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芬
摘 要: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服裝色彩,解決日常穿衣色彩搭配的問題,筆者在本科院校開設了《服裝色彩》這門公共選修課程,如何上好這門選修課,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在多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中筆者發現了一些問題,總結了一些經驗,提出幾點解決的意見,以為同類院校開設此公選課作為參考依據。
關鍵詞:服裝色彩;公共選修課;教學實踐
一、引言
人們時刻與色彩發生著密切的聯系,服裝色彩更是在視覺上“先色奪人”,是服裝三要素之一。非藝術類的學生對于服裝色彩的知識缺乏系統的學習,自己的服裝如何準確地選用合適的色彩?什么色彩的服裝符合自己的個性并能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這些問題困擾著很多人,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服裝色彩,解決日常穿衣色彩的問題,筆者在所在學校開設了“服裝色彩”這門公共選修課程,在多年的教學探索與實踐中筆者發現了該課程的一些問題,總結了一些經驗,提出幾點解決的意見,以為同類院校開設此公選課作為參考依據。
二、當前服裝色彩公選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①學生對課程的熱情難以保持。興趣往往從好奇心發展而來。選課的學生也是對服裝色彩產生好奇心而進入課程的學習,他們開始的熱情度很高,但隨著課程學習的深入,熱情度逐漸減退,實踐的作品為了學分粗糙應付。②重理論輕實踐。受到課時的限制,實踐課程的課時偏少。③教師對其他專業學生的基礎和心理特點不了解,做不到因材施教。④課程的考核形式單一,選修課的考核多以理論考試或者論文報告為主。
引發上述問題的原因總結有如下幾點:①學生對服裝色彩課程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以為這門課程有趣,輕松易學,但對理論的學習感到枯燥深奧,導致后期學習熱情減退。②選修課一般只有36學時,如遇公休假期,會縮減到30學時,而實踐一般只有15學時。對于甚少拿起畫筆的學生來說,從最基礎的認識工具和顏色開始,到服裝色彩中的各種對比與調和實踐練習,實踐難以按照課程的全部內容展開。③上此門課程的教師是藝術專業,對于其他理工科專業知識不了解,與學生的互動較少。④師生普遍認為選修課能夠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即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只求及格拿到學分,而教師也為了滿足學生的要求把教學內容和考核形式簡單化。
三、服裝色彩公共選修課的教學實踐與改革
1.深入了解學生的特點,明確教學內容及目標
“服裝色彩”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藝術學科。學生是根據課程簡介并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選課,每次人數達到100人左右,其中98%以上都是非藝術類專業的學生,絕大部分的學生缺乏色彩的相關知識。在講授這門課程的時候并不能像對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講課那樣講得那么深入,與服裝專業的小班教學相比,選修課的大班教學的教學內容及目標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重新設置。在課程的開始,可與學生互動交流,針對不善于表達的學生可制定調查問卷,收集學生的選課目的、學習動機、對課程的理解等。針對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側重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對比調和規律、四季色彩理論、服裝色彩搭配。從學生特點和知識的實用性出發,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敏銳的色彩觀察能力,增強視覺感受能力,提高綜合藝術素質和對美感的把握能力,能夠運用色彩解決自身的穿衣問題。
2.采取小組制的教學方式,運用微信協助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溝通協調能力
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置于突出位置,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學習。服裝色彩選修課采取小組制學習,6至8個人為一組,讓學生組建微信群,群名統一按照組號、姓名、年級專業命名。微信群的建立便于師生的溝通交流,教師課前課后把相關內容通過微信群推送給學生,學生利用碎片時間瀏覽,這樣可以鞏固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對于課程的問題和建議也能通過微信群提出來,教師根據學生的活躍度來核算平時成績。對于課堂問題,要求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聽取小組成員意見,形成小組意見再由小組代表回答問題。小組制學習的過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程度,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優劣勢互補,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
3.增加實驗教學時數,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服裝色彩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教師在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必須加強實踐環節,引導學生系統地進行各種色彩基礎練習。由于選修課的學生沒有接觸過繪畫色彩的訓練,實驗教學的課時需要增加到18至20學時,實踐練習包括基礎調色的能力訓練,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練習,服裝色彩的專題練習。課程的實驗教學的設計為前半部分講述理論知識,再讓學生做實驗,教師在課堂中巡查指導。“以學生為主,教師指導,作品評講”的實驗課,學生體驗到完成課題的成就感,可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有利于培養其獨立學習的能力和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4.重點培養學生的服裝色彩搭配能力,提升學生的穿衣品味
色彩搭配教學過程中采用中國紡織中心于2003年建立的CNCS-2(China National Color System )時尚色彩體系進行教學。在內容上講色彩、環境、面料的關系,一色到多色的搭配方法。學生按組把自己的衣服全部整合,然后根據老師給的各種主題進行穿著搭配,如明度高長調對比、純度低長調對比等。在實際的搭配過程中,要求學生首先弄明白明度高長調對比的概念,高長調對比配色的效果等,然后小組再進行搭配、穿著、拍照、評價。這樣的搭配方式讓學生感覺新穎,既能主動去學習理論,理論實踐相結合又能讓知識更加容易被消化吸收。
5.創新考核方法
考試作為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檢驗教學質量與效果的重要方法。大多數公選課用論文或者筆試的考核方式。筆者也用過論文考核的方式,但學生的論文質量不高,多數是在網上收集相關資料東湊西拼。事實證明這樣的考核方式檢驗不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因此,筆者結合本課程的教學特點,采用了玻璃瓶彩繪、作品展示、PPT總結的期末考核形式。玻璃瓶彩繪是由小組選取不同的主題,要求每個小組至少完成6個作品,選出三個有代表性的作品上交打分。最后一次課程需要小組上臺展示玻璃瓶作品,并用PPT做課程知識的總結,給出課程教學的意見。在這種考核形式下,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且發揮自身的長處。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的課程知識總結來調整上課的內容。改革考核形式后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學生對于“變廢為寶”的玻璃瓶彩繪比較熱衷,幾年的教學中也獲得不少優秀的作品。
四、結語
“服裝色彩”選修課的教學當中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上需要根據選修課學生的特點重新設置;在教學安排上要循序漸進,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驗課程當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在考試形式上需要創新考核方式達到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的效果。此文是筆者在實踐教學當中的一些方法和體會,歡迎各位專家、讀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王春燕.高校服裝色彩課程教學探微[J].紡織教育,2010(6).
[2]黃元慶.服裝色彩學[M].北京:中紡織出版社,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