中價值,需要不斷回顧臨床上血液系統疾病患者病情治療情況,治療過程中要對比治療效果,對于患者藥物反應問題要提高研究分析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12 (02);
[2] 王華,吳巨峰,姚紅霞,林麗娥.Hyper-CVAD方案治療成人復發難治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分析[J].廣東醫學. 2011(06);
[3] 李志峰,朱雄鵬. 難治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進展——來自2009美國血液學年會的報告[J],血栓與止血學. 2010(05);
[4] 計成阜,孫愛寧,吳德沛,何廣勝,金正明,唐曉文,薛勝利,周海俠.CAG方案治療七例成人難治、復發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療效觀察[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07 (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