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萍
中學的學生知識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低,紀律性較差是不爭的事實,課堂的效果和效率自然比較差。因此,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充分根據學生的現狀,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建立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多聯系生活實際,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等等,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的作用,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這門學科。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普遍中學教學中,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教師和學生關系很僵,學生之間的關系有的也不好,整個學校都處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之下。教師不愿意和學生多接觸,學生直接也很難形成一種融洽的學習氛圍,長期以往,必然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甚至出現厭學的心理。因此,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良好學習的前提,教師只有保證了這一點,才可以保證教學活動順利的開展下去而不至于被一些外界因素所影響。那么,如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呢?首先,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不要因為覺得自己是老師就可以肆無忌憚的侮辱和命令學生,學生不是奴隸,而是教師需要引導的青少年,教師只有端正了自己的教學態度,將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來教育,善待他們,尊重他們,才可以獲得學生對于老師的尊重,只有達到了互相尊重的境界,才可以算是建立了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其次,中學不像大學那樣,一個班有幾百號人,教師不可能認識和關心所有的學生。中學一個班只有幾十個人,大家要一起相處三年的時間。因此,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和學生靠近一些。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并實時跟進他們的現狀,以便學生在出現一些學習上或者是生活上的問題時可以及時的幫助他們解決,避免發生學生無法自己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而做出一些讓人后悔的事情來。當然這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多做一些舉措來拉近和學生的關系。比如多開展一些活動,并積極的參與進去,和學生一起互動,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他們一起生活的大家長。當教師建立了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之后,教學活動的開展就會容易很多。
二、課本聯系實際
傳統的教學板書涂鴉的模式,往往令學生對學科的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特別是對于初中生物知識的學習上,如果一味的照本宣科,僅僅靠課本知識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甚至會覺得枯燥難懂。特別是對于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生物具有理科邏輯特性,兼帶文科的記憶性。因此對于生物基礎薄弱,加上對于一些較難的生物學知識,教師如果就利用課本來講解,很容易讓學生覺得疑惑、不能理解,導致學生無法跟上老師的思路。而生物這種學科又是一環扣一環的,如果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前面的知識,那么他們必然不能更上老師的進度,學習后面的知識。最后就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會的知識越來越多,最后達到無法解決的地步。因此,教師需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將課本知識和現實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多利用生活中的常識和現象來給學生講解一些看似很難理解的知識。通過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也能更好地記憶一些繁雜的知識點。
三、善用多媒體技術
對于新世紀的教師來說,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也是對于教師的一種考驗,對于初中生物老師來說更是這樣。對于傳統學科,學生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如果僅僅用黑板粉筆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來教學,學生也許也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學知識。但是這對于初中生物小學科新教學,這些學習基礎本來就薄弱的學生來說就不一樣了。如果教師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課本知識,可以有效拓展生物課堂教學質量。因為多媒體技術結合了聲音、文字、圖畫、視頻的技術,可以很好地豐富生物課堂,讓學生覺得生物是一個有趣的學科,而自然而然的去跟著老師的思路去學習知識。如果不然,學生很容易因為覺得生物很無聊或者很難學懂而開小差,完全不跟著教師的步調來學習,這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教師需要多學習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并積極地將其運用到教學活動當中來,輔助自己的教學。
總而言之,傳統學科教學與小學科生物教學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教師需要找到這些不同點和共同點,并利用有效地機制來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讓自己的教學方法更適合中學學生的生物學習。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理論聯系實際,善用多媒體技術等等。利用一切自己可以接觸到的資源和方法來使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提高學生學習素養。
參考文獻:
[1]尹川紅.《試分析當前初中生物教師教學方式》,2015年10期.
[2]薛志奇.《多媒體技術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用》,2014年9期.
[3]司馬依·沙衣木.《多媒體技術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應用》,2016年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