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敏
【摘要】目的:探討肝癌介入治療患者的優質護理效果。方法:從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用常規護理進,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并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SAS和SDS評分都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并發癥和護理滿意度分別為對照組的2.33%和97.67%。對照組并發癥和護理滿意度分別為20.93%和76.7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肝癌患者使用優質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肝癌;介入治療;優質護理;效果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151-01
肝癌是臨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較高,僅次于胃癌、食管癌,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發病初期,肝癌的病情較為隱匿,很多患者入院后已經到了病情的中晚期,這給治療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難度。介入治療是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但在具體過程中,由于化療藥物的使用較多[1],患者易發生各種并發癥,還需要結合某些護理措施減少并發癥 發生,促進治療的改善。 在本研究中,86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從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間接受本研究。討論了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的實踐,過程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間我院接收的肝癌介入治療患者86例,將其分為2個小組。觀察組患者43例,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齡39—74歲,平均年齡(56.2±2.7)歲,對照組患者43例,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齡40—76歲,平均年齡(58.2±3.0)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沒有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惡性腫瘤患者需要承受著極大的精神壓力和病痛折磨,手術前應當對其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以穩定患者情緒,促進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使患者熟悉醫院環境,家屬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通過自己的關懷和愛護使患者獲得精神支柱,提高其治療信心。介紹介入治療的目的、方法、效果和毒副反應,強調注意事項,以曾經接受過介入治療的患者為榜樣,來消除患者的疑慮。②排尿訓練:術后穿刺部位一般會有綁帶包扎,側下肢需要伸直制動,因此應當提前進行床上排尿訓練,使患者每日3次或以上于床上排尿[2],提前做好準備。
1.2.2 術中護理:
①預防感染:實施介入治療中,應當確保無菌操作,對使用到的器械、藥物、工具等進行核對,確定無誤后方可使用。②病情觀察:術中需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監護心電圖,每隔30min測量1次患者的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做好記錄,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介入治療時,由于化療藥物會引發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注意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避免嘔吐物誤吸導致窒息、嗆咳,及時清理嘔吐物,更換衣物、床單等,若嘔吐癥狀較嚴重,可注射昂丹司瓊8mg止吐。
1.2.3 術后護理:
①解除疲勞:術后,患者應維持平臥位,穿刺側肢伸直制動6h,在此過程中,很多患者會感到腹脹、腹痛、腰酸、側肢麻木、僵硬等,護理人員應告知其以上癥狀制動結束后會消失,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慌。對于不適感較為強烈的患者,應當適當抬高床頭,為患者按摩和熱敷腰部。②疼痛護理:術后患者會有明顯的肝區疼痛,該情況是因肝動脈栓塞所致,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做深呼吸,緩解疼痛感,或者使用催眠法來保證患者的睡眠,緩解失眠情況。若疼痛較為劇烈,可使用藥物進行鎮痛,注意用量。③發熱處理:栓塞后4—8h內會有體溫升高的情況,若患者體溫在38℃之下[3],可不做特殊處理,若超過38℃,則需要采取一定的降溫措施。鼓勵患者多喝水,及時更換衣物,尤其是出汗之后,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1.3 觀察指標:
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的精神狀態,患者焦慮,抑郁癥評分越高,患者抑郁狀況越嚴重。以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情況進行統計,共計100分,85分以上非常滿意,70-85分為基本滿意度,7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度)/ 總數×100%[4]。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涉數據統計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計算處理,數據χ2測試,以n(%)表示,測量數據為t檢驗,表示為x±s,當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AS、SDS評分:
對照組護理前的SAS、SDS評分分別為(54.6±3.1)、(52.6±2.9),護理后分別為(45.9±2.6)、(46.8±2.5);觀察組護理前的SAS、SDS評分分別為(54.5±3.0)、(52.4±2.8),護理后分別為(38.4±2.2)、(39.5±2.4)。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中穿刺部位血腫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33%(1/43);對照組中穿刺部位血腫2例,尿潴留2例,胸悶氣促3例,惡心嘔吐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93%(9/4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中不滿意1例,基本滿意17例,十分滿意25例,護理滿意度為97.67%(42/43);對照組中不滿意10例,基本滿意15例,十分滿意18例,護理滿意度為76.74%(33/4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如今,健康觀念的轉變,使得人們對醫護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常規護理涉及到的內容較少,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優質護理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其以“以人為本”為核心[5-6],真正從患者的心理、生物、社會文化等多方面需求出發,護理措施全面、系統且連貫,有著較強的細節性。在肝癌介入治療中應用優質護理,可有效穩定患者的情緒,提高其治療信心,降低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治療效果,幫助患者達到理想的恢復目標,確保護理內容的落實。
本次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分別為2.33%、97.67%,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分別為20.93%、76.74%,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肝癌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熊小蘭.優質護理在肝癌介入治療患者中的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13):136-137.
[2] 張宏鳳,岳四海.肝癌介入治療患者行優質護理的臨床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4):19-21.
[3] 王慧玲,王恩艷,曲鳳珍,閆曉巖.優質護理對肝癌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95):296-299.
[4] 肖娟.肝癌患者介入治療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0(05):130-131.
[5] 張曦.肝癌介入治療的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23):223-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