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志瓊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英語越來越重要了,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交流,這也是學習英語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師教師要改變自己的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在課堂上積極發言、造句子、編對話等等,為英語學習開拓出一片廣闊的天地。
關鍵詞:高中英語;改進;培養;激活;擴大
首先,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師上課盡量用英語講解。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這尤為重要。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積極與學生探討問題,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要虛心聽取學生提出的可行建議,進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課堂上,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用英語與學生探討一些有關英國的天氣、與本課知識點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還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同時,也可以為師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加全面的高素質人才。
學習任何語言都離不開良好的環境,沒有環境的支撐,再好的方法也不會產生良好的效果。比較母語和英語學習,主要差異在于英語學習缺少語言環境和氛圍,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經常用英語講課,學生的運用語言能力自然會提高,同時學生對新的知識理解的可能更加深刻,拓展了知識范圍,但是教師認為學生可能會聽不懂,教師應該用學生學過的易懂的單詞詞組組成句子解釋新的知識點,但是對于實在解釋不通的,也可以適當用漢語去解釋,久而久之,學生的能力自然會提高。
其次,教師要經常反思教學。
適當地進行反思,可以使教師立足課堂、超越課堂,打破以往教學的固有模式與套路,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具 體而言,教學反思這里主要指教師反思本節課的收獲、體會,教學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之處,以及今后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改進教學措施等,促使師生共同發展,更好地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總之,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我們要深入思考我們的課堂教學,探究出提高英語成績的有效方法,然后積極地改變我們的傳統教學方式,真正實現英語教與學的有效性。
再次,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
尤其是學生普遍存在嚴重的中式思維問題,說英文必須得在頭腦中過一遍中文。比如,問: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學生往往先想出中文答案,再翻譯成英文。這中間除了文化差異外,還有時態、語態、時間、地點、事件,這些思維是有過程的。如我昨天去了書店,學生要想使過去時,應該用went,再想書店怎么說:然后回答:I went to the bookstore。這樣一個簡單的問句,需要考慮的兩個方面的問題。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除了要對英語各方面要求熟練掌握以外,最重要的是學會英語思維。小學初中生不容易做到,高中生應該做到,就是“脫口英語”,這方面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培養,哪怕開始時說錯,但是我們要向這方面發展。
在此,我們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英語思維。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英語新課標倡導情境教學法,與新課程改革同步,高中英語教材設置了情境問題、自創情境、精講精練等模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無法適應新課程與新教材的要求,我們要遵循英語語言學習規律與新課程改革形勢,運用情境教學法,充分利用課本插圖、掛圖、實物、多媒體等資料為學生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再現生活,讓抽象枯燥的英語知識可見可感,這樣更能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幫助學生建立用英語思維的良好習慣,最大限度地避免母語的干擾。讓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情境中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在特定的情境中順利地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最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高中生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是離不開生活中大量閱讀和接觸的。生活中英語的使用范圍逐漸擴大,使得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教師若想要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就需要要求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讀物,以幫助學生體味其中的語言文化,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愛。在培養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時,教師要在情感因素上做出更多的分析和關注,通過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教師不僅要增進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緊跟時代步伐,把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落實到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王洪梅.高中英語教學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83.
[2] 張書.高中英語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旬,2014(2):66-66.endprint