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亮
摘 要:“學困生”這個群體在我國的高中學校中有逐年增大的趨勢?,F在的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文章主要針對高中學困生的心理成因進行分析,并對高中學困生學習心理的優化策略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幫助高中學困生順利脫困。
關鍵詞:高中學困生;學習心理;優化策略
一、學困生的界定
學困生主要是學生的智力水平正常并且接受的教學環境也正常,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比如個人的學習習慣、動機、策略和環境等,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差,或者是學習成績達標但是學習效率明顯低于同年級正常學生的一類群體。
二、高中學困生學習心理成因分析
結合以往的問卷調查結果來看,造成高中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學生本身。以下就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認知三個方面進行粗略分析。
1.學習動機不足是導致學習困難的關鍵因素
從以往的問卷調查資料結果可以得知:高中學困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整體比較弱。我們發現,學困生對待學習的態度都是比較消極的,通常表現為上課時不注意聽講、玩手機、悄悄說話等,更有的學生甚至出現逃學、厭學行為。由此可見,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這對學生的學習起著直接作用。
2.消極的學習態度制約著學生的內心體驗
學習的態度具有兩個方面: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努力和勤奮;消極的學習態度會使學生處于抑制的態度,致使高中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從而自暴自棄,這種消極的情況大多在學困生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其他同學的鄙視和嘲笑時發生,導致他們自尊心受傷,產生自卑感,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因而學習態度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表現,學習態度的養成是養成學習習慣的關鍵。
3.認知加工缺陷導致學習障礙
好的認知結構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它是反映事物穩定關系的內部認識系統,有利于實現知識的遷移和同化,從而保證學習質量。所謂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對知識的接受、存儲和運用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觀察和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學困生的學習策略比學優生的策略水平要明顯低很多,這也是產生學習障礙的一大問題。
三、高中學困生學習心理優化策略建議
造成學習困難的原因很多,學校落后的教育方式起著關鍵作用。以下我們針對高中學困生的學習心理提出優化策略及建議。
1.堅持以人為本,確定教育目標生態化與多樣化
在高中學生的教育中,我們既要認可學生的共性,又要承認每個學生存在的差別。在學習中,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不同,我們應該改變以往陳舊的教育模式,打破把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定學生好壞的單一標準;應因材施教,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健康發展,從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與此同時,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心理素質、人文素質的全面發展,針對不同的學生,為學生制訂不同的教育目標和發展規劃,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他們才能有個性、健康發展。
2.設計多層次的教學任務
一般情況下,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的難度系數比較大,學困生在日常課堂上的參與度比較低。根據多元化的理論和指導,學困生在學校并不是一項優點都沒有,他們通常有自己所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考慮和了解學困生的學習特點,采取特殊的教學方式。如對學困生的教學態度多以鼓勵為主,教學方案由易到難,從而達到激發學困生學習欲望的目的,避免其因為學習壓力大產生抵觸情緒,讓他們能夠在學習中體現自我價值。
四、結語
綜所上述,我們可以了解,學困生的學習心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質量,這應該引起教師和學校的關注。我們應根據學困生產生的各種因素,對學困生加強學習和心理輔導,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困生都能重新拾起學習興趣,在學校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鋒丁,羅瑞圖.高中學困生文化價值觀形成心理及行為之分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S1):42-45.
[2]姜紅升.高中學困生“混亂—假設—轉變—和諧”的心路演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8):36-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