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順華
摘要: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形成了從教師入手,變教案為學案;從學生入手,變講堂為學堂。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用在學生“學”上,教師只用小部分時間“講”。但多數學校仍然采用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講”要做到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生鞏固訓練上。課堂教學究竟采用哪種模式,是以教師的“講”為主,還是以學生的“學”為主,課堂上究竟應該“講”什么“不講”什么。基于此,從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新課標 課堂教學 “講” “不講”
自從課程改革以來,一些學校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革,也產生了多種教學模式,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山西省太谷縣二十四字教學模式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先學后教。從教師入手,變教案為學案;從學生入手,變講堂為學堂。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用在學生“學”上,教師只用小部分時間“講”。但多數學校仍然采用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講”要做到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生鞏固訓練上。課堂教學究竟采用哪種模式,是以教師的“講”為主,還是以學生的“學”為主,課堂上究竟應該“講”什么“不講”什么,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于“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一般是課前印發導學案,導學案把知識問題化,問題具體化。學生根據導學案,先進行自學,然后合作交流,再展示提升,這時教師基本了解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存在的問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點撥、講解。
不論教師講,還是學生講,一要講重點。所謂的重點是指對今后學習乃至終身發展有基礎性作用的內容,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與前面聯系不大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在新授課中體現較多,但我們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課,就一講到底。
二是講難點。難點就是指對于大部分學生不會的問題,在習題課和復習課上比較常見,由于不會的同學很多,教師不可能一一給予解答,這就應該在課堂上集體講解,通過知識傳授形成技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三是講易錯、易混、易漏點。易錯、易混、易漏點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內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問題,往往在測試時容易暴露出來,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以上可以概括為“三講”,與之相反,在教學中還存在“三不講”,即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因為沒有必要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或小組合作能夠學會的不講,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內容經過教師的加工轉化為“導學案”,學生按照“導學案”自己閱讀、思考、探究、討論基本上能夠掌握知識,這類知識不用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有一些內容,由于太偏,或者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今后的發展沒有太大作用,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接受,講了容易誤導,還不如干脆刪除不講。
二、對于“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
“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至今還是教師們采用最多的教學模式,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是一講到底,要把“講”的重點放在學習情境的創設、啟發、引導和點撥上,讓學生去體驗,去體會,去思考,去探索,新知不難達成,技能不難形成。當然對于重點,難點,易錯、易混、易漏點,疑惑問題、共性問題等也要作為“講”的重點,但一定要精講,且忌不要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難點處理不好。教學過程中,新授課要把新知識問題化,問題具體化,便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復習課要把復習的問題習題化,習題關聯化,借題上樓,拓展思維,形成解題思路。
對于經教師啟發、引導、點撥后“水到渠成”的知識不用講或不重點講;經小組合作能解決的問題,不用講;偏、怪的問題不用講(如果尖子生有興趣,可以個別輔導)。
總之,教學中不論采用哪種教學模式,教師都要清楚哪些該講,哪些不該講,要講就講學生之所需,為學生學習掃清障礙,否則,就把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學習,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講的時間少了,給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多了,就相當于給了學生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何樂而不為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