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
【摘要】對于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為了明確結石的大小、膽道梗阻的部位以及程度,醫護人員需要進行膽道探查手術,根據探查結果決定外科手術方案。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一般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外科手術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肝葉切除+膽道探查,肝葉切除+膽道探查+右肝表面切開取石術,肝葉切除+膽管空腸Roux-en-Y吻合,肝葉切除+膽腸吻合口切開探查術。術后膽道常規留置T管引流。手術治療以后醫護人員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的治療效果、住院時間長短以及詳細記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中總出血量等等。外科治療在膽道術后肝膽管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顯著,術后患者住院時間大幅度縮短,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并且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率、結石復發率明顯下降,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外科治療;肝內膽管結石;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35.8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235-01
肝內膽管結石是膽道結石的一種類型,是國內較為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肝內膽管結石的好發人群主要為:過度肥胖、年齡大于五十周歲、有家族性疾病的女性患者,女性的發病率遠遠高于男性。當肝內導管結石的大小大于導管直徑時,膽管被阻塞,膽汁無法順利流出,容易導致感染、結石積聚,引起患者疼痛等臨床癥狀,癥狀易反復發作,患者治療時間比較長,因此治療比較慢。并且,肝內膽管結石還可以引起病情嚴重的并發癥,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和加重患者的病情。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因此,研究外科治療在膽道術后肝膽管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對提高肝內膽管結石的治療效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外科治療在膽道術后肝膽管治療中的臨床應用
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一般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外科手術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肝葉切除+膽道探查,肝葉切除+膽道探查+右肝表面切開取石術,肝葉切除+膽管空腸Roux-en-Y吻合,肝葉切除+膽腸吻合口切開探查術。術后膽道常規留置T管進行引流。現如今,治療膽道術后肝內膽管結石最為有效、最為重要的外科手術方式是肝切除術。如果膽道術后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同時并發有切口疝疾病,則患者首選內鏡手術進行治療。
2 治療效果評判標準
手術治療以后醫護人員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的治療效果、住院時間長短以及詳細記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中總出血量等等。治療效果為顯著的評判標準為:患者疼痛、黃疸、寒戰發熱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術后對患者進行檢查,并沒有發現患者肝內膽管內存在結石或者是結石數量很少、體積很小。治療效果為有效的評判標準為:患者疼痛、黃疸、寒戰發熱等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術后對患者進行檢查,患者肝內膽管內結石數量明顯減少、體積減小。治療效果為無效的評判標準為:患者疼痛、黃疸、寒戰發熱等臨床癥狀沒有改善,部分患者病情甚至加重,術后對患者進行檢查,患者肝內膽管內結石數量沒有明顯變化。
3 外科治療在膽道術后肝膽管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患者患有肝內膽管結石的因素有各種各樣,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是:患者飲食內含有較多的脂肪,脂肪被肝臟分解后合成、分泌的膽固醇量大幅度提高,過多的膽固醇無法及時隨膽汁排出體外,從而積聚在一起,形成膽固醇結晶超過80%的肝內膽管結石都是由這個原因引起的。肝內膽管結石的大小、體積、外形各不相同,當肝內導管結石的大小大于導管直徑時,膽管被阻塞,膽汁無法順利流出,容易導致感染、結石積聚,較輕者引起膽囊發炎,嚴重者會導致膽囊感染等并發癥,引起患者疼痛、黃疸等臨床癥狀。肝內膽管結石的好發人群主要為:過度肥胖、年齡大于五十周歲、有家族性疾病的女性患者,女性的發病率遠遠高于男性。有實驗研究表明,肝內膽管結石病情嚴重程度以及發病時間的長短與膽囊癌的發病率存在一定的聯系,因此,肝內膽管結石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至關重要的,醫護人員和患者不應該掉以輕心。對于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為了明確結石的大小、膽道梗阻的部位以及程度,醫護人員需要進行膽道探查手術,根據探查結果決定外科手術方案。現如今,治療膽道術后肝內膽管結石最為有效、最為重要的外科手術方式是肝切除術。肝內膽管結石患者進行手術主要是因為可以將膽管內結石排出,從而使梗阻的膽管再次恢復通暢,讓膽汁可以順利的隨膽管排出。為了提高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醫生應該做好手術的每一步,其中解除膽管梗阻、排出結石以及放置內引流管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如果手術醫生手術過程中操作不規范,則會導致患者術后結石復發率上升,大量結石再次殘留在肝內膽管內,無法順利排出,較小者可以隨膽管下降,但是遇到膽管狹窄部位時,會引起再次梗阻,進一步引起感染,從而導致肝膿腫、膽囊炎等嚴重疾病的發生。與此同時,經過外科手術治療,還可以明顯降低肝內膽管結石引起膽囊癌的發生率。
雖然外科手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是倘若外科手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處理不當,就會引起危險的并發癥發生,例如,如果醫生在縫合切口時沒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則會導致切口感染的發生。為了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外科手術醫生需要注意以下幾種方面:①進腹時醫生應該仔細分離腹膜下黏連,分離黏連的面積大約距離手術切口三厘米處,這樣操作不僅可以方便醫生進行關腹操作,而且還可以明顯降低手術對患者腸道的損傷程度;②當患者曾經多次手術后,腹部皮膚切口較多、疤痕較多、組織層次不清晰,除了皮膚以及皮下組織以外,剩余粘膜組織都可以縫合兩次;③T管從切口內垂直引出,方便外科醫生手術結束后通過竇道膽道鏡進行檢查,與此同時,還可以在手術過程中降低再次戳孔引起的腸道損傷;④腹膜及腹直肌前鞘選擇可吸收線進行間斷性地縫合,縫合過程中,在切口處放置引流器,引流器周圍只需縫合一次,并且不需要進行打結,當引流器拔出時再進行針線打結;⑤如果膽道術后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同時并發有切口疝疾病,則患者首選內鏡手術進行治療。根據實驗研究表明,膽道術后肝膽管結石患者經外科手術治療以后,與常規膽囊摘除術以及膽道探查術治療患者相比,其治療效果良好,并且住院時間、患者手術時間、手術中總出血量均小于常規治療組。
綜上所述,外科治療在膽道術后肝膽管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顯著,術后患者住院時間大幅度縮短,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并且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率、結石復發率明顯下降,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夏羽齊.采用肝葉切除治療膽道術后肝膽管殘石的效果觀察與評價[J].臨床醫學工程,2015,22(11):1469-1470.
[2] 張小為,酈衛星.外科治療在膽道術后肝膽管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4,35(31):38-40.
[3] 唐茂明.術后膽道鏡取石和肝臟切除術在肝膽管結石病治療中的評價[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4,27(07):51-52.
[4] 武曉勇,馬海寧,黃博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內窺鏡下括約肌切開術與傳統膽囊切除聯合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比較[J].中國醫藥,2012,7(12):1544-1546.
[5] 陳學敏,楊春,孫冬林,等.腹腔鏡指導下纖維膽道鏡膽總管探查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0, 18(8):122-123.
[6] 王福榮,邵文生,黃小玲,等.腹腔鏡膽道探查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J].西部醫學,2013, 25(6):920-922.
[7] 暨玲,嚴俊杰,張維建,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探查一期縫合術操作技巧及膽漏的預防[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0,19(6):236-2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