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艷秋
摘要:語文無論在哪個階段,都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型工具學科。由于語文教學的內容比較豐富,其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新的時期,素質教育對于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獨特的方式,對于語文教學的幫助是非常大的。探討使用問題教學法的一些教學經驗,希望可以給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 問題教學法 應用
一、問題教學法的概述
顧名思義,問題教學法就是依據教材內容,將需要講授的知識以問題的方式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把握力度,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小學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們有更多的好奇心,一些學生由于膽怯害羞等原因,不愿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這時教師提出有趣的問題,可以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愿意嘗試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
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社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都是一個進步的契機,學生僅憑聽講獲得的內容是十分有限的,并且容易遺忘,但是通過教師提問,學生自己尋找答案,通過自己的嘴說出答案,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也使學生對于課文的內容更容易理解;另外在使用提問教學法時,教師可以就舊的知識進行提問,是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能夠將兩者很好地結合起來。
二、如何更好地使用提問教學法
語文教學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其學科性質也是綜合性的,包括課文講解、寫作指導、口語交際、研究性學習幾方面的內容,無論在進行哪一部分的教學都可以將提問式教學應用其中,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備課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課文的核心內容,在設立問題的時候,要選擇有價值的問題,而不是為了提問而提問,要通過提問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并提高其對于課堂的參與度。
在進行課堂導入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提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如在進行講授長春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童年的愿望》時,教師可以在進行講授新課時,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有什么樣的愿望呢?”小學生還處于一個天真懵懂的狀態,生活中存在著許多不能輕易辦到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會成為一個個愿望,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有能力來回答這個問題,課堂的氣氛就變得熱烈起來,教師再請幾位學生說完自己的愿望時,可以自然而然地進入到課文之中,提升了課堂的流暢度,一些剛剛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的新教師可以嘗試這種方法。
由上面這個教學案例我們還能了解到,教師在設置問題使的目的必須明確,這個提問環節是為了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細微的引導就能獲得新知識,而不是為了讓教師在學生都回答不出問題時,自行回答以顯示自己的學識淵博,這種做法就是本末倒置了,反而會打擊到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的提問的難度必須適宜,過于容易的問題沒有意義,過于困難的問題也是不合適的。
在講授新課這個環節教師要更多地使用提問來代替自己對于課文的直接講解,如在長春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的第一課《我們去聽秋的聲音》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秋日的風景圖片,來提問學生最直觀的感受,由于這篇課文的題材是詩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自己查字典解決,等學生閱讀完畢后,教師可以就課題進行提問:“通過閱讀課文,你們聽到了哪些秋的聲音呢?”學生再對課文進行搜索,找到:“黃葉”“蟋蟀”“大雁”等,自然而然地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教師可以再提問:“同學們在秋天時聽到了哪些不同的聲音呢?”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將課堂帶入到生活之中,沒有把語文課堂與生活相分割開,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到的內容,大多都是需要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這才能充分發揮其實用性的特點,對于一些回答不出這個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要多多對生活進行觀察和體會,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能力。
提問的這些問題一定要能夠將課本的基礎知識點以及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都引出來,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能是那些大而不當的問題,尤其是在學生的思維還不是很成熟的時候,若是提出很深奧需要進行研究的問題就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混亂,變得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深淺適宜,同時還應具有濃濃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實踐證明,新課改環境下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能在教學中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結語
提問教學法的教學效果不是短期內就能顯示出來的,教師要在每節的課堂進行使用,教學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提問后,要注意自己給學生的反饋要及時,學生回答的比較好時,要給與真誠地表揚,學生回答得不盡如人意時,教師也要給予鼓勵其回答問題的勇氣。教師要在提問中多總結經驗,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推動學生進步。
參考文獻:
[1]許曉杰.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閱讀方略[J].課外語文,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