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鋒
摘要:城市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建設時城市進一步發展與城市規劃水平進一步提升的主要助力。本文主要對城市信息化測繪體系中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同時也對城市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建設實踐方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城市信息化;測繪體系;體系建設
1 城市測繪的基本定位
城市測繪行業與其他測繪行業存在明顯的不同,其主要的基本特點是,以所在的城市管理與建設為其核心任務,提供多種品種、各種精度以及全方位的測繪服務;大量掌握所在城市的基礎測繪資料與成果;在高精度基礎測繪產品的生產與以高精度基礎地理數據為主要依托的GIS應用中處于絕對的優勢了因此,城市測繪行業的基本定位一般應該確立為:立足本地,以基礎測繪與城市測繪項目為核心業務,及時準確獲取城市現勢性基礎地理與屬性信息;充分有效地管理與應用獲取的基礎信息,為所在地政府決策、城鄉設計、城鄉建設、城鄉管理、行業管理及百姓生活等領域提供信息服務和基礎數據。為了實現基本定位確定的目標,就必須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科學管理工作。研究和改進測繪產品的數據標準,提高測繪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研究與改進測繪生產手段及方法,實現從傳統地圖制圖生產到地理信息數據生產的轉變,實現基礎地理信息的快速獲?。谎芯考案倪M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資源的有效管理與充分應用方法,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資源快速廣泛社會化應用;研究與改進現有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法,適應新的測繪生產服務要求,即建設信息化測繪體系。
2 城市測繪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新思路
在遵循信息化測繪總體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城市測繪行業的一般特點,城市測繪行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內容一般應包括信息化測繪生產體系、信息化服務體系與信息化管理體系。
2.1 信息化測繪生產體系建設
信息化測繪生產體系是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的基礎工作,也是測繪行業基本業務的立足點。信息化生產體系建設應依據各自單位實際技術與應用情況循序漸進開展,具體分兩階段。第一階段依托數字化測繪發展的基礎,按照信息化測繪產品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種測繪產品數據標準,提高測繪產品技術含量;完善與使用各種地理信息前端數據采集加工平臺,推廣及應用新技術新方法生產多樣化多尺度產品,產品現勢性能力實質提高;初級產品以文件級形式保存,經數據轉化完成數據庫建立與更新,該階段可簡述為地圖數據生產模式。在這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以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建設為主要目標,延續現有生產模式,關注成熟的應用技術,夯實生產環節的技術基礎,提高作業人員的技術能力與專業認識水平,逐步向下一階段發展過渡。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的發展,以數據庫對數據的要求進行數據生產,弱化比例尺概念,強化元數據概念,生產的數據直接進入基礎數據庫,通過對數據庫的操作,實現不同用途的服務目的;該階段可簡述為數據地圖生產模式。這一階段可以成熟的技術應用為基礎,主要任務是為改變內部生產模式,全面實現面向空間數據與信息的生產,進一步完善在新的生產模式下的技術形態;這一階段的數據生產方式與手段更加先進,數據表現多樣化,數據更新速度與產品質量顯著提高,現勢性表現能力與服務能力極大增強。
2.2 信息化測繪服務體系建設
信息化測繪服務體系是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是社會對測繪行業發展的基本要求,是推進地理信息服務產業化與社會化,實現城市測繪行業穩步發展的核心工作。信息化測繪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是:建設并不斷發展完善多尺度、多品種、多分辨率與多屬性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與信息庫管理平臺;開發建設城市綜合空間信息基礎服務平臺;發展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面向社會及公眾的地理信息服務等。
近年來,GIS 的社會應用廣泛開展,專業化高水平的 GIS 開發商大量涌現,GIS 的平臺功能與表現形式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當前,制約 GIS 充分應用的瓶頸為基礎數據標準與質量,尤其突出表現在基礎地理信息產品的標準與數據質量。提高基礎地理信息產品的數據標準與質量,是測繪具備行業的優勢與特點,因此,城市測繪行業信息化測繪服務體系的建設應以基礎數據庫建設為核心。通過基礎數據庫建設,有效提高基礎數據服務質量、服務水平與服務效率?;A數據庫及管理平臺的建設主要工作為數據庫集的確定,各子數據庫的設計,數據質檢及入庫平臺建設,數據建庫,數據庫管理平臺設計,數據庫應用平臺設計等;數據庫建設工作應堅持技術先進、科學有效的原則。
在數據庫管理平臺建設的基礎上,不斷研究開發城市綜合空間信息基礎服務平臺,作為單位發展信息服務的基本 GIS 平臺,大力發展 GIS產業。基礎平臺建設的目的主要是為各種專業服務平臺研發奠定基礎,同時也滿足自身對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發展的支持需求 ?;A平臺的建設水平,直接關系到單位在 GIS 產業中的服務能力、經營能力及生產效率,與數據庫建設同等重要。在 GIS 應用中應注重地圖制圖專業應用,更好的實現測繪產品的有效表現與多樣化服務。根據自身人員能力與市場需求,適時建設面向社會公眾的地理信息服務平臺,及時發布地理信息成果目錄;開發面向社會大眾的多尺度、多品種、多分辨率與多事態的地理信息產品與模擬地圖產品,完善地理信息的可視化現實模式;研究 Web GIS 服務的模式與技術,最大限度地實現地理信息個性化服務等。
2.3 信息化測繪管理體系的建設
信息化管理體系是指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的支持與保障,是一項涉及面廣、細致復雜的工作,行業各單位因實際情況的不同具有自身的特點。以下就管理體系建設中的幾項重點工作進行闡述。體系建設工作中,單位自身的基本定位、發展目標與各階段具體工作目標的確定是決定各項管理工作的方向與基本依據。基本定位依據自身的自身實力、基本業務、政府支持與社會需求;發展目標依據行業動態與社會潛在的需求;各階段的具體目標依據基本定位、發展目標與當前的實際情況,依據對社會的服務承諾與具體業務確定。管理體系的建設首先要確定正確的方向,研究發展定位與方向是管理工作的核心。目前,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應確定為城市測繪行業的發展方向,今后一段時間,行業各單位應以合適的形式與步驟推進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由于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的復雜性,在建設期間還應該不斷完善與清晰信息化測繪的目標,及時準確確定各階段具體工作內容,對建設工作進行實時的調整。通過對組織機構、職能分配、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教育培訓等行政管理的不斷調整完善,達到對人力資源、基礎設施、技術體系、生產體系、基礎成果數據、資金等資源的充分利用與有效管理。為了達到有效的管理,必須明確必要的管理環節與相互關系,建立起相應的組織機構并賦予職能,建立起相應的工作與人員監督考核機制,建立起相關的各項管理制度等工作,從而推進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的目標順利實現。依據ISO9001 要求結合行業各單位實際業務及管理模式建立的質量保證體系,是被實踐證明的保證質量的產品實現的科學管理模式,是取得行業資質的基本要求。信息化測繪管理體系的建設,必將帶來經營、生產與服務模式的改變,不斷研究與改進已有的質量管理體系,以適應信息化測繪的需求將是一項長期重要的工作。積極探索技術管理有效方法,加強技術管理工作力度,是保證信息化管理有效推進的核心工作。技術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策劃完善院科技進步與技術發展各階段規劃;跟蹤行業技術發展并引進推廣新技術;及時獲取國家、行業技術標準規范,保持使用的技術標準有效及適用;制定院技術管理各項規定并負責監督執行;制定完善院日常生產工作的產品標準、技術標準、檢查驗收標準,較大或者復雜項目的技術設計;人員技術培訓及技術應用總結評價等工作。
3 結束語:
本文是在曲靖市測繪管理站信息化測繪工作總體思路的基礎上形成的。在曲靖市測繪管理站的自身與所處地區條件下,曲靖市測繪管理站近年來在傳統的測繪生產與服務能力上已達到極限狀態,如何能尋找到新的突破,是曲靖市管理站一直探討與尋求的目標,目前曲靖市管理站正在圍繞目標展開工作。
參考文獻:
[1]李德仁,王艷軍,邵振峰.新地理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測繪[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4,02(01):143-145.
[2]肖建華,羅名海.城市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J].城市勘測,2014,02(05):235-237.
[3]陳捷.城市測繪信息化關鍵技術及特征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02(31):119-120.
[4]林尤;程立君;趙向陽.城市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實踐[J].城市勘測2014,04(30):176-179.
[5]郭容寰.提高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水平方法研究.華東地區城市勘測學術研討會,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