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縣國土資源局 沈振興 苗 越 柳陳勝
建長效之制 重治理之效 優保障之策打出國土執法監察組合拳
□長興縣國土資源局 沈振興 苗 越 柳陳勝
為進一步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今年以來,長興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縣委的決策部署,堅持以建制度、破難點、抓落實為手段,嚴格土地管理制度,狠抓違法用地整治,有效改善了土地執法環境,提升了耕地保護水平。
為有效防范和遏制各類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長興縣通過“政策+落實”“考核+獎懲”“責任+監督”三套加法,有效夯實土地管理制度基礎,健全土地執法監管長效機制。
1.“政策+落實”,夯實制度基礎
為實現“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的執法目標,長興縣在出臺《長興縣違法建筑定標準及處置辦法的通知》的基礎上,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的意見》《關于農村集體土地違法建筑分類處理的實施意見》等法規制度,明確了各鎮(街道)的“屬地管理”原則和各個職能部門的職責分工,對農房違占問題提出了詳細的處置意見,明確了約談、問責的標準、方式,確保執法工作發現到位、查處到位、責任到位。同時,按照“三不放過”的要求,制度出臺了《長興縣國土資源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全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巡查工作的通知》《長興縣國土資源局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等相關制度,對執法監察綜合監管的使用方式、巡查計劃制定及執行、考評標準、責任追究等方面做出詳細規定,切實督促基層執法人員巡查到位、履職到位。
2.“考核+獎懲”,強化責任落實
以“嚴考”辦法,不斷加大對鄉鎮(街道、園區)的國土資源管理考核比重。同時,各鄉鎮(街道、園區)依地施策,建立考評制度。和平鎮建立村干部履職保證金繳納制度,年終考核成績優秀的,鎮政府按1∶1配套獎勵;考核排名靠后的,扣發保證金;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問題嚴重的,予以免職。林城鎮實行年終考核“雙否決制”,即各村發現違法用地占用耕地超過0.5畝或違法用地未及時整改到位的,年終考核一票否決;當月轄區內違法行為被相關部門3次下發停工通知書的,年終考核一票否決。去年,在耕地補償機制考核中,長興縣1個街道因違法用地面積較大被一票否決,2個鄉鎮被降等級,以此來督促村級組織自覺管理轄區內國土資源。
3.“責任+監督”,完善巡查體制

▲工作人員上門逐戶丈量核查用地面積
建立了“縣級管面、鎮級管片、村級管格”的三位一體巡查體系。一級網格由縣國土資源局及縣行政執法局巡查隊伍組成,負責各鎮(街道、園區)日常巡查、督查及辦結案件的核查等工作;二級網格主要由鄉鎮(街道、園區)綜合執法平臺和基層國土資源所負責。三級網格由村級組織為責任主體。與鄉鎮簽訂土地管理責任狀,由駐村干部、村干部、村級協管員組成,負責對轄區內進行巡查,及時制止違法行為苗頭,并對疑似違法案件進行上報,充分發揮民主自治作用。以手持外機設備規范日常巡查。要求巡查人員必須實時開啟手持外業機,執法監察綜合管理系統對每個巡查點采取自動簽到的方式查看巡查軌跡是否巡查到位。對發現的新增違法用地行為,可以通過執法終端設備及時上報縣國土資源部門、縣三改一拆辦和所在鄉鎮進行處置。今年1至7月份,全縣組織開展巡查2782批次,9130人次,發現新增違法用地8宗,總面積13.43畝,耕地面積3.73畝。截至目前,立案查處2宗,拆除整改6宗,較好地把違法用地解決在萌芽狀態。
結合當前“三改一拆”“無違建”創建和衛片執法等工作要求,長興縣以重點、難點、要點為突破口,全力抓好“一嚴查兩整治”專項行動活動開展。
1.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合力抓推進
根據工作要求,長興縣國土資源局專門制定了《長興縣“一嚴查兩整治”亮劍行動實施方案》,分內外兩個層面落實工作職責。對內明確由具體單位科室負責指導全縣設施農用地排查清理工作,督促各鄉鎮(街道、園區)對歷年來審批或備案的設施農用地登記造冊并核查上報清單數據的真實性,發現少批多占、擅自改變設施農用地用途等違法違規問題的,責令整改,拒不整改的撤消批文或取消備案并移交執法監察部門依法處置。各國土資源所配合鄉鎮(街道、園區)做好排查、清理整治及數據統計上報工作。其他相關科室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清理整治工作。對外明確由各鄉鎮(街道、園區)組織開展轄區內專項行動,由組織部、宣傳部、公安、綜合行政執法等相關部門按照工作職責密切配合。同時,將該項工作列為對部門、鄉鎮(街道、園區)年度實績考評重要內容,采取半月一通報、一月一督查、年底總考核等方式,增強推進合力。
2.突出重點治理,破解難點抓推進

▲強制拆除違章建筑
堅持“突出重點,有的放矢”的原則,把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村危舊房違法用地和村干部違法用地行為納入農房整治重點。特別是把村干部違法整治作為農房整治能否深入推進的關鍵,采取“自行申報、逐戶核實、三級確認、嚴格整改”要求進行清理。專門設置了《村(居)干部違法違規占地建設行為調查確認表》,全縣所有村干部以戶為單位自查申報有無違建違占問題,經村(居)委會認定后,國土資源所會同鄉鎮按照登記發證情況上門核查測量,經所長簽字并公示,再交鄉鎮主要領導審核簽字上報。截至目前,已排摸農村危房違法59宗,面積16畝,耕地面積3.15畝,發現村干部違法建房5宗,面積12.4畝,耕地0.6畝。同時,將設施農用地使用納入土地巡查和衛片執法檢查范圍,確保每周一次,對重點區域、重點地塊實行不定期的抽查,對于不規范行為,做到及時發現、有效制止、限期整改、嚴肅查處。結合設施農用地清理整治專項行動,開展了“農業生產管理用房整治”專項行動,通過采取“清理、拆除、改造、重建”的方式,對農業生產管理用房以獎代補,對生產管理用房改造、重建樣式進行了統一規范,制定了樣式。目前,已在洪橋鎮、呂山鄉開展試點。
3.嚴格整改標準,跟蹤整改抓推進
按照省、市要求,建立清理整治臺賬,逐宗明確整改措施和整改標準和期限,采取“一宗一檔”消賬管理模式,以推進違法違規用地問題“清零”。活動開展以來,已排摸出新增占用永久基本農田違法用地6宗,面積14.4畝,已基本整改到位。農村房屋違法用地553宗,面積207.53畝,耕地面積24畝,需整改設施農用地11宗,面積24.3畝,耕地11.2畝。為加快整改進度,除縣督查辦每周開展督查外,7月1日,縣政府主要領導還與各鄉鎮、部門直接約談,限時在9月底前拆改整治到位。工作中,借勢借力,充分整合基層政府的力量,在清理整治的同時,也助推了衛片執法、“三改一拆”“無違建創建”、五水共治等工作的統籌推進。截至目前,全縣共完成“三改一拆”總面積534萬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務的107%。2016年度衛片執法檢查全縣初報違法耕占比1.8%,與2015年度衛片相比,違法耕占比、宗數、面積、耕地面積均大幅下降。

▲利用電視、報紙、微信、懸掛標語多種形式宣傳
為進一步優化土地管理,長興縣以構建“智能化”“數字化”和“全民化”平臺為手段,切實強化了土地執法監察管理和群眾人人參與的基礎保障。
1.搭建智能管理平臺
2014年開始,長興縣就以“科技+制度”為主線,在省國土資源廳統一開發的移動執法監察系統基礎上,再投入120萬元建立了執法監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以現有的國土資源“一張圖”成果為平臺,利用計算機、無線通訊、GPS定位等先進技術,集成土地規劃、現狀、審批、供地等業務數據,通過智能終端、巡查車輛、監控大屏等設備,實現動態巡查、衛片執法、信訪處理、案件查處、指揮調度、決策服務六大功能。整個系統將執法監察的發現、制止、查處、監管、考核五大環節全部納入,形成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2.搭建視頻監控平臺
以全縣視頻監控系統為基礎,對全縣縣鄉交界邊、開發區園區周圍、違法用地多發區周邊及亂采盜挖嚴重的礦區等重要監控區域及無人開采區、隱蔽地、國有林場、農場等監控盲點進行全面排摸,并利用現有移動基站的數量和高度優勢,通過安裝監控半徑為2-3公里的高清球形攝像機,對全縣范圍內的土地使用、建筑搭建情況進行全天候監控。截至目前,已完成呂山鄉、太湖街道10余個鄉鎮(街道、園區)80個點位重點監管區域的平臺搭建,近期還將在20多個礦山監管點建立監控。
3.搭建媒體宣傳平臺
以“鏡頭+榔頭”的方式,進行正面宣傳和反面曝光。開展“一嚴查兩整治”專項行動以來,全縣要求媒體實時跟蹤,以“一周兩報道、一月一典型”的方式,正面宣傳拆違典范。以“一季一報、主動揭短”的辦法,挑選具有典型性的村干部違法建房案例進行曝光。目前,主流媒體集中曝光了10個典型案例。同時,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國土地日”等重要時間節點,依托電視、廣播、報紙、微信、手機客戶端等各種媒介,通過印發宣傳單、告知書、張貼標語、懸掛橫幅、出宣傳板報、編發簡報、開設專欄公開舉報電話等方式,不斷加強耕地保護全民意識。今年以來,已發放宣傳資料4萬余份,懸掛橫幅500余條,營造了“人人參與,大家行動”的良好氛圍,為土地的優化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