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芳
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成為一大熱議話題,各種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頻出,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熟悉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如第三方支付產品支付寶等,“互聯網+”時代成為當代的主旋律之一。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一方面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們的權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增大,我們周圍的金融環境更加復雜,金融市場潛在危機增多。針對現在互聯網金融市場已經出來了一系列問題,為謀求互聯網金融更好更快地發展,金融監管方式的變更勢在必行。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金融監管
一、互聯網金融的本質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興金融市場,與我們所了解的傳統金融是有所不同。但從實質上看,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的創新,并未改變其“金融”特性,即其主要還是用于存貸款、支付結算、投資理財、套期保值等方面?;ヂ摼W金融是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主要是由于現在的信貸市場供需結構失衡,很多中小商業銀行很難獲得銀行的信貸支付,其資金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因而金融市場進行了金融創新,依托于互聯網,對于現在信貸市場的供需進行調整,互聯網金融正是在此情況下應運而生。其實,互聯網金融可以簡單看成兩部分的結合,即“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與金融的有機結合,是互聯網這一新科技在金融業應用而產生的金融創新產物?;ヂ摼W金融的產生是依托于電子貨幣的,電子貨幣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里程碑”式的作用,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互聯網金融是電子貨幣產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衍生品”,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P2P借貸平臺、第三方支付、眾籌等等都是建立在電子貨幣的基礎之上的。傳統金融模式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很多方面不是那么便利,電子貨幣的使用使得互聯網金融不再受此限制,使得各種以前的不可能成為了可能,有利于實現更多的金融創新,使經濟更加蓬勃發展。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
目前,網上銀行、網絡支付工具、證券、保險等的網絡化、網絡金融超市等等都在持續發展著,互聯網金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這些發展迅速的互聯網金融“衍生品”中,我們接觸比較多的部分有兩個,一個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現在許多超市、商鋪都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另一個是網絡信貸,包括網絡貸款公司和貸款中介,比較典型的就是P2P。前者是重要的支付媒介,為電子商務的交易雙方保管資金、進行支付清算和提供信用擔保,有助于電子商務的進行;后者則是向消費者提供融資,起到中介的作用。并且,通過2016年的《互聯網金融年報》我們了解到2015年,目前,經濟發展實現新常態,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完善,行業監管、自律在漸漸興起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也從前幾年的快速發展慢慢轉化成規范發展階段,該行業的消費者數量持續增長,所涉及的業務種類也在不斷創新發展,當然在不同的方面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三、互聯網金融的風險
金融互聯網是一種金融創新產物,突破的傳統金融模式的一些限制。但正是由于這些突破,原本的監管模式在很多方面都不再適合,金融風險加大。同時,由于互聯網金融和互聯網息息相關,導致存在一些特有風險。
1.信用風險增加
互聯網金融進行借貸的資源比傳統銀行的更容易被更改,而且互聯網金融的許多交易都是通過客戶端進行遠程交易,關于是否需要提供擔保、如何提供擔保等方面的問題,都很難解決。并且,目前我國的信用評級制度不健全,信用體系還需發展完善,都使得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增大。加之電子貨幣的使用,使得互聯網金融的融資當事人不再限于借貸雙方,一旦發生信貸風險,很難去劃分、確認經濟責任,投資者將面臨更多的信用風險。學習外國的利用遠程通訊手段,通過信用確認程序即時評估借款者的信用等級,來確定是否發放貸款的方式是我國互聯網金融目前的發展重點之一。
2.關聯交易風險
互聯網金融交易具有關聯性,關聯交易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機構的內部資金流通、商品的劃撥、自融資或互相之間通過擔保或抵押等方式借款、互相交叉持股等等。關聯交易會使得交易的進行更加便捷,但也由于加大了相互之間的關聯性,經營失敗,可能會產生連鎖效應,從而危及整個機構的經營與穩健。同時,互聯網金融關聯交易的隱蔽性比較強,一般的投資者、債權人很難了解相關的內幕信息,從而無法正確地衡量風險,發生信用違約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技術風險
互聯網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平臺,沒有任何的限制,使用互聯網進行瀏覽的人員是任意的。而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密不可分,是依托于互聯網。所以,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進行,涉及業務主機系統之間的大量數據信息的傳遞,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技術設備將封閉的機構內部網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這樣有利于客戶通過各種連接、客戶端、快捷通道等方式進行互聯網金融交易,但一旦網絡出現問題,整個交易鏈就可能發生斷裂,發生技術風險的可能增加。同時,互聯網受到病毒、黑客攻擊時,機構內部網絡被入侵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其所持有的客戶信息就很有可能泄露。
4.法律風險
近些年,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等方面都發生了轉變,如很多人現在出門都不再使用現金,轉而使用支付寶、微信錢包;每年的雙十一更是人們購貨的高峰時期??傊?,互聯網金融的普及度越來越高.雖然互聯網金融普及,但在這方面的法制建設卻并不完善,僅有幾部法律,涉及的只是互聯網金融業務中的一小部分,且可操作性并不好。而且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與傳統金融的法律維權不同,很少有人會想到在網絡金融上運用法律手段維權,法律意識淡薄。
四、國外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經驗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市場還不是很成熟,存在的很多問題,現階段我國可能沒有很好的方法解決。而國外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已趨于成熟,很多我國互聯網金融現階段所遇的疑難早有先例,因此,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借鑒國外的相關經驗。現今,國外傳統銀行網絡化程度化較高,政府方面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制度已趨于制度化。就P2P行業,我國出現了很多問題,大家比較熟知的鈺誠集團事件就是這樣。美國、英國等國家在這方面的應對經驗就值得我國借鑒。endprint
美國是經濟強國,金融業最為發達的地區。對于P2P行業的監管,美國并沒有特別制定相關的法令,而是借鑒當時現有的已有的法律,從中尋找經驗。建立起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雙重監管,并且加強信息披露,保護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權益。英國也是經濟強國,互聯網金融尤其發達,網絡借貸在此發源。對P2P的監管,采用的是立法監管和統一監管。對于P2P行業的界定是消費信貸,制定相關的法律,如《消費者信用貸款法》加以管理,將相關的監管事項統一移交金融行為局統一監管。有英美國家的這些先例,我國在進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時候,有了行動的方向。
五、互聯網金融監管發展對策
為促進金融行業的全面深化改革,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我國政府給予了很多包容與支持。因此,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繞過了許多監管的限制,打破了舊的金融秩序和格局,給現有的金融監管方式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我國應該盡快轉變我國的金融監管方式。
1.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原則
在制定互聯網金融監管策略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明確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有效進行。對于互聯網金融,我們應該堅持六個字的準則,即“適度、協調、創新”,在進行監管的過程中,既為市場的創新和發展提供空間,又可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在實施監管的過程中,要針對現階段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狀況,貫徹落實互聯網金融監管原則,對風險特征有所不同、規模存在差異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不同的監管,建立相應的監管標準。
2.實現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專業化
傳統金融發展到現代,順應時代的要求,產生了互聯網金融這種新模式。源于傳統的金融,但與其又存在不同。這使得傳統金融中許多微不足道的漏洞被放大,出現許多的“套利空間”。許多參與者利用這樣的不足之處,趁機牟利,擾亂了金融市場的秩序。因此,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實現互聯網金融監管機構專業化是重中之重。實現金融監管專業化,我們應借鑒傳統監管方式,結合互聯網技術,建立專業的信息共享平臺,完善對金融業務的審批,加以進一步研究和開發相應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程序。總之,要使得我們的金融監管適應當前金融的環境。
3.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
目前,互聯網金融引起的法律糾紛繁多,但與之相關的法律卻很少,這使得很多人在權益有損時,無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我國應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規范互聯網金融機構的行為。并且,考慮到互聯網金融在進行交易過程中,對技術方面的要求極高,發生技術風險的可能很大,制定相應的互聯網技術部門規范和國家標準也是當務之急,如數據保護、身份驗證方面的要求。
4.發揮行業自律管理作用
無論是政府監管,還是法律約束,始終不如行業自律來時靈活有效。只有建立專門的行業自律組織,由該組織制定符合實際的行業準則,并督促行業內成員及參與者遵守該準則,才能加強行業防范風險的能力,并樹立起合法合規經營的意識,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氛圍。同時,如果行業自律如果能夠有序發展,行業自律可以與政府監管、法律監管互為補充,互相促進,深化互聯網金融監管。并且可以通過行業自律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知識的普及,加強消費者自身的監管意識和能力,實現消費者內部的監管力度,這是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監管方式。
六、總結
近些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給互聯網金融的產生、發展、普及營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現今,互聯網金融正在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金融,淘寶、支付寶等電子商務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過快,致使在很多方面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消費者的權益遭到了侵害,為解決這些問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力度是必然要加大的。我國在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時,考慮到我國經濟的實際需求的同時,可以借鑒其他國家金融監管的成功經驗,并加強法制建設,強化各部門間的合作,堅持創新與監管并行,從而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長期、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愛君.互聯網金融的本質與監管[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6(2).
[2]俞林,康燦華,王龍.互聯網金融監管博弈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15(5).
[3]邱勛.規則監管時代下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對策研究[J].互聯網金融,2016(1).
[4]桂彩文.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問題研究[J].經濟與法,2016(1).
[5]胡劍波,丁子格.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經濟縱橫,2014(8).
[6]魏鵬.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研究[J].金融論壇,2014(7).
[7]張丹寧.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監管問題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