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蓓蓓
摘要:“全英教學”指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講課的模式,以達到掌握運用英語的目的。全英教學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能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全英教學;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
一、全英教學的概念
什么是全英教學?顧名思義,全英教學是非英語國家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盡量采用全英文的形式展開英語教學,是針對非英語國家學生把英語當成第二語言來學習,它是非英語國家對英語教學的一個稱謂,是英語教學中的一種方式。[1]
二、全英教學的重要性
全英文教學與我們所說的“浸入式教學”、“類母語教學”相通,都是給學生創造母語環境,讓學生接近母語去學習,是一種比較好的表現形式。尤其是在中國,大多數英語教學基本局限在課堂里,老師能與孩子說英語的時間也大多局限在課堂內。現在有很多孩子學了很多年英語,還是不能開口說話,形成“啞巴英語”狀態,或進步很慢,這里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沒有一個語言環境,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對于孩子學習英語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們的課堂用全英文授課就是為了給孩子創建一個良好的的母語環境,首先讓孩子形成對英語的認識。[2]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中文的使用頻率比較高,這就限制了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和聽說能力的訓練,不利于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切實提高中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在此層面上,全英文教學顯得極為重要了。
三、全英教學的必要性
人們使用語言可以看成這樣一個過程:外界的語言信息通過聽說讀寫輸入大腦,經過語言思維系統,變成大腦指令;反之,大腦指令經過語言思維系統,在通過聽說讀寫輸出大腦,成為外界的語言信息。無論使用漢語還是使用英語,都是這樣。
就兒童本身來說,他們的漢語思維系統還不完善,建立一個翻譯系統會覺得更加困難,他們更傾向去用簡單的方式來理解英語,雙語思維模式就更適合,英語思維更有利于他們學習英語。所以全英文的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四、全英教學的可行性
盡管英語教師們意識到了全英教學的重要性,但在當今的初中英語教學中,仍有一部分教師對全英教學的可行性產生了懷疑。他們認為:全英教學只適合英語基礎功底較好的學生,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說,不能夠很好的適應這種模式。
我認為,這些教師的看法是片面的。首先,他們低估了初中學生的全英教學的接受能力。由于當今小學英語的普遍學習,為初中英語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根據我的課堂實踐,就算初一學生的基礎薄弱,剛開始接受全英教學比較困難,但長此以往,由于課堂用語的反復使用,他們對全英教學不僅不能接受,反而激發了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其次,當遇到英語中的抽象詞匯時,由于多媒體教學的出現,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在PPT上對較難詞匯呈現中文意義,學生不僅能夠一目了然,還能掌握其英文意義。
五、全英教學的原則
1、分層教學原則。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英語基礎,可以分為優、中、差、三類學生。分層全英教學就是針對不同類學生的需要實施不同層次的全英教學。教師把課堂講解和訓練所講的課堂用語分作三級:第一級簡單易懂有手勢語暗示;第二級較容易,需要運用所學詞語和句子和適當的暗示;第三級較難,必須完成明白自己學過的句子,能對未聽過的句子做出正確猜測。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跟的上,差等生有進步。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生活教育原則。全英教育應該與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緊密結合。讓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或事情結合起來,讓孩子們意識到學習語言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用來應對考試,而是學以致用,用來表達和交流思想。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讓教學內容緊貼生活,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還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3、抗母語干擾原則。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大量地接觸英語,使學生沉浸在英語交際的氛圍中,才能較快地形成。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進行英語實踐,就必須擺正英、漢語的位置。
對學生來說,漢語是他們的母語。由于先入為主的原因,漢語在某種意義上就成了學好英語的天然障礙,學生在學習音、詞、句時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與漢語進行對比,教師必須積極引導學生克服漢語對英語學習的負遷移。
六、全英教學的階段
1、第一步——母語、英語滲透階段這一階段是雙語教學的初級階段,一般用于雙語教學中接觸新主題的初期,一般是以母語為主,適當滲透英語。比如以中文課本為依據的漢語教學為主體,引入學科專業的詞匯、重要事件的名稱等關鍵詞,增加學生的英語詞匯量,使學生多一些機會接觸英語。另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不時地印發一些英語資料,學生通過英語資料的閱讀來感性地、直接地了解學科的知識體系,開拓學生的視野。
2、第二步——母語、英語整合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來表達中文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漢語和英語整合起來,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為主體。
3、第三步——全英教學階段全英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第三個層面,即學生的最高層次,這一階段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思考解答問題,使學生在學習使用英語的過程中形成英語思維,能夠在英語環境中學習、工作和生活。這一階段的英語教學是以英語為主,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在熟練掌握英語的基礎上,以英語教學為主體。這對師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有相當的詞匯量、語法結構和英語的背景知識,而且要有相當的學科功底,能同英語思維者一樣思考。師生在雙語教學活動中,既體會了教與學的艱辛與壓力,更能體會到雙語教學所帶來的提升與魅力。
綜上所述,全英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實施,不但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增大了課堂知識以及訓練的容量,更好地提高了教學質量。因此,改變教學模式,實施全英教學,切實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
參考文獻
[1] 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 王馨.課堂內外實用英語Practival English In and Out of the Classroom[M].北京出版社,19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