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貞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高作文講評課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其中,讓每次習作都能得到延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積累素材的重要習慣。教師要應用科學的手段對全班作文予以批改,從而為作為講評積累素材,為教師科學評價學生習作提供方便,并于課內外講評時間高效應用。本文現就對應用信息技術以提供小學作文講評課的實際效果提出建議,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作文;講評課;運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作文課中對指導課非常重視,在批改學生作文上花費了較多的功夫,然而對批改后工作卻重視程度不高。學生對教師批改后的作文只重視成績與評語,卻沒有根據教師評語中的問題來思考與修改。講評課相比于指導課更加重要,講評即教師評價鑒賞學生作文,它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與鑒賞能力。作文講評不僅是指導、批改工作的延續,而且還能將學生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它既是對寫作活動的經驗總結,又是未來寫作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必須要樹立科學評價管,采用多樣的評價手段,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一、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講評準備工作
講評課要想發揮效果,就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有做好了準備,才能有效提升學生作文能力。因此教師常借助批閱來掌握學生寫作實踐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并有針對性地制定講評內容等實際教學計劃。其實,講評內容的制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網絡上有較多的學生作文資源,教師可以下載多篇同題目與學生同年齡階段的優秀作文,按照教學目標中的作文要求將其中優美的句子與段落摘錄下來。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學生完成了對《鯨》、《松鼠》的學習后,可以將本單元作文題目設置為:《記錄自己身邊的小動物》。要求學生會使用擬人與比喻手法,能有明確的寫作順序。教師可以下載這方面的文檔,找出該類型優秀作文的閃光點,為實際講評工作提供幫助。講評準備工作包括以下內容:批閱全班作文,了解作文全班情況,按照作文計劃及預訂目標等確定講評目標、重點與內容、應用信息技術對講評實例進行精選、確定所用講評方式、制定出引導或啟發學生討論與思考的問題、應用網絡搜索來向學生推薦出跟重建相關的書目。教師要采用高效快速的批閱方法,必須保證作文講評課非常及時。評閱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其一是分類法,教師要借助電子表格按照瀏覽作文的感受、作文選材立意、作文優缺點等對作文分類,這樣對教師選擇實例提供方便;其二是記錄法,教師可以在電腦中對各環節需要展示的作文題目與學生姓名予以記錄;其三是瀏覽法,即教師只瀏覽而不動筆,在系統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后明確講評的重點與目標;其四是批閱圈畫法,教師可以用欣賞眼光再次閱讀文章,并用不同的字體顏色對精彩句段進行抄錄,并記錄在作文講評電子教案上。
二、講評課中運用信息技術的重點性與針對性
學生作文訓練特別是對學生批改能力的培養都需要教師作文講評課的滲透引導,該工作具有長期性,所以作文講評工作目標必須要明確具體,并將其在作文訓練全過程中貫穿,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作文講評課中有效落實以下幾點。首先將講評重點與訓練重點結合起來,例如對于學生寫人記事中人物對話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主選材的對話訓練,作文訓練重點為:對話內容要圍繞中心意思開展,即對話內容有意義;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情感;對提示語與標點科學應用。很多學生對于提示語在句子前、后、中的幾種用法以及引號、冒號的應用不夠靈活,大多學生只會使用提示語在句子前的用法。因此教師要應用多媒體將其他幾種用法予以舉例,下載幾篇同階段的網上優秀作文中的精彩對話,將其利用投影儀投放出來,讓學生將自己作文中的對話與例文對話進行對比,這樣學生不僅能借鑒到優秀例文對話中的優點,而且能找出自己對話作文中存在的錯誤,讓學生能對標點靈活應用。例如很多學生在“說”后面不加冒號的情況下直接加了前引號,學生看了講臺上的網絡經典例文后,便會明白自己所犯的錯誤。其次要做好作文講評專題活動的組織工作,作文是否成功取決于很多因素,作文的評價標準也非常全面,所以教師要想在短時間完成所有作文問題的解決時不可能的,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習作中常犯錯誤的幾個方面應用信息技術重點講評。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樣化的講評形式
作文講評必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講評形式。教師可以按照講評目的與內容來靈活選用講評形式。首先是采訪式講評,教師采訪佳作作者,放大習作亮點,將作者講述、問者思考與聽著的質疑與欣賞結合起來,讓大多數學生受到啟發。其次是對比式講評,教師可以選取同中有異的片段,并應用多媒體音箱來對比不同的表達效果。例如段落對比、寫法對比、語言對比、修辭對比等,意在達到揚長避短、讓學生明白自身優劣的目的。再次是欣賞式講評,欣賞客體可以是自我也可以是賞識,方法也包括表演讀、朗讀與朗誦等,誦讀前要提出要求:學生讀完后要寫下自己的評價與意見;要指出被評改作文的優點與不足。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對作文的欣賞、理解、感悟能力。最后是自選式講評,教師對收上的作文不進行詳細點評與批改,只打分數與登記,將作文發回去讓學生之間互評。先讓被講評作文同學對自己作品進行自我簡評,然后讓講評同學上臺講評。
四、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習作講評電子檔案
教師可以應用成長記錄方式,如電子寫作檔案,來對學生有代表性的作文與學生的寫作態度、典型案例分析、主要優缺點進行記錄。建立習作檔案能夠讓教師的作文講評更加科學與高效,讓學生能夠開清自己寫作時的具體情況,明確自身不足與進步,并學會自評與反思。電子檔案整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明確檔案內容,教師收集批改過的周記與考試作文,監理學生作文電子檔案,對講評過的作文永久保存。其次,記錄評價軌跡,記錄作文講評課中教師、學生自己、其他學生對作文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作文時能夠經過推敲與斟酌,列舉出作文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再次是反思記錄,要鼓勵學生在講評課結束后形成反思記錄。最后是裝訂成冊,教師可以制作檔案袋或組建班級博客,包括作文成績、得意之作、互評結果、教師評價等。
教師通過作文講評能夠對學生進行再指導,讓學生對文章再修改。只有充分應用電子信息技術,規范及有效的開展作文講評,相信并尊重學生,讓學生親自嘗試,為學生提供成功機會,并給予適當的啟發與誘導,必定會改變學生的習作現狀,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與各項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怡光.信息技術在小學作文講評課中有效運用的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2,10:123-125.
[2] 汪海.小學高段習作講評課教學策略優化的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