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并彥
任何良好習慣的形成都要經過反復多次的鍛煉,一次、兩次,三次、四次的去做是不能形成習慣的,要持之以恒。如果一兩次失敗有讓學生失去了信心,使正確的做法得不到堅持,良好的習慣就很難形成。因此要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培養學生堅持到底抵抗挫折失敗的能力,要激勵學生耐得住勝利前的寂寞,經受得住勝利前的失敗。魄力不如毅力,決心不如恒心。小學階段的養成教育要對學生的一生負責,讓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陪伴學生度過求學生涯,在課堂上應該怎么做還等著我們去教給他們,我們這個時候教給他們的常規將影響他們以后整個求學生涯,甚至一生!
一、認識養成習慣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教師要認清它的重要性。對于一個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比考一個高分還值得我們去贊賞,一個學生或一個班級,如果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他一定會有一個理想的成績,即使目前成績不理想,那只是暫時的。所以有經驗的班主任致力于班級良好習慣的培養,致力于良好班風的建設和濃郁學風的形成。
二、讓學生行有所依
在養成良好課堂常規的教育過程中,給學生制定出系列性的養成規范,是認識轉化為實踐的有效保證。剛進入小學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一切的一切都要一年級老師一點一點教起,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讓學生行有所依,開學第一課我就針對課堂的方方面面對學生做出了規定。如:如何做準備工作,課前要準備什么東西,放在哪里。這樣準備,學生練習時翻書快,節約時間,而且安靜,沒有動文具盒的聲音,讓常規落到實處。教過一年級的老師都知道,光告訴孩子怎么做是不可能養成習慣的。因為很多孩子也許還聽不懂你說的話,也許他根本就沒聽你說教,及時聽了他也許根本就不記得怎么去做,所以常規要落到實處還要靠開學一個月的反反復復的訓練。我的做法是:
1.嚴格督促。就那做準備來說,開學一周我每天上課前早早進教室,督促幫助每個學生做課前準備,很多孩子記不住要拿什么,課本也找不到,這個時候需要老師幫忙。幾天之后,進入檢查階段,每天提早檢查,這時只有少數孩子不記得做準備了,我把每天不做準備的孩子找出來,并且請習慣好的孩子提醒監督,保證上課前每個孩子都做好準備。
2.逐步落實。為強化孩子的課堂常規,我每周有訓練重點。課堂上要養成的常規很多,孩子不可能一下子都養成。老師更不能企圖一口吃成大胖子。把常規落實到細,落實到實。如,可以一周有一周的訓練重點,一周專門關注孩子的坐姿,一周專門關注孩子的聽課,一周專門關注孩子的課堂回答。這樣訓練效果明顯。開學第一課,我還告訴學生上課怎么舉手,怎么發言,還教會了學生數學課上要做的一些數學游戲。讓學生一開學對課堂常規有個可行的依據。
3.形式多樣。確定訓練重點后,如何訓練?我覺得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多種形式。如:兒歌法,提醒孩子認真聽講時,用一些兒歌:小眼睛,看老師。一二三,坐端正等。提問法:發現孩子不專心時,讓孩子出來回答問題。
暗示法:有學生不聽講做小動作時,不動聲色地走過去摸摸他的頭,敲敲他的桌子。
游戲法:學生學的累了,及時穿插一些游戲或做做課中操,讓學生活動活動,以便更好地集中精神學習。我在《元、角、分》一課中設計了課中操《一分錢》,不但讓學生在課堂中適當地得到放松后更集中注意力,而且也對學生進行了品德教育。
旁敲側擊法:多鼓勵少批評是對待一年級孩子的重要手段。用表揚法來旁敲側擊達到提醒訓練的目的。有孩子不認真聽了,可以表揚聽的認真的孩子。誰誰誰坐的真端正,你呢?第一組小朋友腰挺得最直。孩子的好勝心強,這樣說往往激發了孩子比一比的心理,提醒了表現不好的孩子向好的孩子學習。
評比競賽法:給好的小朋友加星,課堂上開展小組競賽。
家校聯系法:表現好的學生可以用校訊通的形式告知全體家長,用家長的力量督促。表現不好的孩子單個通知家長,利用家長的力量共同教育。包括作業,好的作業也可以發校訊通表揚。第二天給得到表揚的孩子加星,強化孩子的榮譽感,用榜樣的力量鼓勵別的孩子成長。
三、讓學生信服老師
“親其師,信其道。”想幫助孩子盡早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定要讓孩子親近你,一味的訓斥絕對不是好辦法,要用愛心征服學生的心靈。多利用課余時間,批作業時間和學生交流。對一些習慣差的學生拉在身邊手把手的教,單獨對他提要求,課上特別的關注他,讓孩子感受老師是喜歡他的。課后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心靈世界,課堂上靈活的運用各種手段因材施教,以達到更好的效果。課后經常反思,我的課孩子喜歡嗎?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學生。
四、抓矛盾,創氛圍,讓學生動起來
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對成績理想的學生來說比較容易,對學困生來說則是一個難題。這樣我們老師要善于去抓主要矛盾,抓住薄弱環節,對學習成績暫時差的同學可以采取“任課教師包一個、班中優生帶一個、班內小組轉一個”的方式,讓成績優異的同學同這部分學生結對子,實施“優生帶動”策略,幫助這些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部分學生一旦規范,班內良好的氛圍就開始形成,這對有生來說本身就是一個促動。這樣我們可以從A類生良好的習慣的培養作為切入點,先抓這部分學生,然后,利用這部分學生,轉化培養一部分學困生,帶動中間生,使全班學生得以控制、提高。
五、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個人的工程,需要全體師生多管齊下,齊抓共管。各任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學生學習行為評價表,通過任課教師對課堂的評價,反饋到班主任手中,及時了解情況,做好調控。班主任還要通過任課教師例會等形式,做好同任課教師的溝通,確定階段時間內重點培養哪種學習習慣,使班級意志得以貫徹實施。這樣每堂課的情況班主任都能把握,我們的意志任課教師又都能貫徹,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合力,班主任不再孤軍奮戰,而是每位任課教師都在抓,每節課都在落實,每節課都在抓良好的學習行為,這就使良好學習習慣的建設形成了連續性和序列性,效果自然更明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課堂常規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方法,堅持有效方法+持之以恒=習慣的培養策略,學生一定能收獲良好的習慣,讓他受益一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