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
摘 要:音樂的學習是幼兒園主要的藝術學習的核心構成,音樂自己就是快樂的,可以讓人被渲染的,這是讓它變為學前兒童最愛的學習事項中的一個的原因,幼兒園的音樂學習是和孩子們的日常分不開的,他們的日常就是含有音樂,如果沒有讓幼兒園的音樂學習變得日?;?,就不能夠讓音樂學習的好處被更加充分的體現,就不能讓孩子們在不陌生的日常環境里面體會音樂,在放松快樂的音樂氣氛里感知生活,快樂長大。
關鍵詞:音樂;游戲化;教學策略
1引言
游戲化教學以幼兒感興趣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基于幼兒實際需求開展音樂活動,在活動中幼兒不僅能夠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而且可以提高幼兒的音樂感悟。游戲可以給幼兒帶來較多的滿足與歡樂,提升幼兒的人際交往與認知水平。所以,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開展游戲化教學尤為重要。
2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
2.1幼兒音樂基礎較差
因為幼兒園幼兒的年齡較小,差不多都在3到6歲左右,這一時期的幼兒語言發育尚且不夠完整,更不要說音樂素質了。有些有條件的家庭會對孩子在音樂方面進行渲染,使其對音樂產生興趣,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音樂基礎基本為零。況且音樂這一學科沒有應試方面的壓力,所以一直都沒有引起大眾的重視。因此,如果幼兒本身對于音樂沒有一定的興趣,那么其對于幼兒音樂課堂的感興趣程度也不會很高。大部分幼兒甚至連學會唱歌這種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就更不要說對于各種樂器的接觸了。所以,幼兒園教師一定要對目前的音樂教學狀況進行分析,針對各種問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
2.2教師不重視幼兒音樂教學
幼兒音樂教育對于幼兒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而且能夠引導幼兒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幼兒音樂教育可以陶冶情操,讓幼兒的心靈得到凈化,提高欣賞音樂美感的能力,在幼兒全面發展的過程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幼兒長期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可以培養自己獨特的審美風格,審美能力也能夠不斷提高,還可以對客觀世界當中那些符合美的規律和因素做到及時發現。但是很多幼兒教師并沒有對這一點有一個高度的認識,忽視了幼兒園音樂的教學。這樣一來,因為幼兒教師的不重視,幼兒就不會得到一個良好的音樂教學方面的引導,這就使得幼兒對于音樂課堂教學的內容興趣不高,學習的態度也不端正,學習的方法也不合理,自然不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幼兒教師一定要對音樂教學足夠重視,這是幼兒園音樂教學順利開展的根本因素。
3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教學策略
3.1豐富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直接向幼兒灌輸相應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幼兒自然興趣不高,無法接受更多的內容,所以音樂教師需要將音樂知識加情節化與游戲化,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講解。具體而言,首先音樂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靜聽示范不是教學的開始,取而代之的是游戲化表演形式。游戲化開展形式除了需要講故事,更為重要的是看圖說話,基于身體動作進行教學;其次幼兒音樂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兒無法較快的集中注意力與進入學習狀態,所以音樂教師需要合理把握第二課時后的時機,逐步引導;最后,在游戲化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需要強調演唱的順序,即先身體動再嘴巴動。
3.2宜幼兒的音樂教學活動方式
音樂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活化的音樂教育內容更是如此,只有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讓小朋友親身用肢體動作、演唱、聽覺去實踐才能獲得對于音樂活動的最直接的感知與體驗,切實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不要過多的講授而是要盡可能多的提供幼兒參與和實踐的機會。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音樂出于動作,動作出于音樂”兩者從“原本性音樂”的存在方式上講,就是不可分而互為作用的。
例如,在教師帶領幼兒欣賞《誰餓了》這首兒童歌曲時,首先要讓幼兒了解這首歌的歌詞,歌詞中描寫到小狗、大灰狼以及其他的一些小動物的行為、動作。這段歌詞容易使幼兒產生興趣,可以設計為音樂游戲帶領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過程中配合著手臂、身體律動等一些動作。在小狗出來以后,再選一個孩子模仿小狼的動作,唱著歌做餓了狀尋找食物。小狼出來時,其他的小動物均蹲在草地上防止不讓小狼發現。當小狼找不到食物難過的走回樹林里時,小動物們終于松了一口氣,歡快的玩耍。這個時候音樂是歡快的,伴隨著歡樂的音樂,孩子們快樂的玩耍。在一輪表演結束后,可多次欣賞,交換角色扮演。
3.3選取具有生活化音樂元素
音樂作品在幼兒園音樂教幼兒活的摸索過程中,還可以讓幼兒欣賞不同民族的器樂曲例如葫蘆絲吹奏的傣族歌曲《婚誓》、二胡演奏的《賽馬》等,可以在音樂活動中滲透經典的民族民間音樂,讓幼兒園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內容上應選擇具有生活化氣息的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并符合幼兒自己的興趣與需要的音樂作品;讓我們給這些音樂作品一個施展的空間,使它們的教育作用與審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空間,感受優秀音樂作品帶來的美好和快樂。
3.4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對幼兒教師的音樂教學又產生了新的要求,教師再也不能采用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要求幼兒被動地接受其教授的知識,“填鴨”式的教學永遠不會使教學質量有效提高。而且這樣不僅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教師一定要引導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使其對音樂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理解,這對于幼兒其他方面的思維發育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將音樂學習中學到的知識很好地運用在生活當中。
4結束語
音樂教師需要多與幼兒進行溝通交流,和幼兒共同制定規則。在執行規則的過程匯總,基于幼兒的驗證和修改,逐步促進規則的健全。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可以最大限度地認可自己制定的規則,從而完成游戲,以及增加了幼兒對音樂教學的游戲化體驗。
參考文獻
[1]吳璐珺.游戲化教學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6,07.
[2]翁丹楓.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游戲化教學研究[J].亞太教育,2015,31.
[3]李曉偉.小學音樂教幼兒活化的實踐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06):206-2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